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从来没有感觉时间的存在,如果有,只希望它走快点,再快点。
如果再有一个少年,我不确定是否还会期待快快长大。向大人一样随心所欲是我儿时的愿望,尽管现在看来我那时事实上已是有些过分的随心所欲了。显然,少年时代的我比现在贪心多了。
父母对我和妹妹的管教严厉却又十分包容,教条却富有弹性。这使得看起来随时都被管束在母亲身边(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是陪着母亲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了。)的我也有大把的时间在外面撒野。
或许对于父母,特别是母亲来说,我就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有时候我的表现会让他们大喜过望,从而对我充满了期待。
从小我表现出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觉得我的未来应该是有了着落,至少可以靠手艺生存,不至于没得饭吃(或许大多数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在有了子女后,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我将在瞬间彻底消失,几乎所有的思维都会围绕着子女,孩子的未来将成为随时都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对新鲜事物的兴致,以及自发的各种“有意义”(至少以他们的标准来看)的爱好又让他们以为我的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确实,在正统的观念中,我还算得上是一个懂事孝顺听话的孩子。至少好些方面做到了一个儿子,一个学生的本分。首先,作为一个学生,我没有厌学。不但没有厌学,还表现出十分好学的模样(从小我就喜欢写字,毛笔字钢笔字都是自已主动练习,父母从来没有强迫,甚至建议都没有过。另外,我还喜欢逛书店,喜欢买书,喜欢收集学习用具,喜欢收集各种纸张。除了幼儿园天蓬坍塌自己跑回家那次之外,我从来都没有逃过一节课,也没有缺过一次作业。这些表面的状况都让父母感觉到我是好学之人。),这是父母最为欣慰的地方。尽管我的成绩一直都无法和我表现出的好学的模样相匹配,但他们认为那是因为我还没有开窍,至少态度让他们觉得我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除了学习上没有让父母操心,在其他一些方面我也表现出了让他们宽心,让他们放心的举动。
从家到我念书的小学大约有一公里多距离,其间要横穿两条马路,一条是不太宽的小街,一条是当时最宽,最主要的叫做中华路的大道。上小学的第一天是母亲亲自送我到的学校。从第二天开始,就是我自己一个人上下学了。独自往来于学校和家之间,母亲其实并不太放心,开始几次她上学,下学都有偷偷跟在我后面,看我是否有听了她的关于路上,特别是过马路要注意事项的交代。几天的暗访,我的表现都中规中矩(以我的胆子,中规中矩是唯一能做的),这让她放心了。这时她的心里,她的儿子是如此听话乖巧,完全值得放心。
另外,在生活上的其他一些方面,我的一些表现也让父母感到了宽慰。比如很小我就学会了洗衣服,学会了做饭(五岁那次差点造成事故的煤油炉炸虾片的经历让我事后了解了不少厨房的基本常识),甚至可以炒上一两个菜。这样的表现怎能让父母不为我感到骄傲。另外,在他们谁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表现出的关心和体贴,连我自己都十分感动,何况他们。还有,憨厚本分的长相,羞于表达的个性,这一切都让他们在某一时刻真的以为我就是一个上帝派到他们身边的天使。
是的,我也觉得是天使。不过,天使,那只是我的一面!
早安,八月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