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我是申志远
我是申志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472
  • 关注人气:4,2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漂泊者对故乡的深情回望——我看电影《萧红》(原创)

(2013-03-07 13:39:11)
标签:

文化

漂泊者对故乡的深情回望——我看电影《萧红》(原创)

 
飘泊者对故乡的深情回望——电影《萧红》 随感
当北方原野上的马车主人公的在梦境中载着呼兰河的女儿归乡的时刻,悲怆苍凉的音乐声中,黑场中响起掌声,电影《萧红》谢幕。《萧红》是大片纷飞的年代里出类拔萃的文艺片,以其凄美、精准、细腻、油画般的影像把观众带回生不逢时的萧红身边,感受萧红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中国,只有在哈尔滨首映这部电影才会有家乡人这样的敬仰和尊重,萧红从银幕走来,返回她日月思念一生不愿回首的黑土地,这是飘泊者从异乡到异乡的对故乡的深情回望。
坐在影院,看宋佳将萧红的天人合一的赋予了角色鲜活的生命,波折的爱情在时代的风云变幻无比凄婉生动起来。她特立独行的情史成了文学的传奇。她的一生太戏剧化了,即使是那样一个时代,也显得不可思议,电影抒发了萧红命运中与众不同的诗意,但是,120分钟对萧红的一生来说,能偶够讲述的明白已经是相当的不容易了。
唯美的画面,饱含深情又细腻委婉地讲述了萧红的漂泊生涯,当爱情进行时,萧红流亡的心是安稳的;当爱情受了重伤,萧红的身体和心灵无家可归。萧红在饥寒交迫中表现出常人所不具备的坚强意志,被爱情这把双刃剑彻底击垮,难于自拔。拍摄萧红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从白桦创作电影《呼兰河传》未果,到王毅创作电视剧《萧红》,邓迎海拍摄《生死场》未遂,邵宏达编写歌剧《萧红》,一代一代热爱小红的家乡人的不懈努力,历尽30年周折,完成电影《萧红》,这是意犹未尽的胜利。
 虚实:文学与传记的融合
 影片在虚与实中,用文艺片的手段写明白了萧红的感情世界,这是时代发展的进步,没有谴责,没有批判,按照真实的经历去艺术化,在情节的虚与实中娓娓倾述。电影中萧红不是主流喉舌中的抗日作家、战士,而是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女人,一个热爱时尚前卫的女人,一个在男权世界挣扎斗争的女人,一个在情欲和理智中饱受煎熬的女人,这个定位是符合现代人对萧红的读解的,电影在革命、文学、爱情等关于萧红的关键词中,选择了感情作为故事主线,写她的敢爱敢恨,为爱生为爱死的决绝,电影以萧红给骆宾基讲述自己的经历开始,用了如干片段回顾了她颠沛流离的漂泊,如泣如诉,而且是以萧红自己的女性视角来叙事,这有些像萧红的《呼兰河传》,是散文诗的结构,电影诗的呈现,片中其中融入了她在哈尔滨创作《跋涉》《王阿嫂之死》,上海拜见鲁迅先生,出版《生死场》,写作《马伯乐》《呼兰河传》……光影流动间呼兰的乡土人情便栩栩如生地跃然在胶片,宋佳入木三分的演绎,我想正是她作为一个哈尔滨人对萧红作品的理解把握所致,她的情惑,她的坚强,她的自我,她的觉醒……。鲁迅为《生死场》做的序“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电影中是以旁白的形式出现。至于她和汪殿甲、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的情感纠结,可以用“此情只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和“碧海青天夜夜心”来表述。关于萧红身边的人,甚至冯咏秋、裴馨园、金剑啸等历史人物都有涉猎,没有被大的历史叙述遗忘。这又有点太实了。还有我们熟悉的二萧手拿烟斗的照片的场景,他们的俄罗斯服饰等等都是历史写实的还原。
温暖:唯美的画面诗意的故乡
萧红对家乡的情怀来自内心深处,那是一个沦陷区女作家对同胞、对国家、对人类的深沉的思考。霍建起导演的镜头下,是温暖的诗意此前她的《情人结》吧哈尔滨拍摄的美轮美奂,再现萧红那充满童真的少年,叛逆的少女,追求自由文青,张杨个性的女作家,这哈尔滨人熟知的故事被剪裁得相当的当,在电影第50多分钟时完成了萧红在哈尔滨的段落。沦落东兴顺旅店、给《国际协报》写稿,相识萧军,1932年大水中的爱情、道理医院弃子,同居在欧罗巴旅馆,贫困中饿的想偷面包,与进步作家在牵牛坊排演戏剧,这些在哈尔滨的经历都有表现,而且是以诗意的画面展示了那个年代的风花雪月,呼兰的跳大神,放河灯与萧军弹曼陀铃和手鼓蹦跑在尼古拉大教堂门前,显然是在现在的伏尔加庄园拍摄的,在铁路机车库的做爱画面虽然是在横道河子的大车库,但是对我们这个铁路穿越的城市就是一个大的形象片,甚至,萧军胡同里狂吻的后墙能够明显看出就是去年倒坍的鱼市胡同,电影留存了太多哈尔滨元素,就连电脑制作的两个中央大街的全景都看很亲切。1932年代的大水,中华巴洛克的老房子,都显示出当年东方巴黎东方莫斯科的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还有社会底层人民的挣扎。哈尔滨人的表演也可圈可点,宋佳的表演简直是萧红附体,在电视电影《金钩情仇记》扮演地主婆的哈尔滨话剧院杨丽萍扮演的萧红后母,张维志扮演的萧红父,在电视剧《悬崖》中扮演车老板的葛四的呼兰车老板都有光彩,如果说遗憾的话,最后片尾若在萧红灵魂归乡中结束就很完美了,似乎端木蕻良和骆宾基在萧红墓前的对白场面有些画蛇添足。还有就是如果我们的电影政策能够像好莱坞拍摄人物传记片的开放,能够像西方拍摄《乔治@桑》《鹅毛笔》《莎士比亚》《希区柯克》一样写萧红,电影会更精彩,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更期待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萧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