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当年〈年轮〉的报道

(2010-01-29 11:28:44)
标签:

文化

我与当年〈年轮〉的报道
2010年新年伊始,黑龙江卫视重播经典电视剧《年轮》。由于时间久远,《年轮》当年的演员,如今很多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部戏导演、演员的近况也自然成了观众关注的热点。为此,黑龙江卫视经过多方打探,终于联系到了我——在《年轮》播出期间,他们全部的宣传资料都来自我当年的独家新闻报道。
黑龙江卫视重播再次掀起收视狂潮,取得了收视开门红。我重新审视了自己15年前的报道,一种久违的冲动涌上心头。1994年,我在晚报文体部工作,当时的 部主任得知黑龙江电视台要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拍摄45集电视连续剧《城市的年轮》的消息,立刻联系她的好朋友、导演邓迎海(他们也是采访认识的),派我去索要45集文学剧本,并下死令,立刻读完。130万字的文学剧本读完后,我已经胸有成竹,《年轮》一剧18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历历在目,于是,在部主任的独家策划下 ,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访谈演员,追踪现场,独家采写了一系列的稿件——导演的专访“用心去追寻历史——记邓迎海导演和他的年轮”,特约导演邓迎海写了阐述“为共和国同龄人放歌——我拍《年轮》”,男女主演的专访“王凤滨追寻逝去的年轮”、<45集连续剧《年轮》的女主人公在剧中一句台词也没有说,经历过艰苦的艺术创作后,面对记者,王丽波说:“我不再沉默”>。还有花絮、背景、侧记、开机、封镜的消息,播出消息,播出后观众的反响及深度报道,《年轮》的副产品“电视晚会”报道,最后在领导的指导下我还依托《年轮》,写了一整版6000字的北大荒知青故事——<一部我省最长的电视连续剧,先是火爆京城,而后在全国掀起波澜,共和国同龄人的命运,撼动千千万万观众的心,情悠悠、思悠悠,形成一股——《年轮》冲击波>。
《年轮》播出后,在我市反响强烈。一时间,参加《年轮》演出的我市演员都成了明星,无论大小角色,均有观众在生活中认出,可见观众对演员演技的认同。95%来自话剧院、省影视中心、省评、市歌等我市文艺单位,大多数演员几十年默默耕耘在舞台上,不为观众所了解,在部主任的张罗和面授机宜下,我又及时推出“《年轮》中的哈尔滨人”和“北方人演绎北方故事‘地产’明星走红《年轮》我市艺术表演人才辈出”。2009年,黑龙江卫视与黑龙江电视台节目交流中心对全省多个社区居民的电视剧收视喜好进行了广泛调查,其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观众普遍对《年轮》这部知青题材电视剧念念不忘,调查中很多观众都提起当年的报纸关于《年轮》的独家连续报道,众多演员还留着当年的报纸剪报。导演邓迎海和众多的参与者,还将我的独家报道重新粘贴在了博客上。导演邓迎海在博客中介绍,我写的有关《年轮》人物以及他们的幕后故事成为了一代人的群体记忆。
回望来时路,我感到那时的我充满激情和责任,在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脑,每篇稿件都是一笔一划手写出来的时代,我的稿子被部主任用红笔改得如同涂鸦。15年过去了,如果今天的电视台还能从当年的报道中有所启发,看到当时《年轮》从诞生过程到播出盛况,我想,作为当时报道的参与者,我终于尽到一个文化记者记载历史和时代的使命和责任了。申志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