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心情随笔 |
姥姥今年已经92岁高龄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慢慢地变得糊涂、腿脚也不灵便了。现在她已经叫不出我的名字,但每次见到我,她都会点点头,爬满皱纹的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好像在说:你来啦?
姥姥生长于河北一个叫臣赞的小村庄,年轻时很漂亮,大家都说她长得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姥姥就妈妈一个孩子,我和弟弟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姥爷在我出生没多久就去世了,所以姥姥在六十多岁跟着我们一家一起来到了上海,可以说是过着背井离乡的生活。
姥姥勤劳能干。初到上海,家就安在虹桥机场,当时的虹桥机场附近还是郊区,非常荒凉。附近没有菜场,买菜要到骑车15分钟到程家桥菜场,而且菜价又贵。姥姥看周围有很多荒地,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垦了几块菜地,买种子自己种菜。从此,我家的餐桌上的菜可就丰富了,一到时节就能吃到小青菜、长杠豆、红薯、西红柿、蚕豆等等各种各样的新鲜蔬菜。每到周末,我和弟弟也会帮忙浇水施肥,干得格外起劲儿。这几块菜地,我们家大概种了有十年的时间,直到后来飞机跑道延伸,土地没有了。期间,我们也搬了几次家,虽然离得不远,但也得走一段路。姥姥就像上班一样,每天都要拿着竹篮子带着工作服去菜地里干活儿。
姥姥勤俭节约。父母的收入不仅要维持五口之家,还要定期给爷爷奶奶寄钱,所以日子过得紧巴巴。姥姥看在眼里,也想帮忙,就发现卖废品可以换钱。于是,她就把家里的废品积攒起来,在外面看见废品也捡回来一起卖。这种习惯维持了很多年,靠着这点儿钱,也给家里帮上些忙。我想,姥姥因为手里有了点儿钱,也过得更踏实了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家里的条件慢慢好起来,家里人就不希望姥姥再捡外面的废品了,姥姥死活不肯,就为这事姥姥和妈妈没少起争执。除了卖废品,姥姥还用小米到养鸭场换鸭蛋,换到的鸭蛋拿回来给我们腌咸鸭蛋。每到春天,姥姥还跟着别人一起去地里挖野菜。总之,我们家在姥姥的操持下吃得有滋有味。
姥姥慈悲心肠。从在老家时起,姥姥虽然自己也并不富裕,但是如果村里出现要饭的,她都会把自家的馒头拿一些给他们。对于智力有些问题的远方亲戚,她也一直帮助他们。到了上海以后,姥姥还是经常会接济那些要饭的老人。
姥姥不认字但识数,买菜卖废品的时候算得又快又准。姥姥没文化但懂道理,教了我们很多老理儿;她的手巧,剪样子做衣服,做盘扣,种地,样样拿手。
姥姥平时很注意锻炼身体,身体一直很硬朗,走路步伐轻盈,快步如飞,年轻人都跟不上。她除了耳聋,身体基本没什么大毛病。2008年,我女儿出世后,姥姥好几次自己走到隔着1站路的我家来看望曾外孙女。2010年,我家装修六楼的房子时,她还爬上去看工人装修。由于我家和父母家隔楼相望,后来姥姥不常下楼后就经常趴在北房间的窗户上往我家看,每次看到我们就向我们挥挥手。
姥姥的脑子特别好、思路特别清楚。当年我穿一件新衣服都逃不过姥姥的眼睛,家里的事情她都一清二楚。可是,慢慢地姥姥开始认不清逢年过节来看望她的老乡们,接着开始叫不清女儿女婿的名字。老年痴呆慢慢地侵蚀了姥姥的记忆……
前一篇:【英伦】伦敦一日
后一篇:【英伦】亲临温网赛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