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块石头大概算是芭沙名片吧,细看内容,来头不小,各种头衔。
扛枪的老翁据说是前村长,应该也是芭沙群星中的男一号了。在全球游客个人相机、手机中他的照片一定可以用海量来形容。

众明星村口整队,简短的欢迎仪式即将开始。

这欢迎人群中的一部分。也许我等一干人看起来根本不像干部,列队也就松散随意,手上的活都懒得放下。

电视上总能看到少先队员手持鲜花迎接客人的场景,不过那是在天安门广场。这里是芭沙。

枪手部落,礼炮当然改成礼枪了。三响!这是我等身份最好写照。

男一号老翁是我们进村的带路人

枪手的装备——砍刀、背篓,其它的是什么呢?

咋的,几步路就跟不上了?这眼神分明是对一群装逼访客的评语。

寨子楼房和别的苗寨没有区别,如果仅看这里就看不出芭沙的不一样。

芭沙海拔较附近的大多数寨子高,这里望出去有一种屹立在群山之巅的豪迈。

关于树神是有故事的。某人至今躺在这颗1976年被伐树神的木头上。留在原址的是树神的根做成的神台。

是神台,当然要供人祭拜了。老翁客串了一次护树使者的角色,正在派发神香。

神台旁,这汉子在砍柴?

啊,原来是在做这个。枪手的必备品。
饭毕,步行半里,来到寨子中央的射击演出场,为访客准备的的节目开始了。没有节目单,没有导演副导演,只有一群村民演员。演出开始了!

芭沙的爷们的雄性荷尔蒙是芭沙闻名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开场就是耍枪的枪舞,够man。

这头式是日本人认宗的原因之一吗?

可能表现对神灵的膜拜吧。演出很投入,很职业的样子。只是,后排两位怎么一个穿鞋,一个不穿呢?是穿越的隐喻吗?

“花姑娘......”这又是日本人认宗的原因?

怎么个头小的排后面呢?难道这和沿途新农村临马路的墙是白色的一个原理?

音乐、美酒、火枪——够威武,够文艺

没有用坛子饮酒的酒量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芭沙男人

文艺范

砍刀和芦笙是可以完美结合的

越man的汉子,越需要女嘉宾助兴呀。

这girls玩的乐器怎比men的大呢?

天地图腾

你吹着芦笙我耍着头巾

逗你乐?

看到老翁男一号吗?对,正在后排压阵呢。众男星各有表情,演出相当成功。

这张拍的时候手抖了,主要原因是从取景器中都觉得这坛酒好重。抖了...

男一号总是冷峻的表情,绝对控制着场面。

理发了,芭沙汉子的头式据说都是镰刀打理的。

镰刀要快,头皮才不痛。

三下五除二,就去掉了一半。幸好芭沙现在的游客尚不多。如果像西江一天演两场,估计很快演员就用光了。

这工作技术含量高,一般人不能模仿。

一撮都不能落下

这是第一刀,图怎么放在后面呢,倒叙呀?

细节图

如果真要玩个芭沙特色的镰刀剃头,那是猫腰的理发师累呢还是蹲着的顾客累?

这发理得水平高,寨子中的长者都乐了。

演出队长,男二号吧。

说芭沙男人够man,是不是因为大多表情都很cool的样子?

喜事喜事

这坛下肚,可以景阳岗打虎了。

演出间歇时的妹纸

演出中的妹纸


这凝重的眼神是看指挥还是看妹纸?

发鬓也可以是胡须

队长,你这是真酷还是装...

芭沙男人的脸型,有些中原汉子的影子,真是从北方迁移来的?

汉子 、美女、枪和葫芦

东瀛的宗?

大爷,借把镰刀刮刮胡须?

想什么?

看什么?

这表情是什么意思?

如果在东洋,绝对是巨星。

这是不屑的表情?

好!

喝交杯酒的女孩

郎来了!

老翁老干部

投入地吹一次

舞

回眸

若有所思

思考的女孩

投入地心不在焉

芦笙舞男

侧影雕塑


演出后匆匆回家的演员

以快乐的名义

回家

再见,芭沙!
后一篇:黔东南闪电旅之——西江再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