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思维的人,大多内心中都会蕴藏着一种分享友谊的冲动,单纯为友谊的拓展,或者为朋友提供一种可能的机会。
当然,这有时也只是兴奋中的一时冲动,又或者是水到渠成时的举手之劳。
以麦经理的稳沉内敛的个性,她与她广州同行——另一家企业的片区销售经理——一起来到我们城市,并将这位年纪相仿的人介绍给我认识的举动绝非一时冲动。相信她的初衷应该是将有可能相互有需求的两边朋友撮合一下,看看能不能帮到大家。
老周和他妻子在药品市场经营药品的渠道是以流通量较大的常见普药为主。对麦经理这位朋友的那些市场上没太大知名度及流通量的中成药品种不是特别感兴趣。老周觉得品种不太适合自己的渠道销售,因此他们认识后也就没怎么联系了。
小李不一样,姑且排开他主观上十分渴望与生产厂家取得直接联系的诉求不说,单从这位广州的片区经理的品种来说是刚好适合他与他妻子药品分销的客户需求的。
老周兴趣不浓,这无疑给了小李自己实现自身想法的一个好机会。
小李是要把握住这个机会的,因此在与这位来自广州的销售经理认识后,他便开始了直接且单独与他频频接触的操作。很快他们便成了好朋友,不只是与这位经理本人交往密切,而且连他的领导,广州某药厂的分管营销的副总也互动频繁,后来也成了交往甚深的朋友。
投桃报李,很自然,广州这家有名的药厂在我们本地的部分品种销售交给了小李。
经营权虽是争取到到了,但小李在这边没有固定的仓库收货。因此,他找到了老周,希望老周的库房帮他代收并暂存下他广州的货。
于是,那些发到老周库房的货就这样转化成了小李对老周怨恨的种子。
早安,六月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