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一张1992年的老报纸

(2012-10-24 13:37:26)
标签:

转载

松花江畔的父子作家

——记洞口籍作家肖英俊、肖凌

 

黄永和

 

 

 

中秋节前夕与英俊兄晤面,一句“乡音未改”——“鬓毛已衰”趣对,勾起浓浓的乡情。我们谈起同是生长在雪峰山下,平溪江旁,首次幸会于松花江畔、“东方莫斯科(哈尔滨)”城,格外亲切、诚挚。

从雪峰山到祁连山

肖英俊是洞口县江口塝上人,离“耳顺”之年还差两岁。50年代被选进西安公安军文工团。在团里吹黑管,他开始写些诗词、小说,也谱点曲子哼哼唱唱,接着陆续在报刊杂志上发些诗歌、散文。1957年集结成第一本诗集《登上祁连山峰》(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诗家戈壁舟撰文给了热情的评赞。

“登上祁连山峰”,比雪峰山高多啦!我一语双关的称赞道。

老肖打心底里甜甜的笑,然而一点也不陶醉在他成名之作里,而是幸福地回味他那“五线谱”上美妙的青春旋律——他的作品《木棉之歌》被沈阳空军文工团的杭州“西施” 程剑霞女士看中、唱开了,待到邂逅相遇,两人一见钟情。老肖问:“你怎么知道我呢?”程女士回答“我不是早唱你的歌了么?”你听多有诗意!当程女士把这一巧妙姻缘告诉在浙江工作的父亲时,她父亲说“我心中也有他的名字,读过他的《叙述诗写作漫谈》、听过他的《木棉之歌》······”

从读书做人到功深艺高

肖英俊早在洞口硖江中学读书时就爱好广泛,成绩优异。1955年调北京公安军文化部文艺科,他专门负责给报纸撰稿,每周给战士推荐一本读物;1956年又到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深造一年。回部队后便参加甘肃庄南剿匪,接连在全国报刊发了不少短篇小说;1958年东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小说集《山中夜店》。该书一版再版,深受读者欢迎。1960年他被调到《北大荒》文艺刊物当编辑,1962年调到黑龙江省当专业作家。老肖信实“作品要上去,作家要下去”,次年便带家眷下到穆棱县一个镇里兼镇长,在那里拟好了一部长篇小说提纲,正待动笔,文化革命开始。

老肖说他文化革命中当逍遥派,“躲进小楼读史书”,认认真真读了《史记》、《汉书》、《二十四史》等,《资治通鉴》连续三遍,如此博览,加深了功底。1976年,他翻出先前那个提纲,创作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山村风雨》,印数10多万册;1979年又创作儿童长篇小说《猎寇记》,被共青团中央列入青少年优秀读物,向全国推荐。

我十分钦佩老肖的“读书做人”法,写书的先读书,“双目常将秋水洗,一生不被他人欺”。他是一个有深识睿见、功深艺高的文化明白人。

从老子奋力到父子成名

谈到作家的人品文品,老肖说“人当以正直为本,勤奋为上。”他说他与文艺结缘40年,始终坚持《讲话》指引的方向,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人民代言。老肖1962年加入省作协,1980年入中国作协,1987年评定副编审,现为编审。他曾任《北方文学》第一副主编,省文联图书期刊部主任兼《章回小说》主编,1992年起兼《文艺生活报》主编。截至今年8月止,共发表了一百三、四十万字的作品,出版了四部书,主编了六十来期《北方文学》和《章回小说》,编辑出版了二百多万字的书;培养了一大批作家、作者。老肖说:“40年从文,苦乐得失,无愧无悔。”

谈到他那在省作协工作的儿子肖凌,老肖笑了笑说“自然是受我的影响,受我这个文艺家庭的熏陶。”肖凌在书报杂志中长大,从小就爱看书,背得很多唐诗宋词,他看我写,读我的作品,于是“承志父愿”了,还在读中学时就作诗撰文,从80年代起相继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诗作。小肖还不到“而立”年纪,就出版了《肖凌诗歌作品》两本同题诗集和《学府黑色咏叹》(长篇报告文学)《望尽天涯》(三人合著)两本报告文学。实在令人惊震和钦佩。我说“如此来势,准会后来居上——儿子超过老子呵!”老肖连声说:“但愿如此,希望如此,也应该如此!”

衷心祝愿松花江畔的父子作家肖英俊、肖凌在竞进中一齐向文学的“珠峰”攀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