定稿82岁老作家为81岁文艺大家写传50年前均由《哈尔滨日报》起步《一个人民警察的多彩人生》由作家
(2023-10-18 11:57:12)82岁老作家为81岁文艺大家写传,耄耋之年的老哥们写出了哈尔滨人的人生传奇。这是由著名作家奚清文撰写的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修来华传一一一个人民警察的多彩人生》一书里写的新鲜事儿。
修来华已经81岁了,他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给哈尔滨日报投稿的通讯员,历尽50年文字耕耘,终成跨越文学、曲艺、摄影、书法、音乐多个领域的文艺大家,并由82岁的著名作家奚清文为其撰写了传记,写出了他富于传奇的奋斗故事。记者独家专访了奚清文和修来华,听他们讲述在哈尔滨成长的故事。
奚青汶是中国作协会员,1973年9月6日
修来华自幼家境贫寒,16岁初中毕业离开家乡通化,来哈尔滨投奔大哥修来嵘谋生。19年先在哈尔滨印刷机械厂学车工,后转到手帕厂、化学纤维厂。1962年转入哈尔滨市道里区公安分局从警。先后在道里区公安分局任通讯员、派出所片警、治安、刑警。1973年调入哈市交警之队任交警文艺宣传队队长。1985年转入市公安局劳教处管教科,负责宣传教育工作。
修来华自幼酷爱文艺、体育,是班级联欢演出、足球、兵乓球、长跑的积极分子。参加工作后,凭着民歌高音,曾参加过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选拔赛。从此苦读中外名著笔耕不辍50年。
他写的文学作品、曲艺、歌曲、书法等都来自于他自己真实的警察生活,他对劳教人员了如指掌,追捕流窜犯又是他早在道里区公安分局时的家常便饭,所以写起来轻车熟路。
修来华50年来创作发表300多万字文学作品,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荣耀家族》,修来华近几十年创作的小说集《黄瘸子余党》《夙愿》,诗歌集《往事如烟》,散文集《艺海星河》,回忆录《回声嘹亮》以及摄影集、歌曲集、书法集等,都被了黑龙江文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黑龙江四大精神文创展馆收藏。
两个耄耋老翁,相识于50年前,一同在《哈尔滨日报》出道,所以,奚青汶写起修来华来,轻车熟路,如数家珍,生活气息浓郁,哈尔滨的味道十足。
1979年,目击马季、唐杰忠首次喊出“冰城”
1973年,修来华调入新阳路派出所工作,期间帮助沈阳一老汉找到失散40年的妹妹,俩人见面悲喜交加的场面,激发了修来华的创作灵感,他含着泪写了一篇数来宝《找亲人》,并演出了这个段子,一炮打响,不仅荣获了全市汇演创作、表演一等奖,作品还发表在1973年12月18日《哈尔滨日报》副刊上。
不久后,修来华被调到交警支队成为演出队队长,推出黄恺、博林、陆艺桥等文艺界名人。1979
1979年的《哈尔滨日报》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冰城”这个别名,以整版篇幅刊发的电影故事《逛冰城》就是修来华创作的。修来华告诉记者,当时他是《逛冰城》的哈尔滨地接制片,全程陪伴马季、唐杰忠进行拍摄。这个片子原名叫《逛冰灯》,后来,修来华动议名叫《逛冰城》,编导采纳了修来华的建议将片子定名为《逛冰城》。当时,还是交警队宣传干事的修来华特意抽出时间,与马季合写了相声《四话与四化》,唐杰忠和马季马上就在车辆厂文化宫为工人们演出,这个歌颂社会主义和新人新事的相声还全文刊登在当年的《哈尔滨日报》上。
冬夜,警察寻姜昆成为传奇
上个世纪70年代,马季在全国曲艺调演中发现姜昆,于是,马季大冬天跑到了哈尔滨想要“挖人”。可姜昆很快就被黑龙江省文化厅调走了,因为好苗子谁都不肯放。这时修来华一句话提醒了马季:“他档案调了没?”
修来华派了两个民警半夜三更找到了省体校的练功大厅,对着睡了一地的团员们大喊一声:“谁叫姜昆!”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半夜的,警察跑这儿来带人了?“跟我们走吧!”于是姜昆战战兢兢跟着两个同样不明真相的人来到酒店,推开门立马带着哭腔喊了声:“马老师!”
《一个人民警察的多彩人生》这本书还写了不少哈尔滨的老故事,修来华担任交警大队文艺演出队队长,与黄恺、博林、陆艺桥等的生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