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土专家
(2012-06-20 10:05:39)
标签:
转载 |
土专家
电视周5集节目,我来做历史文化的那集。黑龙江的历史,名为《神奇的黑龙江》。
徽宗钦宗,囚禁在依兰,原来的五国头城。拍摄的首要之地,依兰,首先奔依兰。
这次拍摄,和以往所有的纪录片拍摄完全不一样,怎么拍,拍什么,找谁来了解那段历史,一头雾水。
依兰,宣传部的同志接待,很热情很周到我们也很感动。但是在宣传部的同志身后总是跟着一位老人,宣传部的同志确实很忙,忽略了老人的存在,老人就那么淡淡地站着,或者坐着。
时间稍长了一点,我也似乎忽略了老人的存在了。
早起拍片。
纪录片拍摄空镜的最大诀窍就是早起,这个时候你能听到这个城市里最为本色的声音,触摸到这个城市里最为鲜活的脉动。早晨,一个城市最为活跃的时候。早晨,也是拍摄这个城市最好的时候。
先去依兰的历史文化墙拍摄。依兰不大,很快就找到了地方。
徽宗的一首诗:“昨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徽宗被捕之后写于依兰的诗,总是让人感慨的。
先拍这首诗吧。突然,一个浑厚的男声响起,“这首诗不一定是徽宗在依兰写的。孤馆一词,应该说的是旅途中的驿站。”
回头一看,面熟,但是没想起来是哪位,总会遇到热心的百姓,这也是拍摄中常见的事情。但是这位热心的百姓却和很多人都不一样,对依兰的历史掌握得非常充分。也就是从他的口中,我们知道了依兰不仅仅是囚禁徽钦二帝的五国头城,还知道哈尔滨三姓街的三姓原指依兰,还知道明代在依兰设立了三姓副都统衙门,管辖黑龙江中下游的乌苏里江、库页岛、南北菲芽喀斯海(今鄂霍茨克海)等广袤疆域。据说乾隆皇帝还曾秘访今依兰,称这里“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
一早上过去了,宣传部的同志来了。
这位老人又悄悄地,似乎消失了一般没有声音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他就是昨天我们见过的哪位老人。
宣传部的同志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这位是廖怀志,我们依兰的土专家。
我有详细打听了一下,原来这位曾经是依兰是物价局局长,但是无比狂热地热爱历史,后来未到年岁便主动退休,以研究历史为快乐。
在宁安,我们还遇到了同样的一位历史研究爱好者。汪君,现任宁安市交通局副局长。
起初不知道和宣传部的同志一起接待我们的是一位交通局的副局长,俄罗斯电视周摄制组的编导姚冬梅在绥芬河拍摄的时候带子没有了,我手边恰好还有几本带子,便准备托人给送到绥芬河。正准备研究怎么去车站坐车的时候宣传部的同志说,不要去问车站了,这里有交通局的领导为什么不问他了?
汪君,对牡丹江镜泊湖的莺歌岭文化遗址了如指掌,还自费搜集了大量的文物。这些文物也被我们收录到了电视节目当中。
为什么如此痴迷于历史。汪君的回答颇有些出人意料,他说那些石头,那些古旧的器物,能给人无穷无尽的遐想,也让人觉得能够与古人贴近,感到可靠。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据说汪君曾经是牡丹江地区最年轻的乡镇长。
毫无疑问,为了自己的爱还肯定要作出牺牲的,尤其是对于汪君这些非专业历史研究人员来说。
实际上,不仅仅是汪君,在宁安我们还遇到了很多人,他们都不是历史文化的专业研究人员,他们都在踏踏实实地做着专业人员所做的工作。
实际上,黑龙江的很多城市,都有这样子默默地在做历史文化研究的非专业人士。凭借自己力量发现凤林古城的王学良大概是他们中的专业人士了吧。不过他也仅仅是一个中学历史教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工作者。
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绵延5000年至今,仍然方兴未艾。或许,依靠的不仅仅是政府部门供养的那些学者孜孜不倦的苦心钻研,大概还是这些所谓土专家焚膏继晷的心血吧。
这该是黑龙江这方黑土地给我们另一个神奇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