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跨界 |


“如果一本书已经翻到后面,能否回到原来的篇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谓温故而知新,当然可以回到过去的篇章。”
这是肖岩的初恋宋柯和他在信里的对话。在肖岩给她写了很多封信后,收到的第一封回信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一个问题。这封信,肖岩足足等了半年,在他就要死心的时候,宋柯的回信让他死灰复燃,谁想到这一燃就足足燃了八年。
肖岩和宋柯之间有很多书信往来,不过唯有对她的这第一封回信,以及他对她回信的回信印象最为深刻,因为他觉得他们的开始是如此有趣,如此睿智,禁不住让他常常“温故而知新”。
世上没有后悔药,对这一点肖岩十分认同。书可以翻到原来的篇章,时间却是回不到过去。没有药可以治愈时间刻下的伤痕带来的痛,后悔不能带来任何改变。
人们之所以会回望过去,多不是奢望能回到从前,而是想通过对过往经历的总结,防止在同一条河里翻船。温故的目的只是为了知新。温故是后悔,知新仿佛是后悔的解药。
然而,多数情况下那些试图从过去中找到未来解药的努力都注定是事与愿违的,知新又如何,一切依旧如故。
后悔是人生的影子,永远无法摆脱,永远无解。
肖岩相信刘响一定会对当初说服他的老板,多年的朋友投资圣和社的决定而感到后悔。肖岩明白自己一定是刘响后悔的一个重要部分。他何尝不也一次次在自我反思,对因为自己的原因给刘响造成的后悔而后悔。他认为圣和社和途胜的结局与自己的偏执和局限不无关系,他为自己人生中一而再地出现这种相似的状况而感到惭愧。每次过后,他都以为自己明白了点什么,却又忍不住重蹈覆辙。
不过有一件事肖岩认为完全是刘响自己造成的,和他没有关系。那就是在已知局势很难挽回的情况下把他的好朋友,他的同学张宏拉下了水。张宏注入的资金在半年不到的时间打了水漂,这可能是更让刘响感到后悔的事。想到这,肖岩的愧疚似乎减轻了很多。“谁都有循环往复,做得不讲究的时候!”他邪恶的想。
“张宏的钱打了水漂。”或许这只是肖岩的狭隘想法。他心痛张宏的钱,而当事人却未必有这样的感觉。张宏如果不认为他的注资是错误的决定,这将大大降低刘响的愧疚感。这是肖岩希望的事情。他的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张宏是享受他的注资给他带来的某种感觉的,至少是从表面上看来如此。除了肖岩刚开始不识时务地没有认清形势,依旧我行我素外,大多数人,包括刘响,或倾倒在了资本的魅力之下,或迫于资本的控制力,纷纷表现出毕恭毕敬的姿态。就连个性偏执强势的肖岩后来都表现出了屈从的态度,对他之前不屑的主张不但不再反对,甚至积极配合,出谋划策。
“生命的尊严与生活的压力哪个更重要?”肖岩脑海里浮现出这句李宗盛写的歌词。不,应该是“生命的荣耀与身外的金钱哪个更重要?”
“张宏不会后悔,也没有给刘响带来压力。他享受了这个很多人发自内心崇拜和拥戴的过程,这是金钱难以换来的感觉。”肖岩想,“也许是这样的!”
这是肖岩后来通过“温故”推断出的,是他的“知新”。如果真的如此,那将是这个不那么完美结局值得欣慰的地方,是他反思中愧疚感或可减轻的一个环节。
但,当时肖岩首先要克服的是他的屈辱感,他要适应资本带来的改变,而对向来好强的他,对习惯于站在舞台中央的他来说,这注定是一个决定性的战役……
早安,六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