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普及古筝的传道者
(2011-07-22 17:42:32)
标签:
文化 |
张彤,普及古筝的传道者
昨晚,在“与爱同行”张彤古筝学校音乐会公益演出现场,记者采访了哈师大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彤教授。听他讲述了古筝的意趣和他普及国乐的努力和守望。
古筝演奏家张彤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应邀参加日本世界博览会、台湾筝乐名家音乐会、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曾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学府讲学。
张彤介绍: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色典雅高洁,余音绵长,现普遍认为筝源自春秋时期,秦国的民间已普及流行,迄今至少有2500年历史,所以叫“秦筝”。《史记》中曾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历代出现过许多善弹筝的文人侠士。从《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到《三国志》中吕布利用“鼓筝”脱身的扣人心弦的描述,更有唐人李端《听筝》诗描写周瑜精通筝乐的佳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侧耳倾听古筝,历史的旋律舒缓地倾泻而出,因此说,筝是一种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乐器。
近年来,古筝成为全国和龙江大地学习人数最多的中国古典乐器,据中国音乐家协会有关人士保守估计,弹奏古筝的爱好者全国有二三百万人,还有几十个专业的网站。确切的学筝人数很难统计,从每年考级人数连续成倍增长来看,学习古筝已成为一种时尚。”
当年张彤举办首场独奏音乐会时,他还只是痴迷古筝的乐坛新蕾,但他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周延甲后,内心充满了普及国乐的激情和梦想,2000年张彤古筝学校成立后,500古筝齐鸣“哈夏”,出现“筝韵芳菲”的盛况,张彤师生古筝音乐会”成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一个国乐品牌,张彤成为音乐之都古筝艺术当之无愧的传道先锋。
张彤认为筝乐之道在于“大音无声”, 传统的筝曲犹如中国水墨画的黑白浓淡,体现着中国文人独有的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但古筝音乐的欣赏者不应只属于那些独有中国传统音乐情结的人。古筝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古筝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筝乐的发展要接受时代的检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与当下大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
作为东北地区古筝艺术的青年领军人物,张彤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古筝教师,我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喜欢古筝,让学生学好古筝,我要做一名真正的古筝传道者。
于是他改变传统一对一的古筝授课方式,摸索出古筝集体课的教学体系。在筝曲的创作上,他突破了学派和门类的限制,大量的融入现代元素,使古筝乐曲奏响现代社会的音符。他认为,古筝在当代中国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社会越和谐,“和谐”的乐器会越容易融入时代。近年来,张彤始终坚持发展普及古筝传人,大量培养古筝爱好者和古筝观众。他也因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特殊贡献获得“曾宪梓教师奖”,这是教育界颁发的荣誉很高的一个奖项。
本报记者 申志远
昨晚,在“与爱同行”张彤古筝学校音乐会公益演出现场,记者采访了哈师大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彤教授。听他讲述了古筝的意趣和他普及国乐的努力和守望。
古筝演奏家张彤多次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应邀参加日本世界博览会、台湾筝乐名家音乐会、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曾赴美国密苏里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著名学府讲学。
张彤介绍: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音色典雅高洁,余音绵长,现普遍认为筝源自春秋时期,秦国的民间已普及流行,迄今至少有2500年历史,所以叫“秦筝”。《史记》中曾记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历代出现过许多善弹筝的文人侠士。从《水浒传》中的浪子燕青到《三国志》中吕布利用“鼓筝”脱身的扣人心弦的描述,更有唐人李端《听筝》诗描写周瑜精通筝乐的佳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侧耳倾听古筝,历史的旋律舒缓地倾泻而出,因此说,筝是一种真正达到雅俗共赏的乐器。
近年来,古筝成为全国和龙江大地学习人数最多的中国古典乐器,据中国音乐家协会有关人士保守估计,弹奏古筝的爱好者全国有二三百万人,还有几十个专业的网站。确切的学筝人数很难统计,从每年考级人数连续成倍增长来看,学习古筝已成为一种时尚。”
当年张彤举办首场独奏音乐会时,他还只是痴迷古筝的乐坛新蕾,但他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周延甲后,内心充满了普及国乐的激情和梦想,2000年张彤古筝学校成立后,500古筝齐鸣“哈夏”,出现“筝韵芳菲”的盛况,张彤师生古筝音乐会”成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一个国乐品牌,张彤成为音乐之都古筝艺术当之无愧的传道先锋。
张彤认为筝乐之道在于“大音无声”, 传统的筝曲犹如中国水墨画的黑白浓淡,体现着中国文人独有的对天地万物的感悟,但古筝音乐的欣赏者不应只属于那些独有中国传统音乐情结的人。古筝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古筝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筝乐的发展要接受时代的检验,与社会生活相融合,与当下大众的审美情趣相结合。
作为东北地区古筝艺术的青年领军人物,张彤说:作为一个普通的古筝教师,我只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喜欢古筝,让学生学好古筝,我要做一名真正的古筝传道者。
于是他改变传统一对一的古筝授课方式,摸索出古筝集体课的教学体系。在筝曲的创作上,他突破了学派和门类的限制,大量的融入现代元素,使古筝乐曲奏响现代社会的音符。他认为,古筝在当代中国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社会越和谐,“和谐”的乐器会越容易融入时代。近年来,张彤始终坚持发展普及古筝传人,大量培养古筝爱好者和古筝观众。他也因在音乐教学方面的特殊贡献获得“曾宪梓教师奖”,这是教育界颁发的荣誉很高的一个奖项。
前一篇:筝韵芳菲“与爱同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