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致无尽的莎士比亚》到《情人结》:看完电影感动
(2008-12-04 09:20:32)
标签:
文化 |
隆重推出电影小说《情人节》(根据我在长春电影节首映记忆撰写献给2月14日才能看到的哈尔滨的朋友们
撰文/申志远
第一
段落、纯粹爱情——“和你住在一个院子曾经是我的幸福;和你住在同一个城市曾经是我的幸福;和你同时活在世上也是我的幸福。”
上世纪70年代的哈尔滨
礼堂门口的高台阶上台阶错落、分散着站着10多个孩子,有男有女,他们在做游戏。
一种集体的猜拳游戏,分成了两组,两个人一组猜拳,赢者上台阶,输者下台阶,看哪一组的孩子先上到台阶的顶端。书包放在地上堆成了一堆。还有外衣。孩子们表情兴奋,精力集中,“锤子,剪子,布”“锤子,剪子,布”的喊声此起彼伏。孩子们的位置也在上下不断变换。少年的屈然和少年的侯嘉正在捉对较量。两人同时:“锤子剪子布!”屈然赢了。屈然往上一步,侯嘉往下一步,两人之间分开了一些距离,继续猜:“锤子剪子布”屈然又赢了。两人的距离又拉开了一些。再猜:屈然一直在赢,在整个团队里遥遥领先。旁边有人喊:侯嘉,你老让着屈然。你再让不加你玩了。侯嘉:没有,我没有。这时,一辆醒目的警车从孩子们的身后开过,孩子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游戏上,根本没有人看警车一眼。
这辆警车改变了侯嘉的命运,他的爸爸被公安局抓走了,后来死了……
转眼侯嘉和屈然都18岁了,这已是80年代初期。侯嘉和屈然每天一起上学、放学,爱情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来临。
侯嘉和屈然既是同学又是邻居,成为无话不谈的亲密伙伴,聪明伶俐的侯嘉在学习上是优秀生,但在生活中,却因为男孩子一贯的腼碘,使得身患重病,双腿残疾行动不变的母亲总是为报销医药费和领工资的事而烦恼,每当这个时候,美丽活泼的屈然都会帮助侯嘉,于是,纯真的朦胧的青春情结不知不觉地在两人心中萌生,他们骑自行车去郊游,穿过梨花盛开的老街,他们走在江桥的铁轨上憧憬未来,他们在游乐园里一同坐转马,他们在院子里晾晒的被单上用手玩皮影,被单上的两人拥抱在一起,原来是他俩用手弄出来的。但是,不知为什么,侯嘉母亲一直反对侯嘉同屈然来往,多次阻拦侯嘉屈然的约会,但是青春和爱情是无法阻拦的,一对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成了情侣……
侯嘉如愿以尝地考上名牌大学,母亲告诉了侯嘉一件事,那就是侯嘉和屈然是不可能的,侯嘉不理解母亲,而母亲则告诉他一个更意外的事情。他的爸爸是自杀在狱中的。“屈然父屈之恒亲笔写的材料揭发你的爸爸,你的爸爸自杀了,屈之恒当上了他想当的官……侯嘉如雷轰顶,去问邻居屈然父屈之恒,屈然父屈之恒没有回答……不知真相的屈然对侯嘉的冷漠感到莫名的悲伤,而侯嘉只是说“你去问你爸爸!”伤心的屈然回家询问父亲,母亲对此只字不提。父亲反复说我从来没有陷害过任何人,过去没有,现在也没有。从此,两人行同陌路,屈然对父亲的态度不满,哥哥的女朋友第一次来家相亲,屈然不愿搭理,弄得不欢而散……
第二 段落、相信爱情——“我不要你死,我要跟你活着在一起。“
侯嘉屈然因上代恩怨而苦恋、但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份青梅竹马的爱情竟然会遭到两家父母的强烈反对,就像一道无法跨越的荆棘横在了他们的爱情面前。往前一步就会弄得大家遍体鳞伤,退后一些又会彼此舍不得。直到屈然偶然在大学宿舍里读到了同寝室同学的莎士比亚的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屈然泪流不止,跑到侯嘉学校,将《罗密欧与朱丽叶》交给侯嘉,并说出自己的心声,两人默默许下誓言决定生死相许:“如果有一天谁想放弃,一定要告诉对方。如果我们不说就没有改变,永远不说,就永远没有改变。”大学的日子是清贫的,但是对于合吃一碗面条的侯嘉和屈然来说又是甜蜜的。
银幕上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会上相遇,优美的旋律响起来,影院内的暖暖恋情也进入了戏中,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明暗间闪烁着凄美,观众席中,两位年轻人的手悄悄地牵在了一起,因为银幕上讲述的故事,预示着他们在现实中的命运。
侯嘉说,“舞台上的故事已经定格,生活中的我们却一次次被改写。“两个年轻人的爱像当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同样令人刻骨铭心,但家庭间的仇恨却成为两人爱情间的一道荆棘,他们看到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给了他们干涸的爱情带来了希望,使得他们坚信爱情与时间将会弥补这段横跨两代人的仇恨,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等待就是12年……
他们决定要坚持爱情,但这份坚持没多久就被亲情的束缚打败了。
到了大学毕业分配的时候,两人也到了难舍难分的地步,考虑再三,侯嘉向母亲提出去外地工作,屈然也向自己的父母提出同样的请求。得到的答案是:侯嘉对于母亲和屈然只能选其一,母亲以死想威胁:你就是一辈子不娶也不能娶屈然。而屈然的愿望在父母这边永远不可能实现。父辈的仇恨成为两人爱情间的一道鸿沟。
青梅竹马的恋人来到一个小旅店,屈然说“侯嘉问我,放弃生命和放弃希望那一个更可怕,我明白他的意思,而且,我自己也会常常这样想,我突然觉得也许那市另一种幸福……”
燃烧的激情让他们无法控制汹涌的爱火,侯嘉和屈然决定用绚烂的青春给他们的爱画上永恒的动人色彩,他们准备徇情……
旅店的服务员报告了派出所,双方的家长来派出所去领孩子,屈母问屈然:侯嘉强奸你了吗?侯嘉母亲当时就愤怒了,强奸,你们家就是用强奸害了我家两代人!屈然说,我是自愿的,跟侯嘉没关系……原来,侯嘉父亲和同一单位的一个女的关系好,由于文革运动,被人写信告了,女方在组织谈话时改口说是强奸,侯嘉父亲忍受不了这个残酷的现实,在监狱中自杀了,而侯嘉母亲急于找到那个女的问出结果,路上出了车祸,成为残疾人,侯嘉母亲始终认为写信告密的人是屈然的父亲……
第三 段落、坚持爱情——“如果有一天谁想放弃,一定要告诉对方。如果我们不说就没有改变,永远不说,就永远没有改变。 “
等待、守望直至爱到地老天荒的动人故事是属于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侯嘉无奈地选择了出国留学,分别时,两人山盟海誓,这一走就是7年。屈然却固执地用了整整7年的时间去等待侯嘉的归来。
7年了,他们的爱情还如当初般坚贞吗?他们还能在一起吗?
