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退票费就能引导理性购票?

标签:
杂谈 |
提高退票费就能引导理性购票?
又到一年春运季,牵动多少归子心。
明年春运从1月16日开始至2月24日,春运首日火车票依然提前20天通过网络和电话发售,但以农民工为主的务工人员买票提前40天启动;为避免在春运期间出现大量退票,旅客改签车票后日期在1月16日至2月24日期间的,退票收取20%退票费。离2014年春运还有不到40天,铁路春运售票工作即将开始。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详解明年春运售票安排。(《北京晨报》2013年12月8日)
同往年相比,今年出台了农民工团体票提前40天售、自动售票机增设学生票等新措施,这是铁路部门为化解春运“一票难求”而作出的新努力。但正如铁路部门承认的那样,铁路运输能力与民众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一票难求”现象在明年春运依然存在。这些新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化解难题,其效果还有待观察。
令人关注的一项新政是提高退票费,将现行的阶梯式退票收费(5%至20%)统一调整为“按票面票价的20%核收退票费”,事实上是大大提高了退票的费用。对此,铁路部门负责人的解释是“引导旅客增强购票的计划性”。
出台这一新政的背景是,春运期间退票现象增多,“一些旅客担心买不到车票而见票就买,等到临出行前才办理退、改签多余车票的现象,造成多次占用票额,影响其他旅客购票出行”。我们并不否认现实中确实有这种现象存在,部分旅客多次占用票额。且不说这种现象占退票总数有多大的比例,就以多次占用票额本身来说,这并不表明旅客在购票前不够理性,恰恰相反,多次占用票额恰恰是旅客理性的表现,为了既保证有票可用,又能够选择最合适的出行时间,他们可谓费尽了心机。
也正因此,简单地以提高退票费来遏止多次购票的冲动,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相比于无票可乘的窘境,以及从黄牛那里购买高价票的无奈来说,20%的退票费根本不算什么。铁路部门以此为由来提高退票费,倒是给人以“趁机自肥”的感觉。
很显然,这一新政值得商榷。建议铁路部门不要动辄动用经济杠杆来引导旅客理性购票,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让旅客能够得到最大的便利和实惠。既然“一票难求”的局面还难以在短时间内化解,那么不妨在其他方面多下点功夫,至少让旅客能够更加公平地参与“抢票”,而且化费最小的成本。
首要的,希望铁路部门开放的程度要更高。有多少票源、销售情况等不能总是成为秘密,人为地制造恐慌,导致抢票加剧。其次,希望铁路部门不断改进技术,不要给乘客选择车票增加障碍。比如铁路部门为了追求高效益,有的车次在售票初期不投放中途票,这使得部分旅客为了保证“一票在手”,只能选购全程票,等有机会时再购中途票,人为地增加了多次占用票额的机率。再比如,既然是实名购票,那么旅客在二次购票时能否同时免费办理退票手续,保证车票资源的最大化。再次,希望铁路部门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票源从内部流失,“黄牛”盛行,这不但加剧了“抢票”,更助长了腐败,影响了铁路的形象。对此铁路部门不能总是靠颁布几个“不准”、几个“严禁”了事,而是应该抓几个典型,严厉打击。没有了“暗箱操作”,旅客购票才能趋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