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相似的场景经常反复出现,比如酒后的豪言壮语。
不少人在微醺之后会开始释放能量。最普遍的是放大自己的能力,夸大与某些特别的人的关系,进而各种力不从心的承诺。尽管所说的内容或有不同,但那些指天誓日的表白却是似曾相识,言犹在耳。
我自己也有后悔过酒后的兴奋。虽然总体来说自觉控制能力还算不错,没有太过火的夸夸其谈,也鲜有力所不及的表态和承诺,但也偶有离开饭桌,半夜醒来,或第二天一早就感觉不妥,感到难为情的情况。想到自己看见别人自以为是时的不以为然,甚至是鄙夷的心态,顿时便会有一种汗颜无地的自责。除了极力弥补自己吹出的漏洞,以免被听者看遍外,就是再一次告诫自己以后提高修养,不要酒后信口开河。还好,自认为做得不错,还没发生过糗到无地自容或无可救药的事。
相对于酒后的胡言乱语,平时的自己是有时更显得有些多管闲事了,至今仍然没彻底“纠正”过来。
很多时候分不清是好大喜功还是抹不开面子不懂拒绝。总之,很多与己无关,没有任何收益(没几个人会相信没有利益,因为不合常理,但确实没有,至少没有预期。顶多就是手留余香,还是在每每被刺出血的情况),甚至不仅要付出时间金钱,还得透支自己资源的事被安排、拜托,或主动请缨弄在了身上。
如果说酒后的承诺是不谨慎的话,那清醒时候的请缨就不仅是不谨慎,还有些愚蠢了,特别是在某些情况下。
比如无偿动用个人关系解决企业问题,透支不可再生的资源。相信聪明的人往往是反其道的,动用单位或社会资源建立属于个人的关系。
只是,当时很多事情都觉得是很自然的,无需思考就会做出自认为是正确的决定。
“既然在这个位子,就应该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不惜任何资源,不能辜负领导的信任,不能让同事觉得无能。”这或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天真的人共同的想法。
当第一次去海口催债的合同签订人陈师傅反馈回来的消息是购货方可能有些问题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在当地工作了好几年的好友,我大学晚一届的师弟老温。这位从重庆制药七厂调动到海口一家部队医院附属制药厂任主任的好友早在很多年前我还是车间技术员时就给过我具体的帮助——将他企业的一个我们还不太成熟的工艺给了我(只是这个我觉得了不起的成就当时的主任却有些不以为然,搞得我心情很是难过了好一段时间)。
原来在锅炉车间主任这个优质岗位的陈师傅是何厂长任副厂长后进行供销系统变革时与我一起进入供销科的。在前段时间上海全国药交会上,陈师傅的收获颇丰,现场与多家商业单位签了不少销售合同,很多库存商品还签了不错的价格。回来后便即刻开始执行合同,陆陆续续都发了货。
未曾想货发出去后说好的货款却迟迟没有回来。厂领导、科领导和陈师傅便紧张了起来。陈师傅不得不迅疾出发了解情况并催收货款。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很多公司不是人走楼空就是有人无钱。海口这家公司也不例外,账上空空如也,根本收不回钱。听到这情况,我想到了海口的温同学,但没马上开口。尽管已是销科承包人徐科长的搭档,理论上是可以出出主意的,但毕竟平时工作几乎都没涉及催债的事,现在似乎也就轮不到我管闲事了。
找温同学帮忙从想法变成现实是在情况进一步发生变化,有些事与我负责的工作重合以后的事。
一切很自然就发生了,在我清醒的时候,没有酒精的作用。不过与酒醉表了态,清醒后发觉不妥一样,这个我清醒时的表白还是让我事后有些不安,我不知道自己夸下的海口会不会成了笑话。是的,我只想到的是自己会不会闹笑话,没想到是否会给老温添多少麻烦。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止我,连朋友都应该与我一样自然。这就是我的觉悟,清醒时候的觉悟。
早安,二月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