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导演杨亚洲秘密返回家乡拍戏
(2008-10-26 15:23:41)
标签:
文化 |
哈尔滨导演杨亚洲秘密返回家乡拍戏
《晒幸福》充满哈尔滨的城市符号和地标意味
昨天,哈尔滨人、著名导演杨亚洲秘密返回家乡,低调拍摄他在故乡哈尔滨严格意义上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晒幸福》,在太阳岛上的外景地,记者对杨亚洲进行了独家专访。
与一些导演的口若悬河和雄心勃勃的侃谈不同,杨亚洲的谈吐平和亲切,全然没有影视导演的骄横跋扈和得意忘形,面对多年前他的学生、采访他的本报记者,杨亚洲感慨万千地说:“回到我梦牵魂萦的家乡拍戏,终于了却了我一个哈尔滨人的心愿。”
他说,
我爸爸给取的这个名字就是,小时候曾经为这个名字挺苦恼的,因为这名字放在那个年代太另类了。那时候我们班同学都根据这个名字给我起各种各样的外号,比如“大米粥”。我的名字那个时候就有这么怪。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突然觉得,这名字挺好,甚至很多人说这名字是不是后起的。其实,从我出生,所有人就这么叫我。”
1956年出生的杨亚洲是航运局职工的子弟,在道外钱塘小学和34中读书,1974年在五七小学作体育老师,记者小学一年级时曾是他的学生。后来,杨亚洲在胜利卫生院当医生,他考入西安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当时大家都觉得杨亚洲挺帅的,应该去演电影,恰巧西安电影制片厂在哈尔滨招生,一共招了四个男生。那次机会也很偶然,考完之后杨亚洲在家等通知,因为人家说两天之后有复试通知就来参加,没有通知就不要来。后来没有接到通知。杨亚洲正在井街上溜达的时候,有人喊说你怎么不去复试呢,杨亚洲说没有通知啊,那人就叫他下午去考试。现在回想起来,几千人里选了四个,确实挺幸运的。从此杨亚洲告别家乡,在黄土地从影。他主演过电影《战斗年华》、《黑炮事件》等,198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明星班。回到西影后,独立执导的电视剧《血色童心》获五个一工程奖,电影《没事儿偷着乐》更是名扬天下,哈尔滨人杨亚洲心中最大的夙愿就是能够回家乡拍一部大戏,他于1980年离开哈尔滨,到现在一晃28年过去了。虽然此前拍过回家拍过电视剧《小镇》和《有爱的日子》,当全部在哈尔滨拍摄的这还是第一部。
《晒幸福》是写哈尔滨的一个家庭的故事,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 杨亚洲介绍
,主人公老范是海员俱乐部的一个放映员,50年代和一个苏联女专家结识,女专家教会他跳舞和弹钢琴,临别时,女专家送给他一架大师弹过的“幸福牌钢琴”,老伴知道这件事后和老范打了一辈子,放映员老范于是将钢琴藏到舞台下……新世纪,海员俱乐部动迁改成洗浴中心,舞台下的钢琴又露馅了,老放映员在几个女儿家里分别藏琴,引出一连串的戏剧和矛盾……这个戏充满哈尔滨的城市符号和地标意味——音乐之城、幸福牌钢琴、海员俱乐部、松花江、航运局家属楼、兄弟姐妹一大家人,甚至,有很多场景融入了杨亚洲童年和少年的自传色彩。
采访得知:《晒幸福》是一部哈尔滨人导演,哈尔滨人主演的电视剧,老范由张鸿杰主演,老太太是哈尔滨“老来红”彭玉,大女儿由倪萍扮演,
《八兄弟》中有精彩表演的周小斌、句 号、杨博、傅艺佳主演另外几个姑娘和姑爷,这次是杨亚洲和倪萍继《美丽的大脚》、《浪漫的事》《泥鳅也是鱼》《雪花那个飘》等之后的又一次合作。杨亚洲说,我觉得还是那些来自普通人的故事最亲切、最温暖人心,我感觉到、提炼出生活中那些扑面而来的东西,我们的想像力永远都不如生活那么博大精彩,那些鲜活的人让你为他笑,为他哭,具有震撼力,但我喜欢那种有笑声,同时也有眼泪的作品,如果能让你含着眼泪笑了,这才是我追求的境界。我喜欢选择在冬天拍戏。那个冰天雪地的松花江和太阳岛,更能突出哈尔滨的俄式味道。
我的所有片子里头,《空镜子》、《浪漫的事》、《家有九凤》等等,每部片子都有唯美的追求,而且这种追求非常明显。这些,恰恰是跟哈尔滨这个城市有关——过去那个教堂、南岗的俄式建筑、斯大林公园,这些都是我创作的灵感。这样的追求是我作为一个哈尔滨人,骨子里头带来的。
哈尔滨的俄式老房子、中央大街上的那种石的影响都特别大。
成名以来,杨亚洲的作品都是在家长里短的舞台上精雕细刻,但能将平民拍到杨亚洲这种境界的却很少,对此杨亚洲坦言:“现在哈尔滨成为电视剧最主要的外景地,但写现在进行时的作品这还是第一部,很多导演是把普通人拍成了明星,我没有那本事,我只能把明星拍成普通人。这与创作者的心态有关,没有对人物的真正意义上的喜爱,很多东西就深入不下去,浮躁的心只能拍出概念化的作品,我也是一点点从张牙舞爪做到不急不躁的,重要的是真诚,真诚的人拍不了虚假的东西,这种心态能够印在我的演员身上。所以我要认真拍电影,认真写电影,认真看电影,很多时候我们差就差在都缺少认真二字。本报记者申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