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晓波《大败局》1、2读后感

(2007-12-12 11:17:26)
标签:

产经/公司

大败局

吴晓波

吴晓波的书总是让你拿起来就想一口气读完,近日连续看完了《大败局》1、2,感受颇深。
吴晓波《大败局》1、2读后感
这些所有的失败案例中,大部分都源于两条根本原因,一是快速膨胀,二是政府关系处理不当。和同时代起步,但保持常青树的柳传志、张瑞敏、王石、宗庆后、鲁冠球相比,后者无疑都深知稳定发展的重要性,另外也极好的处理着与政府的关系。与政府之间似乎保持一种若隐若现的关系最好,不可疏远,也不可太近。在IT业,身边的很多朋友、公司也常常面临政府资金的吸引,看似政府每年的那些各种名目的项目资金,我们都可以空手白白获得,但结果往往是牵扯管理者大量精力后,获得的是杯水车薪,失去的却是时间和产品机会。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创造奇迹,殊不知就像昙花一样,急速绽放后,面临的往往是瞬间凋零。所谓的商业奇迹,虽然诱人,但基本都隐藏着高度风险。就像孙宏斌顺驰的六个月盖大楼,颠覆的是行业速度,但注定的是质量和安全隐患。

另外一个感觉是,当企业家辛辛苦苦把产业做大后,都不可避免的热衷于资本运作、金融操盘上,但实际上,金融运作常常超出了企业家的经验和能力,过分的资本运作经常给企业家带来的是晚节不保。那些始终专注于产业发展的企业家,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难以把企业带到象GE那样的理想高度,但他们的企业才真正可能成就百年基业。

GE虽然是企业最高的高度,但那是美国经济体制及历史造就的产物,在中国的经济政策下,除了国资委,也许永远出不了民营的杰克韦尔奇。所以,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把微软、可口可乐、耐克等产业明星作为我们的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