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家专访】梁晓声回家:哈尔滨那些街名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

(2022-08-23 09:34:35)

今年年初,根据梁晓声长篇小说《人世间》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火了,因集中展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哈尔滨“光字片”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感动了无数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哈尔滨人,更让哈尔滨这座城市频频登上热搜。8月5日,茅盾文学奖得主、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回到家乡哈尔滨做客黑龙江文学馆,与黑龙江作家们进行了近2个小时的近距离交流。在接受哈尔滨日报独家专访时,梁晓声表示:“我虽然人在北京,但时刻关注着黑龙江文学发展,黑龙江的文学种子在何处呢?今天我有了答案,就在我们黑土地的各个角落。”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icUAzFsiaL3ZwzCbUfmX2NqMicEptqcJTNibWibfwX5hrOEqdGMYgOyArZ2w0lNqMs94JbAbBBkcpLF8aqf1SuXGo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我出生在‘安’字片,我家就在安平街大院最里面的一间。我家这个房子是苏联时期为大院里的马夫们盖的,隔开之后住了梁家和陈家两家人。后来,大院的人都动迁搬走了,就剩我们俩家。那时我父亲在外地,母亲上班常常不在家,我时常放学回来后就到隔壁陈大娘家拿吃的,看到有窝头拿起来掰一块就吃,家里没有米面了就拿着盆盛点回来,可以说拆了墙我们就是一家人。”小学毕业后,梁晓声就搬到了“光字片”生活,但至今回忆起邻居陈大娘,梁晓声仍满眼的感激。下乡后,梁晓声两年才能回一次家,有一段路程是他最难忘的回忆。“从火车站走出来,经过霁虹桥,从儿童电影院上坡到抚顺街的上坎,下去就是我家居住的‘光’字片。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我家住的这几条街的名字光仁街、光义街、光礼街 …… 连起来就是孔子所说的‘仁义礼智信’。这个起街名的人一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了解。经历世事沧桑,那些街名所传达的精神依然影响着我,这也是哈尔滨这座城市所倡导的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梁晓声家所住的地方,也就是作品中提到的“光字片”,大概就是现今新阳路、通达街、民安街、共乐街合围的区域。回想起自己曾经的过往,梁晓声坦言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我从出生、下乡再到上大学,有着好的邻里关系、同学关系、知青关系,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老艺术家们对我也非常好,我身边人都非常的友善。”因此,梁晓声的文学作品总是传递出一种温暖和友善,“在我的笔下越往后越能用一种相对温暖的目光看待普通劳动者身上的喜怒哀乐。”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LBMtoXia8hZ9WXwvDcxAJj9AvkTJWvfCOPM8gheVE1cwxjITNia6IjMODO43eibkiau2Yu21r39gJR18As40BfTcH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 优秀文学作品的标准是感受生活本相由《北方文学》文学杂志编发的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被长影改编拍摄成电影故事片,这是梁晓声走上银幕的起点。梁晓声认为,正是小说改编成电影,才让更多观众知道了这个从哈尔滨走出来的知青作家。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GHl6qM9ybTz6jKLIJiaWkPxm1dajtYctZ945JLy5bCuiaLUfMicns37Sfr6qSCMpZnvpWuvcquXM7h2dzShGO5t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1984年,长影导演孙羽将梁晓声的同名小说《今夜有暴风雪》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影片以北大荒四十万知青大返城的潮势为背景,通过一天一夜发生的事件,展现了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屯垦戍边的生活画卷,描写了几个普通人的成长足迹和坎坷命运。


随着电视剧《冰美神正在融化》《父亲》《黑纽扣》的播出,梁晓声被更多人关注。直到《雪城》热播后,梁晓声才真正懂得什么是电视剧,老百姓愿意看什么样的电视剧。《雪城》以醒目的色彩再现了历史的瞬间,反映了知识青年返城后,面对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由迷惘苦闷到振奋拼搏的历史转变过程。动人的画面表现出原著所具有的撼动人心的力量,在难度大、经费少的情况下拍摄完成的《雪城》,是梁晓声交给家乡哈尔滨的第一张答卷。1994年,由北京电视台、黑龙江省影视中心、黑龙江电视台联合录制的45集电视连续剧《年轮》在国庆节期间与观众见面,掀起了全国追剧热潮。该剧由梁晓声编剧,导演邓迎海借鉴电影手法进行拍摄,这部电视剧通过描写六个共和国同龄人坎坷的生活,刻画出共和国45年历史的沧桑。可以说这是一部由哈尔滨人编剧、哈尔滨人导演、哈尔滨人主演,描写当代哈尔滨人生活的电视剧。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GHl6qM9ybTz6jKLIJiaWkPxm1dajtYctZ945JLy5bCuiaLUfMicns37Sfr6qSCMpZnvpWuvcquXM7h2dzShGO5tg/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年轮》的主人公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梁晓声曾表示:“我搞创作,对自己的要求平凡又简单。我是老百姓的‘儿子’,如果老百姓有什么话要说出来,没人替他们说,就由我这个‘儿子’说出来好了。如果老百姓要看一两部老百姓的戏,就由我这个老百姓的‘儿子’写出来就是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8mPBD294icRkxU2mP2Qr9tjPYgCsp7u2RDsu8CNvXF5xKsbvWSX8mWTjl6QsQ7NJBSrDg5bibyxRYicbbesJicp1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接受采访时,梁晓声强调文学为文艺提供多种可能性。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icUAzFsiaL3ZwzCbUfmX2NqMicEptqcJTNibWibfwX5hrOEqdGMYgOyArZ2w0lNqMs94JbAbBBkcpLF8aqf1SuXGo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我们即是写作者同时又是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欣赏者,我特别愿意看到生活本身呈现在面前。我认为即使明明是虚构的但似乎又是生活本相,让你看到之后忘记了这是一本小说而逐渐地被带入生活,这才是好的作品。”梁晓声坦言,自己在写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时就犯了时时刻刻提示读者“我是有才华的,我写的是小说”的错误,写到后来时梁晓声提醒自己包括句子、用词,千万不能让读者感觉到“我在读小说”。“尤其创作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的时候,要秉持着对现实主义的真诚,就够了。

