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水泥熟料的观察实验方法
(2008-09-12 14:11:30)
标签:
掺量光片熟料so3毛玻杂谈 |
实验三
一、
1、
2、
3、
二、
1、
2、
3、
4、
5、
6、
7、
8、
三、
(一)
将磨好的光片在抛光机或抛光板上用少量抛光粉加无水乙醇进行抛光以除去表面磨痕。反复抛光,直至光片表面光滑如镜,镜下观察无明显划痕并可见矿物大致轮廓时为止。
(二)
1、
抛光好的光片,其矿物表面仍覆盖着一层约千分之几毫米厚的非晶质薄膜,使晶体的轮廓界限及显微结构分辨不清,需用适当的浸蚀剂作用于光片的表面,先使非晶质薄膜溶解,进而引起矿物表面不同程度的溶解或生成带色彩的沉淀,方能显现出矿物的清晰轮廓及显微结构特征。常用的浸蚀剂和浸蚀条件如下表所示。
表一
浸蚀剂名称 |
浸蚀条件 |
显形的矿物特征 |
无 |
不浸蚀直接观察 |
方镁石:突起较高,周围有一黑边,呈浅粉红色 金属铁:反射率强,亮白色 |
蒸馏水 |
20℃ 8s |
游离氧化钙:呈彩色 黑色中间相:呈蓝、棕、灰色 |
1%氯化铵水溶液 |
20℃ 3~5s |
A
B 游离氧化钙:呈彩色麻面 黑色中间相:呈灰黑色 白色中间相:不受浸蚀 |
1%硝酸酒精溶液 |
20℃ 3s |
A
B 游离氧化钙:受轻微浸蚀 黑色中间相:呈深灰色 白色中间相:不受浸蚀 |
(三)
1、
将光片抛光好后,不需浸蚀,直接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方镁石(MgO)的特点是:晶体呈圆粒状或多角形,周边有暗影,突起高,浅粉红色。观察时宜适当缩小视场光阑。
2、
将抛光好的光片在蒸馏水中浸蚀一定时间(20℃,8s ),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冷热风交替吹干,即可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游离氧化钙(f-CaO)的特点是:呈彩虹色,晶体为圆粒或卵形,分散于硅酸盐矿物之间或被包裹于A矿(C3S)之中,有时成堆聚集成游离氧化钙(f-CaO)矿巢。
3、
将光片抛光好后,在1%氯化铵水溶液中浸蚀适当时间(20℃,3~5s)在滤纸叠上吸干,再用电吹风机吹干,置于反光显微镜下观察:
(1)
呈蓝色(少数深棕色),晶体多为板状、片状或短柱状。当工艺条件不正常时,还可见其它形状A矿及A矿中具包裹物的现象。
(2)
呈浅棕黄色,圆粒状,有时往往有两组交叉双晶双晶纹或一组平行聚片双晶纹。当工艺条件不正常时,还可见其它形状的B矿(如手指状B矿等)。
(3)
中间相中反射率较弱的矿物。呈灰黑色,晶体为四方片状、条状,有时呈点滴状或点线状等。
(4)
中间相中反射率较强的矿物。呈白色,以它形晶或玻璃相充填于A矿和B矿之间。
(5)
具极高的反射率,呈白色强金属光泽,粒状。一般出现在还原气氛熟料中。
(6)
熟料中气相冷却过程中形成孔洞,孔洞在镜下呈凹下去的圆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等,孔洞的颜色与所用抛光粉相同,用铁粉(Fe2O3)抛光则为棕红色,用刚玉粉(Al2O3)抛光则为白色。
(7)
四、
1、
2、
五、
1、
2、
3、
附:实验报告
实验三
矿物名称 |
浸蚀剂及 浸蚀条件 |
绘图 |
文字描述 |
方 镁 石 |
|
|
|
游 离 氧 化 钙 |
|
|
|
正 常 熟 料 矿 物 |
|
|
A B 黑色中间相: 白色中间相: 金
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