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西藏的雨季——7月山南散记之五,赛卡古托寺、朱措白玛林

标签:
西藏洛扎赛卡古托寺朱措白玛林游记 |
分类: 我行我色 |
http://s11/mw690/001wQl79gy6M5U5RfJ00a&690
D5
细雨纷飞的晨,我从一阵阵清朗的歌声中醒来,竟然有一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恍惚。
寻声走出客房,自走廊的窗口向外张望,我发觉在赛卡古托寺院内的九层塔顶外墙上,身着绛红色袍子的喇嘛们一边手扶着铁拦杆转塔,一边以唱歌的方式颂经。悠扬的歌声穿透雨帘,向山谷、向天穹、向四周除除散开,如和煦的春风,丝丝入扣,直达心底。
http://s12/mw690/001wQl79gy6M5TTDcfh7b&690
http://s15/mw690/001wQl79gy6M5TTXRqS4e&690
http://s4/mw690/001wQl79gy6M5TUbqG723&690
赛卡古托寺包含赛卡古托(意为“九层公子塔”)和塔下的噶哇久尼殿(意为“十二柱殿”),原为噶举派寺院,后改宗格鲁派,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赛寺是公元1080年前后,噶举派创始人米拉日巴大师遵从师傅玛尔巴大师之命修建的。到了16世纪上半叶,噶举派大学者巴哇·祖拉陈哇对该寺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扩建,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规模。据说扩建所成的十二柱大殿的壁画就是祖拉陈哇亲手所绘。九层公子塔现存七层,石墙到顶,塔顶四面开窗,可出外绕塔一周行走。赛寺建筑风格独特,塔内有楼梯上下相通。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TzPEmF15&690
http://s16/mw690/001wQl79gy6M5TA59F58f&690
http://s3/mw690/001wQl79gy6M5TAiSwab2&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TAubEUc4&690
赛卡古托寺的由来有一个伤感的故事。相传米拉日巴出身于西藏吉隆县贡塘王城附近一个叫扎隆的小山村,年幼时父亲亡故,家中富足的财产被亲戚所霸占,母亲、妹妹和他本人都被亲戚所奴役,过着非人的生活。长大后,米拉日巴学成法术,共杀死35人,报仇雪恨了。后来,由于米拉日巴对自己的恶行起了忏悔之心,遂到洛扎色乡的佛教大师玛尔巴那里学佛法。
玛尔巴为了消除米拉日巴的罪恶,要求他修塔。米拉日巴先后修过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塔,但每修到一半,上师就要求他拆毁,并且还要他把石头搬回原处,如他稍有懈怠,便拳脚相加。这一切皆由米拉日巴自己完成,他受尽了背部长疮、四肢遍布伤口裂痕的痛苦。米拉日巴知道自己罪恶深重,对此毫无怨言。就这样反反复复地修、反反复复地拆,一晃就是十多年。最后上师要他修一座四方形、高九层塔,承诺如修成了就不再拆毁。米拉日巴修至七层时,背部严重溃烂,无法背石,只能抱着石头搬运。玛尔巴大师接着要求他在塔下修筑一座十二柱的大殿。
其实,玛尔巴大师对米拉日巴的折磨是有深意的。要他修九层塔,是要他灰心九次,以清除他内心的恶孽,以便不用苦修就获得解脱。经过刻苦修炼,米拉日巴终于悟道成佛。米拉日巴自小喜欢唱歌,得道后,他用人人都能懂的直截了当的歌谣形式来宣讲佛学,用自己的生平经历去说明“即生成佛”的可能性,慢慢形成了藏传佛教中的嘎举派,米拉日巴也被尊为嘎举派的祖师之一。
http://s2/mw690/001wQl79gy6M5TUqRa151&690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TUL3Jb65&690
当我们准备走进赛卡古托寺时,一直阴着的天一下子放晴,还我们一个雨季不常见的湛蓝的蓝天。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TV3jrDd5&690
http://s15/mw690/001wQl79gy6M5TVoKtw0e&690
