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万水千山之哈尔滨印象

(2017-01-05 15:58:43)
标签:

转载

哈尔滨曾前后去过两次,一次是出差绕道“路过”,一次基本上是为改陈后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专程而往。

第一次去哈尔滨,因为几乎就呆了大半天,行色匆匆,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要说有的话,就是去的时候正值十月,已是深秋,下了火车,摘下棉帽,一股透骨的奇寒,从脚心直灌头顶。虽然那次没有看到冰城的冰,但却着实领教了冰城的寒。另外,也是在那次,学会了个不该学会的词儿---三炮儿。那是在去往平房区侵华日军731部队遗址的公交车上,准确意思我至今说不清,直感应该不是好词儿,而且观察当时的气氛,明显是打架的前奏。再就是改陈前东北烈士纪念馆因疏于管理,赵一曼塑像鼻尖上因石膏剥落留下的一大块黑斑。总之,实在是没留下什么太良好的印象。

第二次去可说的就太多了,到达的时候已是华灯初上,时值一月,自是寒风刺骨,好友却劝我用一种新鲜刺激的美食开启我的第二次哈尔滨之旅:左手一根新出炉的法棍,右手直板,在冰天雪地之下接受一冷一热双重刺激,果然味道不凡。说到哈尔滨美食,不可不提一个名叫塔霍斯的俄式西餐厅,民国时代,这是个略有些诡异的餐厅,民国时代经常有一些不可说的怪异表演,至今店内墙上展示的当年报纸的报道犹存,可称有图有真相。对于塔霍斯的俄式西餐的味道问题,吃瓜群众颇有腹诽者,这里不过多点评。但对于一个“好色男”来说,能看到漂漂的俄罗斯美眉并合影留念,这是实实在在的大红包一枚。在哈尔滨期间,还在好友导引之下,品尝了哈尔滨的肉条,菜本身无足称奇,但那满满的帝都久已消失了街边苍蝇馆特有的草根气息。吃着粗陋但贴心的草根美食,听着来自街头巷尾的家长里短,总觉得比参观各种式的各种建筑更接地气。

说了吃,自然还要说到逛,哈尔滨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逛,还是在吃肉条的那条道外的小街上,小街不属于所谓国家各种A景区,除当地人外,也少人知道。但正因为如此,虽然沧桑,但极少人工痕迹,这条街曾是名噪一时的国产获奖大片《白日焰火》的外景地,我们用餐的那家苍蝇馆也曾经过装饰出现在国产片《黄金年代》里,在电影里,萧红、萧军曾“光临”过这家小餐馆,在现实生活中,汤唯和导演许鞍华也曾在这家餐馆留下足迹。就在餐馆附近,有一家已无人光顾的小教堂,这家破败的教堂当年曾是民族英雄赵尚志的主要联络点之一,赵尚志还曾在这里创造了许多当地人至今仍在口耳相传的传奇故事。这条街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家保留有三尺柜台的一家小餐馆,堪称年代活文物。著名配音演员赵文瑜老师童少年时代也居住在这条不起眼的道外小街上。如非当地人指引,从来不曾想到哈尔滨还有这么一条不起眼的有故事的小街。

来哈尔滨,自然要吃西餐,看俄国美眉,看中央大街一带大名鼎鼎的各色建筑,但我觉得如果能有个当地人导引,走一走累死我说到的这样的背街,特别是道外一带,这趟哈尔滨之行会更有意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