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满族传统民歌非遗传承人奚景春推出我国第一本《满族传统民歌》

(2020-11-17 16:47:54)
记者 申志远 文 / 摄

 

 

我国第一本《阿什河满族传统民歌》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书的主编是黑龙江省级非遗项目满族传统民歌的代表性传承人奚景春,书中收录了他收集整理创作的满族歌曲 200 多首。

 

 

奚景春的《阿什河满族传统民歌》和他收集的满族音乐乐器、服装、曲谱等,均被正在建设中的哈尔滨音乐博物馆收藏。

 

 

奚景春 1999 年成立的专门演出满族音乐节目的阿城海东青艺术团,成立 21 年来,从小到大。从 18 个演职员到现在 90 个演职员,每年演出 70 多场,至今已经做了 1500 多场公益演出。特别是在挖掘、收集、整理,历史的地域的满族民间民族音乐艺术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4 年被黑龙江省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授予"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光荣称号。

 

 

72 岁奚景春是地地道道的满族人,他生活的哈尔滨市阿城区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奚景春 1973 年至今,他坚持业余音乐创作近 50 年,原创歌曲千余首;民族器乐曲 10 余首;组织群众文艺演出活动近千场次,义务开办民族器乐班、音乐班 20 多个,培养音乐艺术人才上百人,其中有十几人被国家专业音乐院校和专业艺术团体选拔录用。

 

 

自 1975 年开始,他就坚持到基层搜集最原始的音乐素材,他将采风,整理、研究满族丧事音乐和婚庆音乐收入《阿什河满族传统民歌》书中。他说,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在我们这代人的手里失传。作为满族传统民歌传承人的奚景春,经他搜集整理再创作的满族民歌《捕鱼歌》、《采集歌》、《采珍珠》、《豆汁》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2011 年 8 月,由中国歌剧舞剧院策划的"奚景春作品音乐会"在阿城区举行。音乐会分为《这是美丽的祖国》、《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等五部分,是奚景春从事音乐创作几十年的积累和总结,其中第三部分精选了他从民间收集和再创作的满族民歌《山神调》、《捕鱼歌》、《腰车》、《满族儿歌联唱》、《满族歌曲联唱》等,其艺术价值受到了专家的肯定。

 

作曲家徐沛东听说奚景春要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口占小诗一首以示祝贺:四十春秋苦追寻,心驰神往七个音。黑水白山金源地,民间神韵一草根。

 

 

奚景春说,历史上,满族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人整个人生:降生后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板凳》、《河河沿》,少年时代的放牧山歌,以及恋爱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悲欢离合都有歌。满族传统民歌的基调是豪放、爽朗,即使表现哀婉的情绪,也不失其刚健、强劲的本质。满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按理说应该有数量丰富的民歌流传下来,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然而保存下来的仅百十首而已。

 

 

奚景春原是黑龙江纺织印染厂的一名普通工人,是满族音乐让他成长起来。那时他穷得连一张床也没有,只能睡在床垫子上,却有一台钢琴。奚景春现在是阿城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依旧在为满族传统民歌的事情奔波着。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女儿考入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从事打击乐的演奏,他儿子黑龙江省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现在北京从事专业音乐创作,写的歌曲《侠之大者》5 月份还上了《学习强国》,他的女婿武旭海是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项目部经理。一家人都加入到满族传统民歌的传承和整理工作中,成为满族传统民歌的新一代传承人。女婿给了他一万元过生日的礼金,他立刻打到海东青艺术团的活动经费中,用作公益演出的费用。奚景春说:"作为满族人,我有责任抢救满族文化;作为满族传统民歌的传承人,我有义务和责任传播满族歌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