http://s3/mw690/001wQl79gy6M5TVDD8K72&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TVZ8nqd4&690
http://s16/mw690/001wQl79gy6M5TWgct9bf&690
http://s4/mw690/001wQl79gy6M5TWA74f03&690
进入十二柱殿,我依次拜过殿内供奉的众佛。由于杜康大殿不允许女众入内,刘老师带着小朱、小胖进去了。虽然没有提示,我还是不敢拍殿内的佛像与壁画。就这样,双手合十,无欲无求地膜拜;就这样静静地在深幽的殿内走过,我默默感受着米拉日巴大师历经艰辛而流传下来的成就,任由穿梭机将我带到千年之前,任由时光如沙悄然自指间滑落。
http://s15/mw690/001wQl79gy6M5TB0IJ84e&690
http://s2/mw690/001wQl79gy6M5TBkkudb1&690
http://s10/mw690/001wQl79gy6M5TBycHf49&690
http://s4/mw690/001wQl79gy6M5TBLxT513&690
http://s14/mw690/001wQl79gy6M5TC4EiNcd&690
http://s11/mw690/001wQl79gy6M5TCsgEGfa&690
http://s15/mw690/001wQl79gy6M5TCHvQy9e&690
离开大殿之前,在喇嘛的示意之下,我从笸箕里取了一颗据说是开过光的糖块。将这颗水果硬糖含在嘴里,霎间,一股清泉迅速在我的体内滑过,滋润着那一颗早已干枯破损的心、迷茫了那一双花了的老眼。
随着转经的藏民,我来到九层公子塔。
九层塔里面每一层的正厅建有一座佛堂,供奉着众佛。佛堂的一则,需低头含背才能穿过矮小门洞进入的仅容三、四个人的狭小空间,墙壁四周是近千年前米拉日巴,玛尔巴等大师新手绘制的壁画。
无需担心沟通问题,寺院负责讲解的喇嘛懂一些汉语,在向藏民讲解完成后,转而用汉语向我讲解。带着对相关历史一枝半解,在喇嘛的讲解之下,我对寺院的历史以及相传的故事有了大致的了解。
文革期间,西藏的寺院内同样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一些文物丢失或受到毁灭性损坏。然而,赛卡古托寺因当时被驻军用作粮库而使寺院未受冲击,壁画得以完好保存。如今,在一些壁画表面,报纸覆盖过的痕迹依然清晰而明显,成为后人了解那一段特殊时期历史的重要佐证。
http://s1/mw690/001wQl79gy6M5U0aCiI10&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U0velub4&690
http://s1/mw690/001wQl79gy6M5U0VdiU40&690
http://s14/mw690/001wQl79gy6M5U1g5Jjdd&690
http://s1/mw690/001wQl79gy6M5TWQ2fC30&690
http://s8/mw690/001wQl79gy6M5TXkzCD57&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U1yrcwb4&690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U1U2Dr25&690
负责讲解的喇嘛用手电朝一面发灰的墙上照过去后,向我提示,那里有米拉日巴大师留下来的手印。四周的藏民纷纷走上前去,用十指抚摸,用额头亲吻,虔诚敬仰之情溢于脸上,深深地感染着如我这般的局外人。
http://s12/mw690/001wQl79gy6M5TRed6jfb&690
沿着垂直的木梯爬上顶层,先于我上楼的同伴已经走到塔外转圈去了。未及放下照相机,我一头钻出窗外,手扶附在外墙的细钢筋,随着藏民按顺时针方向转起。
http://s12/mw690/001wQl79gy6M5U2cGj94b&690
小胖和小朱都有恐高症,小朱转了一圈便返回塔内;小胖在双的忽悠之下,咬牙坚持转了三圈,总算是功德圆满。我一手扶钢筋,一手把持着在胸前晃荡着的照相机,慢慢地转着。
九层塔顶层的外围供着数尊佛像,每一尊佛像四周都或多或少夹着角票。在高达数十米的塔顶,山风阵阵,却吹不走轻轻的一张钞票,可见神明显灵了。
就这样缓缓地转塔,没有激动也没有恐慌,甚至连日来挥之不去的头痛在这一刻也暂时性消失,或许是因为那一颗开过光的糖吧,我暗自为自己的神奇体验而惊奇。
