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具变道具,这个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枪手部落的地方已变成了舞台?

(2019-02-24 12:05:31)

关于岜沙,有很多神秘的传说。这对一个仅有两千多人的居住在高山上的偏远少数民族部落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荣耀。

时代的高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与世界的真实或虚拟距离。特别是近年来以经济发展作为唯一驱动力的社会变迁,让岜沙与几乎所有的曾经神秘的地方一样,迅速袒露于世界之中。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更加速着岜沙与世界的融合。百度一下,“岜沙”关键词条目下亦然有多达一百四十万条以上的条目。

叙说岜沙,无论是对它的历史还是现实的陈述,都已经是一件难以让人兴奋的事了。况且无论之于历史的深度还是现实的宽度而言,笔者甚至连管窥都谈不上。之所以激起写几行字的冲动,原因在于这两天无意间翻到了几年前的一些照片勾起的一些回忆。几年了,虽一直在做一些与贵州民族文化和旅游相关的事,却很遗憾没能再次踏上那片业已成为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更是未知现实的岜沙已然是变成了何等壮丽的模样。

下面这是一组岜沙部落原住民的照片,大多都曾经发布。现在整理下一并呈现,算是作为一份来自贵州礼物吧。

值得说明的是,图片只是时间跨度3小时的走马观花,大多记录的是为旅行者专门安排的演出的花絮,未能完整呈现这个神秘部落的真实原生生活,至今感到殊为遗憾。

被称为枪手部落当然是因为枪。岜沙闻名于世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就是枪手形象。据说过去的岜沙,成年男子都是身背猎枪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且也因无猎可打等原因,岜沙人背枪的传统也不得不改变。现在背在身上的这些“枪”大都不是真正的枪了,业已成为游客演出的道具。除了表演时发上几响,平常并没什么用途。

到了18岁的时候,岜沙男人就会把头发扎成辫子绑于头顶,称为“户棍”,终生保留,而四周的头发会用弯刀剃光。据说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男性发式。根据传统,过了这样的成人仪式,男人就可以背枪了,标志着人生进入了独立阶段。当然现在也只是在秀场才能见到的表演节目了。

岜沙人对枪的膜拜是有许多历史原因的。苗族是个十分苦难的民族,当时蚩尤被黄帝打败,被迫从中原向南迁徙,经历可谓波澜壮阔。岜沙人作为蚩尤的后代,在艰苦卓绝的迁徙过程中为了防止野兽袭击和追兵攻击,男人自此枪不离手。千百年过去了,枪虽然失去了打猎和自卫的作用,却成了他们的一种图腾。

澳大利亚史学家格迪斯在他的《山地民族》里说过:世上有两个灾难深重而又顽强不屈的民族,他们是中国的苗族和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族,因为这两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几乎完全是依靠战争和迁徙完成的。在苦难的经历中,他们顽强地生长,并顽强地保留着可标识自己血脉的东西。当然,之于中国的苗族,苦难只是远古的记忆了,现在的生活已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或许,现在需要抵御的再也不是野兽肆掠和外邦的杀戮,而是两千年文明在经济高速发展中灭失。需要焦虑的是过度开发带来的文化和传统的快速消亡。

像很多民族村寨一样,每当批量客人造访,都会在村口集合一干迎客队伍。这是访客从美女方阵中走过时,村民无奈的眼神。

后记,同一张图片,每个观者可能有不一样的解读。走马观花中对某个民族作出宏观评价,无疑有点寡廉鲜耻。只想在这组偶拾图片的粗矿的轮廓中窥见岜沙这个苗族部落的一些特质。那是男人的英武,女性纤柔,这不正是这个民族坚韧不屈,生生不息的象征吗?

只是,在这样一个多元渗透的时代,这样一个文化冗杂的环境,这样一个浮躁虚荣的世界,这样一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在到处弥漫着欲望分子的空气里,岜沙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传承又能具有多少免疫力呢?几年后的今天是怎样的?

我已是有些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