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2011-01-27 18:55:27)
标签:

文化

年画“年味”淡去  收藏价值显现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年画,记忆中的春节文化符号

对于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年画代表一种对于岁月的温暖回忆。过年总与儿时贴年画的记忆紧紧连在一起,那时,色泽鲜艳的年画将家里装点得喜气洋洋。传统的“胖娃娃”、“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年画,数百年来几乎覆盖了从南方到北方所有的中国家庭。然而,年画在今天已全然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年画告别寻常百姓家,进入收藏领域。由于年画具有较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所以近年来身价扶摇直上,走进时尚生活,倍受藏家青睐。非常适合春节悬挂,既是古董,又具有时尚意味。随着年画录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画已成为具有民俗意义的春节时尚标志,收藏几张贴稀有年画是当下的时髦,古朴的年画已经成为藏界的流行。
春节民俗的符号意义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年的意义十分重大,画作为张扬生活理想的价值符号,在点缀节日同时,也反映出农民的审美情趣。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先是驱邪的门画和种种神像,在后来的演化中,逐渐向绘画方向发展,变为张贴室内的各类图画,宋代雕版印刷术的兴起,在技术上为木版年画提供了保障,所以年画地域特色明显,各领风骚数百年。
年画带给国人的乐趣,是生活在浮躁城市中的我们所无法体会的。作家铁凝曾经写道:“每逢春节,最先给家乡带来欢乐气氛的便是武强年画。年画在这里铺天盖地,争奇斗艳,直至每一个村子里每一户有购买力的人家对年画的需求达到饱和为止。少了年画,这些黄土平原的年节,会变得多么难耐和凋零。”木版年画与中国民俗有紧密的联系。比如,大年三十,就要挂‘门神’,避免新年里邪恶进门;年三十晚上还要祭拜众天神,所以就要挂‘全神图’。而且不同的地方,各自有自己的神,挂的年画也不尽相同。 年画在民间主要是民俗的体现,但同时它还具有装饰性和欣赏性。“所谓‘装饰性’,比如人们将年画围着炕头一圈,那就称作‘炕围画’,而在窗户外贴的就是‘窗旁画’。由于年画的内容包括民间故事、古代传说、历史典故和生活情节,所以也具有较强的欣赏性。
年画文化消失的过程
“南桃北柳论画庄,农家年画看武强”。“南桃”即指苏州桃花坞,“北柳”即是天津杨柳青,“南桃北柳”的年画均以市民生活为表现重点;而河北武强的年画则更多地带着乡土的淳朴与率真。这句顺口溜,对南北年华画风做了精辟概括:天津杨柳青年画、苏州桃花坞年画、潍坊杨家埠年画、河北武强年画,被誉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各具特色,鼎盛一时。然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四大产地的年画却日渐式微,濒临消亡。其实早在民国初年,中国年画已经开始消失。随着西方印刷技术的进入,也就改变了中国年画的命运。首先,是石版印刷的进入,它颜色丰富、造价低廉从而取代了木版年画;接着,是胶版印刷取代了石版印刷,于是出现了‘月份牌年画’,并由此在上海产生了许多年画画家,直至上世纪50年代,画家刘旦宅、程十发等都从事过年画创作。但是,总体而言,由于引入印刷技术,使得木版年画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后来的那些年画就看不出那种中国木版年画所特有的味道了。时代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中国年画消失的原因。随着社会的改变,灶王爷没有了,祭拜神仙没有了,那些节日风俗也没有了,自然年画也失去了‘年’的意义;其次,现代家居装修精致,而木版印刷的纸质不好,落后于时代;再者城市化的进程,对于传统的情感、历史的情感和土地的情感中断了,使我们对于传统产生了隔漠。
拿什么拯救木版年画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年画历史悠久,汉代即出现“贴门神”习俗,明清时进入鼎盛时期。如今说抢救年画是要通过留住这个载体,从而留住一种文化。木版年画多数表现的是新年企盼、祈福、向往美好生活的内容,经过世世代代潜移默化的影响,年画已经成为我国年文化的特征之一。我们这些年总是感叹过春节没有年味了,是因为我们的春节文化已经不完整了。伴随丰富的物质文化,却是年味的日趋淡薄和年俗文化的消亡,年画真的成了一个文化符号。
国内几个有名的年画产地都在借助年画打文化牌,对年画的流传和保护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总让人觉得如今的年画并不扎根在年俗文化的土壤中,年画的“年味儿”似乎越来越淡了。经常有人会将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国的春节相提并论,中国有鞭炮、年画,西方则有圣诞树、圣诞老人、圣诞卡。在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时候,西方人更懂得将历史、乡土的情感装入现代精致的镜框中。而我们的文化人、艺术家则没有做好这类转型工作。他们理应主动、积极地给予年画等中国民俗融合于时代的方式。年画的重要意义是要把过年的种种心理、愿望和种种追求外化出来,因为,木版年画已经成为中国一些地域乃至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