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集《回答》献礼五四青年节教师诗人伟钟正青春

陈伟忠,笔名伟钟,满族,1968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哈尔滨轻工业学校驻双学校工作至今。黑龙江省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学员。作品散见于《诗林》、《星星诗刊》、《中国诗人》、《散文选刊》等期刊。
青春散文诗集《回答》共收入作者散文诗93篇,创作时间跨度32年,大多发表于《散文诗》《散文诗世界》《远东文学》等文学期刊。
关于这本散文诗集的内容,诗人刘禹是这样评述的:
“时间跨度三十二年的这九十三篇诗章自然风格不甚统一,由此,正可见一个诗人在某一线索上的技艺成长史:从早期画梦般的纯真华美,路经野草蔓延似的狂热,巴黎忧郁样的伤感与愤怒,泰戈尔的清新雅丽,纪伯伦的哲思浮想,作为背景总会在字里行间隐现,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技艺的锤炼与博采,但最重要的是:无论他的涉猎多么无边无际,他每一次发声都要自己回到最本我的表达,这点绝不含糊,绝不拖泥带水,甚至他还会让每一篇都尽量放射出独有的光芒: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性。

直到现在为止,很多人对散文诗这个品种并不感冒。这可能是由于大面积生产的对风花雪月轻描淡写的东西,再加上对乡情和亲情的俗烂煽情所致。如今的散文诗大多在技巧上着力,什么风格,语言,节奏,体式,结构……不一而足,都是在门外徘徊。伟钟的散文诗不缺少修炼内心而来的神秘性和随意性,同时具备解剖自我的勇气和能力,这就就增加了写作的痛苦和难度。

现代意义的散文诗源头在欧美,在散文诗比自由诗更自由的写法根源于世界的神秘性,和人类精神的不可直接触摸,这种神秘性让写作者着迷。其实,散文诗不是散文和诗歌的简单混血,在文体意义上,散文诗是一个异类,也可能是一个天使,偶然闪现又不留下可以捕捉的痕迹。散文诗是在世界上自然生发的自在之物,能够发现和唤醒它的只有诗人,而不是散文家。它的独特性在于普通文字透出的非凡气息,其根源是作者灵魂的力量带出的激情。也许伟钟的散文诗不能带给你预想的阅读喜悦,但它揭开某些事物的盖子,会让你学会思考,重新体认自己的人生意义。

选发一篇的讴歌青春的散文诗,与读者共庆五四青年节:
《青年,我心中的闪电》
有大海的地方,就有青年
有蓝天的地方,就有青年
有劳动的地方,就有青年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青年
每当丑恶掩埋美丽,古老压抑新鲜
每当虚伪讥讽真实,懦弱指责强悍
我就会想起你们,我梦中的每一位青年
喜爱哼唱流行歌曲,评看外国影片
喜爱牛仔裤、花旗袍;吃西餐,逛公园
敢于把劳动统统换成欢乐
敢于大街上挽起爱人的臂弯
不是垮掉的一代,是思考的一代。
有能力建设我们的今天,也有能力构思我们的明天
青年的双眼伴着明月和朝阳
青年的脸堂伴着花朵的笑靥
增添时代的光彩,也谱写历史的篇章
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是我心中的闪电
也是我眼里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