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孤独的赢家>的评论

(2014-05-22 22:39:46)
标签:

文化



  在保罗科埃略的小说中,这一本的情节性应该是最强的了。 
  从《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到《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保罗科埃略似乎都喜欢把作品集中在一个人物或者一个人物的一个任务之中,并不涉及太多的他人,而且所有的故事都仿佛是为了讲述一个现代寓言。 
  而在这本书里,作者似乎想要采用的是最近比较流行的多视角转换的小说写法,这种小说写法运用最成功的作品目前就我看来是《冰与火之歌》。但是保罗科埃略在这里运用的娴熟程度也是相当高的,至少读者在视角的转换中不会产生任何不适应。 
  说完了杂碎,开始说重点。 
  重点还是宗教情怀。 
  只是,在这里,保罗科埃略对我们揭示的是一个错误的信仰能够造成多大的杀害。作者的信仰就是妻子的爱,他运用一种近乎献祭的方式想要挽回妻子的感情,但是遗憾的是,所有的期待和献祭仅仅发生在自己的幻想当中, 现实世界中,他只是一个可怕的连环杀手,与爱无关,与献祭无关。但是错误的信仰可怕之处还不止于此。更可怕的是,错误的信仰拒绝接受现实,当现实可能揭示出自身错误的时候,信仰会诱导人对现实进行另一种转换和解读。当连环杀手感觉自己的妻子并不再真的在乎自己的时候,杀人的目的似乎已经进行了微妙的转换。第一个受害者成为了守护杀手内心世界的圣女。这对于受害者而言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男主角在小说的最后,喝着香槟,逍遥法外,这是一个让所有的正统小说的读者都会感觉到意外的解决。因为在我们的心目中,所有的通俗小说一定是所有的坏人都得到了惩罚,而好人即使在小说的行进之中忍受了种种痛苦,但是最后一定能够修成正果。 
  而这里,坏人走了,所有人都被坏人杀死了。 
  这是为什么? 
  也许是作者在第一页告诉我们的,他看见这个世界充满了暴力和荒谬的世界观,才写下了这篇小说。而我们现实世界中无数人依然在暴力的侵袭中死亡,受伤,流浪失所,而幕后犯罪的人依然在逍遥法外。作者仅仅是在描写这个现实而已。现实中,永远没有童话般的因果报应。 我曾经怀抱希望的买了很多保罗的书,想要借此体会一下所谓的巴西第一作家的文笔与激情。 
   我没有很高的学识阅历,但是我只看过他的两本半的书,就差不多摸清楚这个人的笔风,对于几乎任何一个人物,喜欢绕到大老远来说起他的生平,从不吝啬纸张,在我看来是铺张浪费。亦或者,是在做作。 
   
   孤独的赢家。 
   他真的赢了吗? 
   我觉得就是一个二炮以为自己很懂然后就无聊到死杀了几个人觉得自己好厉害完成了使命,yeah~坐飞机回家了。我觉得他回去以后可能会把自己给杀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觉得这真是本好书。因为那个二炮的人终于懂得自己原来是这么的二。 
   
   首先我要说的是这本书的架构,全书只写了一天的事情,用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来组成故事,在我看来虽然新颖但是水平略差。开篇写的是这个电信大老板的故事,为什么要穿插无数的人?一到这个时候,我就想五倍速的翻书本,虽然其中不泛有个别句子体现了社会的现实。 
   但是我想说,从头到尾我只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电信阔佬要这么做?我不想关注其他的事 
   其次,再来谈谈这位电信阔佬的内心世界。三个字,不太懂。可能是我觉得他有点做作,有点傲娇,总之,我觉得没有人会喜欢这个真正的主角。连续的无聊的作案,说是为了解脱他们,什么原谅自己。 
  狗屁吧, 
  没有七宗罪的目标来的明显,并且有点雷同的是觉得自己心中有所谓的那种大义。 
   很多人觉得震惊的是因为他最后脱身了,我只想说,如果他不脱身,我可能就要给较差而不是还行了。 
   但不论如何评价,保罗都是成功的,毕竟,可取之处让人们受益颇深。 
   我只是唯独的无法认同这本没有什么逻辑的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