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回家签售新书《床前明月光》一一为妈妈送行

9 日 15 时 30 分,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携新书《床前明月光——为亲爱的妈妈送行》回到家乡哈尔滨,在中央书店五楼与读者见面。新书中,敬一丹回望妈妈的人生经历,倾诉至亲离别之痛,写出人生特定阶段的生命体验。
尽管下着雨,还是有数百名读者戴着口罩参加了签售会。这场签售会是自今年 2 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央书店进行的首场签售活动,两个小时内共售书 130 本。
敬一丹是观众熟知和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过《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多档节目,与几代观众相伴。

2017 年 10 月,敬一丹的妈妈被确诊为癌症,敬一丹陪伴在妈妈的病床边,那是她工作以后陪伴妈妈最长的一段时间。2019 年 4 月 27 日,在敬一丹 64 岁生日这一天,妈妈永远离开了人世。敬一丹接受采访时说:"64 年前的这一天,我第一次脱离母体;64 年后的这一天,我再一次脱离母体。"
忍着悲痛,敬一丹开始写作《床前明月光》。失亲之痛,难以表述,她几度陷入哀伤,写作几次中断。家人劝她别写了,敬一丹说:" 写,难受。但不写,更难受。" 在写作过程中,敬一丹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失亲之痛不能分担,但生命的体验可以共鸣。

就在《床前明月光》刚完成书稿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敬一丹一次次为那些逝去的生命流泪," 失亲,不是一个人的悲伤,疫情使千百万人直面生死。我失亲,所以我更能体会在疫情中失去亲人的那种心碎。亲人曾经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失去了不能填补、无法释然,那是种被掏空的感觉。" 敬一丹说,尽管在巨大的苦难面前,疗伤、治愈,这样的词显得很无力,但毕竟日子还在眼前。也许,我们需要倾诉、释放,需要相拥取暖,彼此慰藉。
对话敬一丹
敬一丹的母亲生前曾在黑龙江省公安厅工作。" 我家附近有个邮局,我还与门前的邮筒合过影。今年再去,邮筒和邮局都没了,我想生命也是如此吧。写这本书是完成妈妈对我的嘱托,妈妈在病床上跟我说,你把这段写写吧,我不能写了,当她没有能力去记录的时候,就由我来做这件事。虽然写的过程很痛苦,但当我写完时,我觉得我完成了一种对生命的再认识,也完成了和我妈妈的一次灵魂对话。" 敬一丹接受采访时说。

就像敬一丹在新书后记中写道:逝者渐远,留给我们的一切都将保持着生命的温度。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会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宁静。擦去眼泪,我要在阳台上种花了,用我妈妈给我留的种子。" 这本书写的是昨天的事,但也是为了明天而写。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会遇到生命进程的话题。所以,面对着时光、生命,面对明天,我们最好从现在就开始思考生命。"

采访结束时,敬一丹说:"《床前明月光》这个书名是我在我妈妈的床前想到的,那个时候我就觉得妈妈一点点地走进暗夜。但即使是至暗时刻,人生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有光的,那就是月光。‘床前明月光’这五个字一下子就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把这五个字当做书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