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雷雨》剧本 序幕 第一幕
(2014-10-27 12:19:41)景
序幕
在教堂附属医院的一间特别客厅内--冬天的一个下午。
第一幕
十年前,一个夏天,郁热的早晨。--周公馆的客厅内(即序幕的客厅,景与前大致相同。)
第二幕
景同前--当天的下午。
第三幕
在鲁家,一个小套间--当天夜晚十时许。
第四幕
周家的客厅(与第一幕同)--当天半夜两点钟。
尾声
又回到十年后,一个冬天的下午--景同序幕。
(由第一幕至第四幕为时仅一天。)
★★
姑奶奶甲(教堂尼姑)
姑奶奶乙
姊姊--十五岁
弟弟--十二岁
周朴园--某煤矿公司董事长,五十五岁。
周繁漪--其妻,三十五岁。
周萍--其前妻生子,年二十八。
周冲--繁漪生子,年十七。
鲁贵--周宅仆人,年四十八。
鲁侍萍--其妻,某校女佣,年四十七。
鲁大海--侍萍前夫之子,煤矿工人,年二十七。
鲁四凤--鲁贵与侍萍之女,年十八,周家使女。
周宅仆人等:仆人甲,仆人乙……老仆。
★★
景--一间宽大的客厅。冬天,下午三点钟,在某教堂附设
医院内。
屋中是两扇棕色的门,通外面;门身很笨重,上面雕着半西洋化的旧花纹,门前垂着满是斑点、褪色的厚帷幔,深紫色的;织成的图案已经脱了线,中间有一块已经破了一个洞。右边--左右以台上演员为准--有一扇门,通着现在的病房。门面的漆已经蚀了去,金黄的铜门钮放着暗涩的光,配起那高而宽没有黄花纹的灰门框,和门上凹凸不平,古式的西洋木饰,令人猜想这屋子的前主任多半是中国的老留学生,回国后右富贵过一时的。这门前也挂着一条半旧,深紫的绒幔,半拉开,破或碎条的幔角拖在地上。左边也开一道门,两扇的,通着外间饭厅,由那里可以直通楼上,或者从饭厅走出外面,这两扇门较中间的还华丽,颜色更深老;偶尔有人穿过,它好沉重地在门轨上转动,会发着一种久摩擦的滑声,像一个经过多少事故,很沉默,很温和的老人。这前面,没有帏幔,门上脱落,残蚀的轮廓同漆饰都很明显。靠中间门的右面,墙凹进去如一个像的壁龛,凹进去的空隙是棱角形的,划着半图。壁龛的上大半满嵌着细狭而高长的法国窗户,每棱角一扇长窗,很玲珑的;下面只是一块较地板〔上田下各〕起的半圆平面,可以放着东西来;可以坐;这前面整个地遮上一面的摺纹的厚绒垂幔,拉拢了,壁龛可以完全遮盖上,看不见窗户同阳光,屋子里阴沉沉,有些气闷。开幕时,这帏幕是关上的。
墙的颜色是深褐,年久失修,暗得褪了色。屋内所有的陈设都很富丽,但现在都呈现着衰败的景象。陈设,空空地,只悬着一个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现在壁炉里燃着煤火,火焰熊熊地,照着炉前的一长旧圆椅,映出一片红光,这样,一丝丝的温暖,使这古老的房屋里还有一些生气。壁炉旁边搁放一个粗制的煤斗同木柴。右边门左侧,挂一张画轴;再左,近后方,墙角抹成三四尺的平面,它的那里,斜放着一个半人高的旧式紫檀小衣柜,柜门的角上都包着铜片。柜上放着一个暖水壶,两只白饭碗,都搁在旧黄铜盘上。柜前铺一张长方的小地毯;在上面,和柜平行的,放一条很矮的紫柜长几,以前大概是用来摆设瓷器、古董一类的精巧的小东西,现在堆着一叠叠的白桌布、白床单等物,刚洗好,还没有放进衣柜去。在下面,柜与壁龛中间立一只圆凳。壁龛之左,(中门的右面),是一只长方的红木漆桌。上面放着两个旧烛台,墙上是张大而旧的古油画,中间左面立一只有玻璃的精巧的紫柜台。里面原为放古董,但现在正是空空的,这柜前有一条狭长的矮桌。离左墙角不远,与角成九十度,斜放着一个宽大深色的沙发,沙发后是只长桌,前面是一条短几,都没有放着东西。沙发左面立一个黄色的站灯,左墙靠前〔上田下各〕凹进,与左后墙成一直角,凹进处有一只茶几,墙上低悬一张小油画,茶几旁,在〔上田下各〕向前才是左边通饭厅的门。屋子中间有一张地毯。上面斜放着,但是略斜地,两张大沙发;中间是个圆桌,铺着白桌布。
开幕时,外面远处有钟声。教堂内合唱颂主歌同大风琴声,最好是
移时,中间门沉重的缓缓推开,姑奶奶甲(教堂尼姑)进来,她的服饰如在天主教里常见的尼姑一样,头束雪白的布巾,蓬起来像荷兰乡姑,穿一套深蓝的粗布制袍,衣裙几乎拖在地面。她胸前悬着一个十字架,腰间一串钥匙,走起来铿铿地响着。她安静地走进来,脸上很平和的。她转过身子向着门外。
姑甲
〔一位苍白的老年人走进来,穿着很考究的旧皮大衣,进门脱下帽子,头发斑白,眼睛平静而忧郁,他的下颏有苍白的短须,脸上满是皱纹。他戴着一副金边眼镜,进门后他取下来,放在眼镜盒内,手有些颤。他搓弄一下子,衰弱地咳嗽
两声。外面乐声止。
姑甲
老人
姑甲
老人
姑甲
老人
姑甲
老人
姑甲
太太在楼上呢。
老人
姑甲
管,我看你先到楼上看看,回头再来看这位老太太好
不好?