日子一天天过去,有关侯嘉的消息越来越少,一天,屈然象每天一样打开自己家的信箱,取侯嘉的信。走过机关大院的时候,看到侯嘉母亲正在和老邻居说话:我儿子就要回来了,给我买个大房子,不住这儿了,他有女朋友了,回来就结婚……侯嘉母亲喊屈然看照片,照片是一个戴着博士帽的女孩子和侯嘉的合影……相隔万水千山的屈然感到十分委屈,她再也没有打开过信箱……
他们30岁那年,
过年了。门开了,屈然哥哥一家三口回来过年,气氛热烈,屈然父亲已经退休了,显出了老态,母亲的动作也没有过去灵活。大家说着拜年的话。看着电视里的春节晚会,
家里有了不小的变化。装修过一次。三岁侄子已经在地上走了,屈然给侄子一个厚厚的红包。嫂子:谢谢姑姑,姑姑每年都给你最大的红包。侄子:谢谢姑姑。
哥哥:屈然,你不用给他那么多钱。屈然:我就是给他挣的。屈母:大宝长大以后好好孝敬姑姑。嫂子:还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不搬家,把补的房子给大宝住,我们特过意不去。屈母:大宝长大了,给爷爷奶奶买别墅。大宝:给姑姑。一家人看屈然,怕她多想。侯嘉一直边吃边看电视,伸手拍了大宝的头一下。春节晚会正演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小品。父亲又在咳了。屈然起身给父亲拿喷的药止咳。这么些年了,屈然一直没有侯嘉的消息,屈然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必看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孤独的她拒绝了一个又一个求婚者,对父母和亲友介绍的对象也是冷若冰霜,好象局外人一样,了解女儿的母亲只有独自伤心。病入膏肓的屈然父亲感到内心中巨大的痛苦,他默默注意侯嘉家的情况,当他发现侯嘉家搬走的时候,父亲告诉了女儿,屈然走在儿时来过的侯嘉家,空旷的屋子里仿佛响起侯嘉的声音,往事如烟,历历在目,等待的屈然坚信:侯嘉仍然在守望……
一天,工人文化宫上演俄罗斯的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郁郁寡欢屈然看着看着,又想起侯嘉,侯嘉如果回国,一定会来看的……其实,回国的侯嘉正在这个剧场看芭蕾舞剧,他潜意识中也有同样的想法,但是,命运的阴差阳错使他们再次失之交臂。
屈然之父得知侯嘉回国的消息,在第一时间给侯嘉打了电话,没曾想,接电话的是侯嘉的母亲,屈然之父说,我一个作父亲的,眼看着自己的女儿一天天年华老去,不再年轻,是我作父亲的最大的痛苦,他告知自己已经是癌症晚期,并说出当年的事实真相,求得侯嘉母亲的原谅。
屈然和侯嘉朴素而执着的爱,在无奈中孤独的分离,在双方对峙家庭里曾一度绝望的爱,在温暖的人性的光辉普照下融化了坚冰,侯嘉母亲感动了——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一刹那成为永恒,两位主人公那份纯真年代的真爱在12年的等待中升华为一种伟大的守望,侯嘉妈妈说,侯嘉,那天看看屈然吧,让她来家来玩吧。
侯嘉和屈然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侯嘉急切地给屈然去电话,他问候,你爸爸好吗?屈然注视着桌子上父亲的遗像,很平静。
侯嘉和屈然终于见面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初。
侯嘉走在冬日的中央大街上,在一家婚纱影楼的橱窗前,他似乎看到了穿婚纱的屈然在试镜头,他急忙走进去,一看那人果然是屈然,侯嘉重提起多年前的约定,屈然说是陪单位的同事来选择婚纱的。
又一天,身着婚纱的屈然和侯嘉在婚纱影楼,面对摄影师的的镜头,在这幸福的时刻,屈然泪流满面,一切委屈和苦难都成为过去,他们早已没有了年轻时的笑脸与激情,一瞬间,朦胧的泪眼中,掠过许许多多的青春往事:童年在玩编绳的游戏,在楼梯上跳格子,少年他们骑自行车郊游,穿过梨花盛开的老街,他们走在江桥的铁轨上憧憬未来,他们在游乐园里一同坐转马,他们在风雨中哭述,他们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在屋顶上守望明天……
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因为屈然和侯嘉拍婚纱照的那天是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