离开赛寺,我们乘车沿着蜿蜒颠簸的山路去玉措村。
当阳光遇见被雨浇透的树木、土壤、石块,产生了一团团、一簇簇、一片片雾霭,洁白轻盈如薄纱,缠绕在山腰、田野间,氤氲了周遭世界,如一幅写意的山水,浓淡相宜地浸润着我死水微澜的心。
我们来到一片油菜花田之前,硬是把清澈小溪边的一株野花当作雪莲,众人围着,稀罕地拍了又拍。雪莲,顾名思义,应该是长在雪地里。放眼四周的石块,近处远处未见一片雪,这株所谓的“雪莲”自然是赝品。
溪水竟然是倒流的!随着双的一声惊叫,我们纷纷走近小溪边。水往低处流是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而横在我们面前的溪流却是坚定地向坡上流淌。到底是附近有矿石还是磁场感应,一时间,众人各执所见,不尽相同。
http://s9/mw690/001wQl79gy6M5U2wGve98&690
http://s14/mw690/001wQl79gy6M5U2Sl4N2d&690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U3l1Gd05&690
http://s12/mw690/001wQl79gy6M5U3KGkr9b&690
上车继续前行,我们穿越几个小村庄,来到玉措村。继续向前,已经没有车道,刘老师将车停在村里,带领我们徒步前往朱措白玛林。
我们沿简易便道前行,过一座小桥,前方已经没有路可行。我们时而在乱石堆间的岩石上跳跃,时而在开满小花的草甸子上穿行。在我身后是云遮雾绕的玉措村,前方是时隐时现的雪山,雪山之下就是我们的目标朱措白玛林。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U43ZSA94&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U4tiUQa4&690
http://s13/mw690/001wQl79gy6M5U4KyJKac&690
http://s14/mw690/001wQl79gy6M5U55EaVad&690
天就这样毫无征兆下起了雨,我手忙脚乱取出雨伞,却发现雨伞的杆与伞面分了家,眼看身上的抓绒将被雨水湿透。小胖小朱他们穿着冲锋衣,将雨伞和风衣分给我们三位没带冲锋衣又没雨具的女同伴使用。
徒步才开始的时候,我们6人还能成队;走出一段路后,距离就拉开了。我与小朱落在后面,常常是看不见其余同伴的影子,除非刘老师他们停下来休息。
http://s2/mw690/001wQl79gy6M5TCZp9Ta1&690
http://s13/mw690/001wQl79gy6M5TDJvjKac&690
作为队伍中年龄最长者,在高原上走平路都气喘,更不用说是爬山,每走十几二十步,我不得不停下来,把气喘匀了再开步走。
途中,各色各式不知名小花在草丛间、岩石缝茁壮,我有心采一朵收藏,却连弯腰的力气都怕因此而与同伴的距离拉得更大。
http://s3/mw690/001wQl79gy6M5TzwaX002&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TDuSxKe4&690
http://s5/mw690/001wQl79gy6M5TRA6eo24&690
http://s13/mw690/001wQl79gy6M5TRZAtu7c&690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TSyuhL75&690
http://s15/mw690/001wQl79gy6M5TEad1I2e&690
http://s8/mw690/001wQl79gy6M5TFzKOXe7&690
http://s10/mw690/001wQl79gy6M5TG1UNzd9&690
http://s13/mw690/001wQl79gy6M5TGqRswec&690
雨虽不大,却很密,草甸子已积起一洼洼水,岩石也变得松动湿滑,大大地增加了徒步的难度。长时间在雨中行走,以致我的登山鞋进水了,防滑性能也似乎降低了许多,每前进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不得不暗暗提醒自己,小心加小心,千万不能摔倒。
有意无意的,小朱总是要么走在我前方的视线范围之内;要么跟随在我的后面,我走他走,我停他停。我知道,他的体力完全可以远远地甩开我与刘老师他们一起走。如果没有他,没有他默默的引领与鼓励,无论如何我都会半途而废,提前终止徒步而无法看到美丽的朱措白玛林;我也因此会留有无法弥补的遗憾。
