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转)

(2010-06-12 20:02:32)
标签:

文化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转)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转)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

司马平邦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

昨天下午,接到哈尔滨的哥们儿申志远的电话,他告诉我肖尹宪先生去世了,就在几天前。

我吃一惊。

惊的不在于肖先生的死,而在于,这又一个博客时代的一个朋友的死。

网上现在可以查得到肖先生去世的消息,里面说:

4月22日,长影著名编剧肖尹宪在他的博客中写道:“各位朋友,暂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透露他生病的消息。没想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突然撒手人寰。6月7日9时许,因多发性骨髓癌,肖尹宪在吉大一院病逝,年仅68岁……肖尹宪1964年进入长影工作,从影39年,硕果累累。由他担任责任编辑的影片《人到中年》当年获政府奖、百花奖、金鸡奖3项大奖。他本人编写并投入拍摄的电影剧本有《药》、《金光大道》、《绿色钱包》、《特高课在行动》、《花开花落》、《父亲》、《大城市1990》、《小巷总理》等38部……今年4月,肖尹宪在家搬花盆时突然扭伤腰,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癌晚期,在461医院住院多天。十几天前,肖尹宪病情突然恶化,他先后在省医院、吉大二院、吉大一院治疗,遗憾的是还是没能留住他的生命。

其实,我和肖老师并不真的认识,只是通过另一个相同的朋友申志远,才互相知道有这么人,好像后来我还在他的博客上留过言,或者他在我的博客上留过言,据小申说,他去长春曾得见肖老师,还聊到我――其实不管是不是聊到过我,肖先生的文章我是常读的,但没想到,这么快,肖先生就去世了,还没来得及见上面。

其实,肖先生的博客《肖尹宪的杂志》(http://blog.sina.com.cn/xiaoyinxian),到4月22日并没有终止,而是终止于4月26日,那天他写了一篇短短的影评,这可能是他生命中最后一篇影评:《分手之后说爱你____看<分手信>》,评的是一部美国电影,肖先生是专业编剧,自然有专业眼光,不过语言风格轻松,这是我喜欢读他博客的原因。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d7410100ja7j.html) -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_司馬平邦_新浪博客

其实,肖先生编剧的作品,《药》、《金光大道》、《绿色钱包》、《特高课在行动》、《花开花落》、《大城市1990》、《小巷总理》等在当时都是轰动性的作品,若在现在是响当响的金牌编剧,不知要赚多少房子多少汽车。最有意思的是他从2005年12月21日在新浪网开博以来,不到5年时间,就写了3955篇博客,常常是一天两三篇,可以想见,退休之后的肖先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脑前度过的,再者,以肖先生今年68岁的年纪,电脑打字和上网,都一定是他晚年学会的,这样的学习精神,真正让人感动。

而且,恐怕这3955篇也算得上互联网上的一个高产纪录,我自觉得已是高产博友,才不过写了2000多篇,在新浪网,在中国的所有博客网站,在全球的博客网站上,肖先生的发博数量是不是可以排到前面呢?

这需要专业人士来解答。

至少,肖先生死了,新浪博客是不是应对它们最勤奋的博客作家之一表示一下纪念。

也是在4月22日,肖尹宪先生还发出过一篇纪念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博文《萨马兰奇,请走好》,文中说:

他走了,他离开了他献出终生的奥林匹克事业。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是2008北京奥运的催生者。在2000悉尼奥运期间,他的妻子离他而去,他忍着悲痛为奥运献身的精神感动了全球。

他是一个伟人。

不到两个月,肖先生也走了,我也不能不为他写一篇,需要有人如他送萨马兰奇一样地送肖先生一路走好。

互联网这个东西自从产生以来,尤其是博客这种东西自从产生以来,真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微妙中才能体会的变化,比如,之前,我在上海时有一个同事,好朋友,森林,2006年我离开上海来北京,他也离开上海回了沈阳老家,一直在做和篮球媒体有关的工作,他人高马大,是个篮球迷、球鞋收藏爱好者,不过,2007年秋天,很不幸的一次遭遇,森林,那个人高马大的东北汉子,却遭遇雷锋以及曲乐恒一样的噩运,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他去之后,他开在百度的博客http://hi.baidu.com/herman820228就成了好朋友们怀念他的地方,留下许许多多的祝愿,而我,在两三年之后还不忍心将这个永远都不会更新的博客的链接从自己的友情链接中删掉……

互联网对文字信息的记录,这只是暂时的状态,未来,它会不会成为记载人类生命状态的一种东西呢?森林的博客和肖尹宪先生的博客,正是个例子。

哎,正如,在生活中认识的朋友,他们走了,我们要要生活中怀念他们一样,在互联网上认识的朋友,他们的生命结束了,他们结束了博客创作,我们也一样要在博客中怀念。

记得我在2007年还写过一篇博客,就是关于个人博客可不可以作为遗产被继承下去的问题,现在想来,原来至少现在的博客是没法成为什么遗产的,人没了,博客也不再更新,不再更新的博客也就没有了它的商业的或者世俗价值――不过,正如肖尹宪的和森林的博客一样,它们虽然不再更新了,但我不赞成这样的博客空间就变成了死链接,其实,它们只是一处钥匙被带上天堂而无法打开的空间,我们却仍可以站在它的门外,将它作为怀念老朋友的去处,寄托内心的哀思。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fd7410100ja7j.html) - 怀念肖尹宪先生:博客上的朋友只有在博客上怀念_司馬平邦_新浪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