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抢救海鑫,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2014-05-06 12:23:29)
标签:

杂谈

抢救海鑫,政府不能越俎代庖

 

    山西海鑫钢铁集团停产近50天,复产日期一拖再拖。而日复一日的复产和高标准的重启费用,让员工对海鑫钢铁逐渐失去耐心。无奈之下,运城市政府召集几乎所有相关职能部门及金融机构,由常务副市长王殿民亲自挂帅,赴海鑫集团现场办公。传言闻喜县政府更拿出3000万“维稳资金”帮助海鑫集团给员工发工资。(《华夏时报》2014年5月5日)

    政府出面抢救一家濒危企业,这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极为普遍的,但到如今已极不合时宜。虽然市场经济发育还未成熟,但市场的力量已经越来越强大,政府如果还是抱着旧观念,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带来更加不利的后果。

    海鑫作为山西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曾经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过特殊的贡献,这是应当肯定的。现在身陷困境,地方政府为其排忧解难,也属应当。但政府的行为必须限定在依法合理的范围内,越俎代庖式的解困,既有违政府的职能,又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必须予以杜绝。

    所谓依法合理的范围,是指政府只能在法律限定的范围内给予企业政策上的扶持,做好相应的协调、引导等工作,而不是包办一切,甚至把政府的意志强加到企业的头上。从当地政府的作为看,不论是 “发展不能止步,政府不能推责,企业不能停产,银行不能抽贷”的“四不能”要求,还是副市长挂帅的现场办公,都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围,也有违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不能不引起足够的重视。

    海鑫身陷困境,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钢铁行业属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早已风光不再,再加上经济下行的压力,效益不佳,实属正当。另一方面,也可能存在着管理不善等因素,导致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对此,最好的方法是尊重市场规律,该停产的要停产,该破产的要破产,绝对不能硬撑。当然,有机会重组,也绝对不能放过这个机会。

    但从报道看,海鑫重组的希望极为渺茫。复产所需巨额资金,也需要员工的信心,但事实是资金难筹,也没有合适的接手对象,员工信心正在丧失,人才流失严重。那么最好的归宿就是走破产的道路。

    当然,一旦破产必然带来负面的影响,当地少了个大企业,大批员工失业也将影响社会稳定。但这是必须经历的阵痛,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如果像政府设想的那样硬撑下去,不但海鑫难以起死回生,反而会使窟窿越来越大,连累更多的企业身陷其中,造成更为恶劣的后果。

    正因此,奉劝当地政府恪守底线,千万不要再做越俎代庖的蠢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