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与发现。一场快乐的旅行除去线路选择的因素之外,同伴很重要。此行,偶然拼到一起的几个人,使用的单反相机都是尼康的,仅这一点,就可见同伴的兴趣爱好高度一致。好的同伴,决定了旅途的快感与过程的顺利。每当想起此行的点滴,想起共同走过的路,总能让我暖意满心间。
我们翻过两座山,每越过一道陡坡,我都会误以为应该抵达终点,当看到前方变得越来越小的同伴的影子时,绝望一次次打击我才建立起来的信心。当爬过一道陡峭的土坡时,眼前是一片平坦的草地,草地上伫立着一幢泥土垒起的房子。刘老师朝着我喊,好消息,屋子里有好东西。没等将气喘匀,我踉跄着走到屋门口,差一点被眼前的情景气昏,屋里堆满了牛粪。我很无奈地转过身去,刘老师却不见踪影。他是用这种方式逗我开心,激励我继续前行。
当朱措白玛林那一片豆青色的湖水渐渐漫入我的视野时,我已经经历近5个小时的徒步。
http://s12/mw690/001wQl79gy6M5TSOP5F5b&690
网上关于朱措白玛林的介绍不多,仅发现的一条摘录如下:朱措白玛林湖位于洛扎县色乡措玉村的白玛林沟里,是莲花生大师四大魂湖之一。朱措白玛林风景美丽,湖色很稀奇,有蓝色、绿色、白色,四周有莲花生的手印和脚印,还有莲花生的修行洞和伏藏地。据说,佛教信徒能从湖底影像中看到自己的今生来世。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未能找寻莲花生的手印和脚印,还有莲花生的修行洞和伏藏地。雨季的朱措白玛林有下雨崩的草甸、小中甸草原的花丛、米堆冰川的乱石滩;朱措白玛林是行走的地狱,回忆的天堂。
大团的雾笼罩着朱措白玛林的上空,如一顶巨大的帽子。苍茫水色间,曾经在途中遇见过的雪山已不见影踪,唯见湖水潺潺起波浪,凉风阵阵催人还。我惬意地坐在湖边岩石上,感叹着眼前历经艰辛所收获的美景,微熏的感觉令我陶醉。任疏雨拂过脸颊,任微风撩动长发,任时间此刻永驻,任影像凝固风华。
http://s7/mw690/001wQl79gy6M5U5uymWb6&690
http://s10/mw690/001wQl79gy6M5U6eZLza9&690
如同来时路,在返程的途中同伴们很快就消失了,依然是小朱在前后照应着我。考虑到来时用了将近5个小时,我害怕返程走夜路,尽管喘得厉害也不敢停下来休息,马不停蹄地赶路,最终仅用两个小时就抵达玉措村。
http://s6/mw690/001wQl79gy6M5TT1IY505&690
http://s16/mw690/001wQl79gy6M5TTkdNd4f&690
原路返回赛寺,我们到附近唯一一家川菜馆吃晚餐。由于自朱措白玛林返程时急于赶路而未停下来休息,当我坐上车后就开始出现严重的高反症状,伴随着头痛,一阵阵恶心让我几乎呕吐却又吐不出来的难受。煎熬中,再美味的菜肴都无法引起食欲,我只好喝了两口清汤作罢。
饭后,刘老师要带我们去泡温泉。考虑到两天没洗澡,泡温泉可以解乏,我作出了事后无比后悔的决定,跟着车,历经1小时险要山路,到海拔4200米的拉摸温泉泡温泉。
拉莫温泉位于山凹间,车子在坡上停下来后,还需沿着石梯往下300米左右才到温泉。由于抵达拉莫温泉时天已大黑,我无法辨别是否还有其他的池子。我们泡的池子不大,可以同时容纳十多个人同时泡。藏民泡温泉不穿衣服也不分男女,估计是由于天色已晚,没有如我们这般发疯一样到这深山里泡温泉的人;也幸好天黑,温泉池热浪滚滚,我们男女各占一边,避免同泡一池的尴尬与不便。
拉莫温泉属硫磺水质,每隔10分钟须起来换气,不然会感觉头晕。几次下来,我们感觉神清气爽,便换上衣服离开温泉。
300米的石梯每隔一段我都须停下休息,等走到汽车前,严重的高反症状再度袭来,以至于返回赛寺途中我一直不敢睁开眼睛。当时的情形实在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用小胖的原话:短短的几百米石梯,走得我满嘴血腥味。
双在车上不停地与刘师傅聊天,生怕泡过温泉后的人容易打盹睡着而出现险情。山路上没有照明,天空中没有星星月亮,有着超常记忆力过硬山路行驶经验的刘老师有如神助,驾驶爱车一次次走过险要的急转弯处,一次次越过被山洪冲跨水不见底的路基,将我们安全送返赛寺。
当赛寺那一片昏暗的灯光出现在眼前,让我体会到家的温暖与呼唤。
惊险而又充实的一天在雨声中拉上帷幕。
早餐63/6
晚餐2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