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安·普拉东诺夫的小说《母牛》

(2014-05-06 15:32:56)
标签:

转载

把这小说复印一篇给我

 

[转载]安·普拉东诺夫的小说《母牛》

 

安·普拉东诺夫的小说《母牛》

 

张静波

 

    上世纪1900年代初,我在街面上买到了一家图书馆过期降价处理的文学杂志,用线绳串在一起的1989年共6期《俄苏文学》。这套杂志是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双月刊,现已停刊。翻阅1989年5期《俄苏文学》,无意中被前苏联作家普拉东诺夫的短篇小说《母牛》吸引着。

    小说描写了一个居住在前苏联国家某乡村的一个叫瓦夏的男孩,怀念家里饲养的母牛之死的故事。完全是借用儿童的心理纪念与母牛一起生存的日子。那头哺乳过生活,耕种过土地因思念受伤的小牛犊而被火车轧死的母牛成为这个少年一生的纠结和难忘的记忆。

    小说开门见山,交代了故事的开端。“灰色的乌克兰草原母牛独自生活在一间板棚里。”牛棚挨着少年瓦夏的家——铁路巡道工的小院子。

   “棚子里堆放着木柴、干草、黍秸、破旧的家什——没有盖的箱子、茶炊上烧坏的烟筒、破烂衣服、少腿的桌子——旁边就是母牛过夜和过冬的地方。”

    在这样杂乱和朴陋的不能再粗糙的生存环境中,母牛依然会倔强地生存下来。小说主人公真纯善良的瓦夏·鲁布佐夫便是母牛身边的客人,常常亲近地抚摸它头上的牛毛,唤它“母牛”。

    母牛有一个小牛犊,是个小公牛,一天莫名地受到伤害,瓦夏的父亲将它送到车站看兽医。瓦夏非常喜爱这头没有名字的母牛,瓦夏看着母牛的嘴里咀嚼着已经枯死的干草,母牛侧身默默地望着瓦夏。瓦夏喜爱母牛善良热情的眼睛,周围长着一圈黑色的毛,母牛因为营养不良和疲惫而沉思着。瓦夏仔细观察母牛干瘪的奶头,狭窄坚实的嗉带和胸前有力地向前凸起的骨头。

   小说篇幅不长,像一部纪录影片,一些景物描写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瓦夏走出棚子,外边一派秋天景色。巡道工的房子四周是一片坦荡、空旷的田野,夏天,这里是青枝绿叶,欢声雀跃,而如今,却是场光地净,荒芜萧疏,令人感到苦闷。”

   “黄昏正在来临;布满灰色寒云的天空正在降下一道黑幕;风整天吹动着已经收割的庄稼的穗芒和准备过冬的、光秃秃的灌木丛,这时竟在低凹的地方停下来,只是还不时地把烟囱罩吹得轻轻作响,像是在歌唱秋天。”

    苏联北方秋天的夜晚是空寂的,瓦夏经常在夜里听到机车长鸣声。瓦夏便把信号灯举过头顶,一边倾听火车疾驰的轰鸣,一边将头转向自己的家,母牛哞哞地叫唤着,如泣如诉,它一直等待自己的儿子——受伤的小牛犊。

    热爱生活的瓦夏还帮助火车粗心的副司机检修机器或做些其他的劳动。当火车开远的时候,瓦夏的父亲也赶来了。瓦夏问及小牛犊的伤势,父亲不以为然地回答:“我把它买去宰了,他们给了我好价钱。咱干嘛要喂公牛呢?”