从《冰美神正在融化》《父亲》到《黑纽扣》《雪城》《年轮》再到《返城年代》《人世间》,文学作品影视化增加受众群体的广度,也带动了阅读潮。“文学作品影视化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但在影视过于商业化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守住文学创作的初心。如果为了生活、买房、供孩子上学,一些年轻、中年作者能写、想写影视剧我是支持的。就像鲁迅说的,年轻人的生活第一要生存,第二要发展。但我自己都写到这把年纪了,就剩那么一些力量,我当然要节省用在我最想做的方面。”梁晓声说。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LBMtoXia8hZ9WXwvDcxAJj9AvkTJWvfCOPM8gheVE1cwxjITNia6IjMODO43eibkiau2Yu21r39gJR18As40BfTcH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wx_co=160岁的梁晓声不再“装深刻”在创作《人世间》时,梁晓声的文学理念和意识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此前梁晓声经历过一段时期,一方面要用力刻画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一方面又要兼顾自己的才华和思想,所以在内容就很容易出现“打架”。50多岁后,梁晓声将证明自己的想法从头脑中彻底地排除掉,写作变得相对纯粹,写作过程就像绘画者用笔为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物画素描,认真且虔诚。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nicUAzFsiaL3ZwzCbUfmX2NqMicEptqcJTNibWibfwX5hrOEqdGMYgOyArZ2w0lNqMs94JbAbBBkcpLF8aqf1SuXGo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在我60几岁之后,再也不伪装自己很‘深刻’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青年和中年‘装深刻’时其实是一个人非常累的时候,谁没有经历过当我们写一部作品甚至几行诗时,期盼别人评价好深刻,因为那时会觉得是对我们最高的评价。但究竟什么样的作品叫深刻呢?我想大概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思想在此之前从没出现过,传递的是一种全新的思想。”梁晓声说,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不断重复地阐释之前文化、思想的成果,而那些文化、思想成果沉淀之后剩下来的最重要的几条价值观一直延续至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8mPBD294icRkxU2mP2Qr9tjPYgCsp7u24q5lLcTxOY4rqKbGlmMUpVEBIMjbxTiatQ3HmOIGJpVScuQfkwKtnL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所以我突然就明白了歌德说的,‘我只是在重复我同行先前做过的事’。当我们认真感受古今中外思想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重复地表现人文的价值取向,那些经典的作品不约而同地,不仅写人在某种情况下是怎样的,还写出了人应该是怎样的,而‘应该怎样’就包含我们大家所说的做人要正直。我们说的文学作品深刻,其实是通过形象深刻、细节深刻、对话深刻,把以前优秀价值观更干练体现出来,这才是文学艺术该做的事情。”梁晓声说,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时期,你会突然发现有那么多的妙言隽语在自媒体中产生,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传达出的看社会和人生的智慧性,一点也不低于作家。

一座城市如何能给外地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梁晓声坦言最高的评价就是认为这座城市有文化。“哈尔滨城市建设的硬件和软件已经非常棒了,我们这儿还有美丽的松花江,但要做到城市有文化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比如北京,我们可以说它有文化产业有文化人,但并不能说这个城市就有文化。有文化的核心是这座城市的人气质上的改变,所以哈尔滨的文化还需要在座的老师和年轻人一起努力。”梁晓声说,我们要播撒文学的种子、文艺的种子,将来必然会成为文化的种子,“我希望我们的文化种子能像蒲公英一样,不要飘到别处,就是在我们松花江两岸绽放开来。”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8mPBD294icRhD2QZo0QXoTBOibJf4V8LOn9BcMAE7UhOIxaNG7hw1ISsI4aso4kLZhegeQkzBQ3b1Z1nNWWp3Tw/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公益广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48mPBD294icTYEh77B2oejtDjnNOBUkibWCGGicXvCXlNfbK8vQVg4Ez0vZS6IUwLpicEDelMac7G5yVQSE0Igw3W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