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波永存,李侠最后的留言是什么?

(2020-10-21 11:53:55)
记者 申志远 文

 

 

日前,上海歌舞团倾心打造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哈尔滨大剧院上演。唯美的画面,紧张的氛围以及声光电打造的大片即视感,将人们带入那看似平静却暗流汹涌的"谍战"时代。

 

 

当舞剧结束时,李侠平静而又坚定地坐在发报机前,敲出最后的红色电波,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在黑色幕布上熠熠生辉,那是来自暗战英雄的道别,引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那是观众对英雄的致敬,是对理想信念的支持,还表达了对英雄的思念。

 

 

 

ZAKER 哈尔滨记者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采访过当时与李白通电报的延安方面的报务员谷密云,谷密云离休前任哈尔滨市电信局副局长。据谷密云回忆:我和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主人公李侠 ( 真名李白 ) 是从电报机上相识的。每当他一出现,我就会准确地辨听出来。1949 年的一天晚上,轮到我们值机,在半夜两点多钟,负责监听的一位女战士李康将,突然叫了一声 : "不好 ! "我们立刻紧张起来,只见她两眼圆睁,眼睛盯着波段旋钮,双手捂着耳机、嘴里在口释对方发来的密码 :"我已经被敌人发现 …… 背后是敌人,通话结束 …… "再以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当时经验告诉我们:李白已遭不测,这是他最后的告别。直到全国解放后,我们这些搞无线通信的才有机会从日期、时间上证实,那天晚上我们收到的最后一份密码是上海地下党发回的,发完报,电台就遭到敌人的破坏,李白同志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在狱中。

 

 

作为中国首部"谍战"题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取材自" 100 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该剧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原创,融入青春色彩、红色记忆、浪漫情怀、谍战氛围等现代元素。

 

李侠原型李白 15 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后,他归上海地下党领导,成为党在上海的三个秘密电台中的一部,同延安始终保持联络。党组织派"包身工"出身的纱厂女工裘慧英与他假扮夫妻。他们在革命工作中逐渐产生了爱情,经党组织批准结成真正的夫妻,并有了孩子。1948 年 12 月 30 日,李白在向党中央拍发国民党绝密的江防计划时,被特务机关测出电台位置被捕。1949 年 5 月 7 日,他遭特务秘密杀害,20 天后上海解放,李白牺牲在新中国的黎明前。

 

 

舞剧中的兰芬,原型为李白的妻子裘慧英,又名裘兰芬,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 年 12 月 30 日凌晨,李白镇静地发出最后一份电报后被捕,裘慧英与孩子脱险。

 

 

上海解放后,裘慧英曾任邮电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和顾问。1992 年逝世。他们夫妇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被建成李白烈士故居,即现在的上海市虹口区黄渡路 107 弄。

 

 

他们的儿子李恒胜,出生于 1945 年 12 月,1992 年在上海市虹口区委机关党委工作。1994 年任虹口区委老干部局副局长,2015 年 6 月 8 日逝世,享年 69 岁。

 

 

1958 年 , 八一厂拍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扮演李侠,袁霞扮演何兰芬。

 

2010 年重拍了红色经典电视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赵立新饰演李侠。

 

 

2017 年重拍了红色经典电影《密战》,郭富城扮演李侠。

 

 

帷幕落下,唯有电波折射出英雄无悔。而襁褓中的新生命,则是希望火种的延续。

 

 

如蝌蚪般聚了又散的摩斯密码,在略微泛黄的报纸上迅速闪过;看不见、摸不着的红色电波,是革命脉搏的有力跳动。它们诉说着英雄的故事,续写着人们心底信念的诗篇。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