    瓦夏惋惜公牛年纪太小,父亲却说,小的肉嫩。当瓦夏回到家的时候,周围静下来了,母牛还没有入睡,依旧凄凉而温柔地哞哞地叫着。瓦夏走进牛棚,像先前那端详着母牛,母牛的眼睛已经习惯了黑暗。

    于是,作者用少年的心里描写排遣母牛内心的伤痛:“母牛没有吃草,它静静地断断续续地喘着气,极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折磨着它,痛苦有增无减,因为它不能像人那样,既不会用语言和思维来消除痛苦,也不会借助朋友或娱乐忘掉忧愁。”

   “母牛凄凉地哞哞地叫着,因为完全屈服于生活和自然屈服于它渴望见到的儿子的心情:儿子还没有长大到它可以撒手的时候,现在它内心燥热异常,悲痛异常,它那两只充血的大眼睛望着暗处,哭不出眼泪来,已减轻自己感情的重负和痛苦。”

    次日,母牛照样耕作,因为瓦夏的父亲要在划归铁路使用的土地上面开垦一块荒地,以便在春天播种黍子。

    当瓦夏放学回来,看到母牛温顺地拉犁,头垂得低低的,唾液不住地滴在地上。傍晚,母牛已经不再哞哞地叫唤了,仿佛在耐心地等待,它并不明白发生的事情。

    白天,做完功课的瓦夏给母牛面包,母牛不吃,仍然像原先一样目光淡然。瓦夏站在它身边,从下面抱住母牛的脖子,想让母牛知道瓦夏是多么的理解母牛的心情。可是母牛用力将瓦夏抛到一边,用一种奇怪的声音嗓音大叫,便向无边的田野跑去。跑了很远很远,母牛才转过身子,一会儿蹦跳,一会儿前腿跪下用头拱地,慢慢地回到原处,等候着瓦夏。

    白昼最短的日子里,瓦夏在学校里惦念着母牛,因为母牛胆小、但机灵,从不上铁路。放学后瓦夏总是跑回家。但是这种担心,终究成为残酷的现实:“当夜色正暗下来,瓦夏从学校回来的时候,他看到他家的对面停着一列货车,他忧心忡忡,立刻向机车跑去。”

    瓦夏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看到母牛的尸体。我向它鸣笛大约10分钟,司机对瓦夏的父亲解释。“它还好,是新鲜的,你是把肉腌起来还是卖掉?”司机问瓦夏的父亲。“只好卖掉,积攒一些钱再买一头,没有牛死不行的。”瓦夏的父亲回到道。

    小说至此进入尾声。尽管小说中没有描写那头小公牛,但是通过少年瓦夏关爱母牛的故事情节已经打动了读者的心扉。

    究竟那头母牛是怎么死的,是母牛因绝望撞火车,还是母牛等待不及自己要寻找小牛犊,或是在痛苦的折磨中丧失了体力而迷路,小说并没有回答,正是这篇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给人留下思考的空白。

    小说的结尾更加意味深长。第二天瓦夏的学校开始第二季作文测验,老师要求叙述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

    瓦夏这样写道:“我们曾经养过一头母牛,它活着的时候,母亲和我都喝它的奶。后来它生了一个儿子——小牛犊,儿子也喝它的奶,牛奶够我们四个喝。母牛又耕地又拉车。后来它的儿子被买去杀了。母牛开始痛苦起来,不久就被火车轧死了。因为它身上的牛肉,所以也被买给别人吃了,母牛将一切都贡献给了我们:奶、儿子、肉、皮、内脏和骨头。它是善良的。我记得我们的母牛,永远也不会忘记它。”

    生活和生命同样是美好的,曾经的时光是美好的,人类和生灵一样,面临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时候,心灵的理解和抚慰是必要的。

    世界每天都充满了美丽和暴虐。那头母牛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的儿子在伤痛医治好之后会被杀戮。每个生灵所都有生存的权力,自然的法则不可抗拒,但我们要珍视生命,不要随意地漠视生命,在生存的时候要尊重它们,爱惜它们。

    人类也如此,在抱有幻想和追求的旅程中行进着不等的生命距离,无论宗教式的安魂曲,还是哲学式的自然消亡,都为新的生命奠基,而死亡无疑是唯一的归宿。

    2014-4-17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