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拍砖国学大师(3):倒在野鸡爪下的大师们

(2017-05-07 14:41:24)
分类: 其他评论

大师们喜欢说文解字,有的时候也能蒙混过关。不过,有的时候,真的蒙混不过去。不幸的是,《论语》中真有不少地方是绝对不能用说文解字蒙混过去的,甚至加鸡精也难以自圆其说。

但是,无所不能的大师们是绝对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的,所以千方百计都要解说过去,结果就成了胡诌。下面的一段话,我们先来看看大师们的表演,然后再看看正确答案,保证各位笑掉大牙。

《论语·乡党篇》: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 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上面这一段,历来被认为是《论语》中最难解的,大师们的解说五花八门八仙过海乱七八糟。

 

——蒙混过关的大师们

先说南怀瑾大师,说句实话,南怀瑾大师还是比较谦虚的,知道自己不懂,所以在《论语别裁》坦然承认这一段很难,干脆绕过去了。

杨伯峻大师的解说是这样的: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几只野鸡。孔子的脸色一动,野鸡便飞向天空,盘旋一阵,又都停在一处。孔子道:“这些山梁上雌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又振一振翅膀飞去了。

李零先生的解说是这样的:子路(或子路陪孔子)在山里走,在山涧的木桥上看到一只雌性的山鸡,山鸡向上飞,转了一圈又落下来。子路(或孔子)感叹说,这只山鸡真会掌握时机呀。子路张罗,撒下诱饵,但山鸡闻了几遍,还是拍拍翅膀飞走了。

何新大师的解说是这样的:有彩色物飞起,滑翔而后停落。孔子说:“山上的雌雉,是啊!是啊!”子路轰之,(野鸡)张翅三次而飞走。

以上四位大师其实我都很敬重,不过他们的解说确实不能恭维,说来说去,不知所云。

再看看于丹老师的解说:孔子与学生在山谷中行走散步时,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认真的看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能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存,是因为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可怜的于老师啊,想放鸡精都找不到地方啊。

 

——大师的野鸡鸡精

说起来,傅佩荣大师的鸡精添加水平还是比于丹高一些。

下面,就看看傅大师的精彩演讲了:

一件事情该不该做,或者该如何做,往往要依时机而定。孔子教导学生,特别强调对时机的考量。《论语》中提到一则小故事如下: 人的脸色稍有变化,山鸡就飞起来,在空中盘旋之后再聚在一起。孔子说: 山谷中桥梁上的这些母山鸡啊,懂得时宜,懂得时宜!子路向它们拱拱手,它们振几下翅膀又飞走了。

欧洲都市有一些广场,经常聚集数百只鸽子,在游客脚边啄食,好像无所畏惧,但是,如果有人想抓这些鸽子时,又往往无法得手。这种情况近似山鸡的表现,就是一旦察觉 人的脸色稍有变化,立即拍翅飞走;等到发觉没有危险,再从容飞回原处。

孔子看了这一幕,就联想到对时机的判断太重要了,认为这些山鸡懂得时宜。对山鸡来说,主要的考虑是安危,这是生物的本能反应。对人类而言,除了安危之外,还有人际相处的各种状况,如果动静都能合乎时机,自然不会引来责难与批评,并且还将得心应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某些动物的行为模式,孔子也可以印证做人处世的道理,难怪他的教学会深受学生的欢迎了。

从野鸡看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真是野鸡大师啊!

 

——真相其实很简单

这段话真的很难吗?

其实一点也不难。

我们注意到,整个《论语·乡党篇》都是在讲述孔子的生活规律和接人待物,这一章却突然跳跃出去,去讲野鸡,岂不怪哉?所以,这段话讲的还是孔子在生活中的一种做法。什么做法?祭祀。

    段话描述的就是孔子和弟子们在山坡上祭祀山神的程序和场景,祭品则是山鸡,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

翔,是翔趋的意思。翔趋是古代的一种礼容。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共,是供,供奉的意思。嗅是磕头的意思,取狗嗅之意,也就是鼻子碰到地上。从这个角度说,这应该是祭山神,鼻子碰地表示对山神的敬重。而作就是站起来,在《论语》中有“有盛馔,必变色而作。

所以,整段话的翻译是这样的:

在祭祀之前,孔子和弟子们)表情庄重起来,上体稍前倾,张臂细步趋行,在祭祀地点集中起来。(孔子说):“在山梁上进献山鸡,是时候了。”子路把山鸡放到祭品摆放的地方,(大家)三次下跪磕头,然后站了起来。

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记录了祭祀山神的过程。

野鸡啊,你可把大师们坑苦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