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出于好心”冲淡了“变相体罚”之恶
(2015-05-07 12:45:00)
5月4日是五一小长假收假第一天,西安市车辆中学高一(1)班的大部分学生是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学校的,因为他们没完成数学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是故意不完成,实在是作业太多了,写完得写25万字。”一位学生说。一些认真的学生拿作文纸写了260页,还是没有写完。(《华商报》2015年5月5日)
从记者调查看,学生反映的情况是属实的。光一门数学,三天假期要完成数十万字的作业量,堪称是“难以完成的任务”。对此,涉事的老师作了解释,说自己“心太急”,并称已向学生道歉。可见,即使是老师本人也认可了自身方式的不当。
“罚抄作业”是常见的一种惩罚学生的方式,虽然不同于打骂等直接的体罚,但其危害并不亚于暴力性的体罚,可以称之为“变相体罚”。对于所实施的“变相体罚”,当事老师轻描淡写的道歉是远远不够,因为它既没有深刻的认识,也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难以真正吸取教训,更难以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该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还要为这名老师“辩护”,称其是“一位很认真、很有责任心的老师,也是年级组长,教学能力比较强,这次他给学生布置了过量的作业,虽然出于好心,但方法的确欠妥。”
事实是否如此,勿需过多论证。体罚学生,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均予以明令禁止。禁令之下顶风犯法,可谓是非不分,谈何认真和责任心。教师之责在于教书育人,体罚当道,职业道德荡然无存。用吓唬的方式来施教,又怎能说教学能力比较强?但就是这样的一位全方位并不合格的教师,在该校校长眼里还是“出于好心,方法欠妥”的可用之才,更让人感到无比的失望。
一句“出于好心”,冲淡了“变相体罚”之恶。从体罚学生中可以看出,当前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的陈旧、死板,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焦虑和无奈,这些当然可以从整个教育体制存在的弊端上找到答案,但无疑管理层的庇护也是直接的、更关键的原因。就像那位校长表态的那样,要对涉事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却没有追责问责,依法依规进行处罚的表示,也没有举一反三查摆问题的勇气,更没有防止出现类似情况的具体举措,实在是在敷衍应付。如此护短,怎能去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