老人
姑甲 你跟我上楼吧。
〔姑甲领着老人进左面的饭厅下。
〔屋内静一时。外面有脚步声。姑乙领两个小孩进。姑乙除了年青些,比较活泼些,一切都与姑甲同。进来的小孩是姊弟,都穿着冬天的新衣服,脸色都红得像苹果,整个是胖圆圆的。姐姐有十五岁,梳两个小辫,在背后摆着;弟弟戴上一顶红绒帽。两个都高兴地走进来,二人在一起,姐姐是较沉着些。走进来的时节姐姐在前面。
姑乙
人只呵手)外头冷,是吧。姊姊,你跟弟弟在这儿坐
一坐好不好。
姊
弟
姑乙 你妈看完病就来,弟弟坐在这儿暖和一下,好吧?
〔弟弟的眼望姊姊。
姊
你讲笑话。(弟弟好奇地四面看。)
姑乙
弟 不,我要坐这个小凳子!(指中门左柜前的小矮凳)
姑乙
弟弟,你得乖乖地坐着,不要闹!楼上有病人--
姊弟
弟
姑乙 对了,就来。你们坐下,(姊弟二人共坐矮凳上,望
着姑乙)不要动!(望着他们)我先进去,就来。
〔姊弟点头,姑乙进右边病房,下。
〔弟弟忽然站起来。
弟
姊
你坐下。
弟
姊 (瞧不起他)看见了,你坐坐吧。(拉弟弟坐下,二人
〔姑甲由左边饭厅进。直向右角衣柜走去,没看见屋内的人。
弟
姊
〔姑甲打开右面的衣柜,将长几上的白床单、白桌布等物一叠放在衣柜里。
〔姑乙由右边病房进。见姑甲,二人沉静地点一点头,姑乙助姑甲放置洗物。
姑乙
姑甲
姑乙
姑甲
姑乙
姑甲 没有,就是大笑了一场,把玻璃又打破了。
姑乙
姑甲
姑乙 你说楼下的?(指右面病房)她总是这样,哭的时候
多,不说话,我来了一年,没听见过她说一句话。
弟
姊
姑甲
一年,可是两个人都没有好。
--(欣喜地)对了,刚才楼上的周先生来了。
姑乙
姑甲 今天是旧历年腊月三十。
姑乙
到着房子里来。
姑甲 怎么,她也出来?
姑乙 嗯。(多话地)每到腊月三十,楼下的就会出来,到
这屋子里;在这窗户前面站着。
姑甲 干什么?
姑乙 大概是望她的儿子回来吧,她的儿子十年前一天晚上
跑了,就没有回来。可怜,她的丈夫也不在了--
得太多,死了的。
姑甲
总要问一问楼下的。--我想,过一会儿周先生会下
楼来见她的。
姑乙
弟
姊
姑乙
卖给医院呢?
姑甲
男带女死过三个人。
姑乙
姑甲 嗯。
姑乙
楼上,不把她搬出去呢?
姑甲 就是呢,不过他太太就在这楼上发的神经病,她自己
说什么也不肯搬出去。
姑乙 哦。
〔弟弟忽然想起。
弟
姊
弟
〔姑甲,姑乙回头望他们。
姑甲
姑乙 一位看病的太太的,我领他们进来坐一坐。
姑甲
姑乙 没有地方:外面冷,医院都满了。
姑甲 我看你还是找他们的妈来吧。万一楼上的跑下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