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苏州雨巷
苏州雨巷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42
  • 关注人气:5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梦下渚湖

(2013-06-29 14:58:30)
标签:

杂谈

寻梦下渚湖

 

    第一次到莫干山,是三十年以前,那时还没有多少旅游的概念,我也只是个青涩的学生,但那种难言的激动是永远忘不了的。记得是在初冬的早晨,突遇大雾,我们的行程因此推迟,汽车盘山而上的时候,应该已经过了正午,三十年后的今天,我已经不记得当时的午饭是如何解决的。只清晰地记得,我们在芦荡公园照了一张集体照,几十个人的背景是三两株金黄的芦苇,以及几束洁白蓬松的芦花。照好相之后,我们攀爬到山顶,俯瞰山脚下的村庄,我确信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站在山上登高望远,那时的空气又很清澈透明,斜阳下的村庄被涂上了一层金色,像极了一幅斑斓的油画,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以后,又多次到过莫干山,除了享受她的清凉外,确实没有多少太多的感受。倒是与莫干山一衣带水的下渚湖,给了我一个惊喜。

    下渚湖是德清武康城外的一个天然湖泊,近几年被改造成了一个湿地公园,成了一个旅游的景点,广告上号称是中国最美的湿地公园。但究竟是不是最美,见仁见智,自己说了不算,要到过的人说了才算。这个地方,古时叫做防风国,据说是大禹为表彰防风氏治水有功而赐,是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称得上悠久。有了历史,就会留下许多传说,就像年长的人,总会有些故事一样。一路上,导游津津乐道给我们讲着几近离奇的传说,在一些旅游的地方,总是会有那么多的传说,甚至成了景点的一部分。

    既然是个湖,水就是主角。其实,下渚湖并不太,方圆也就是个三五公里,在水网密布的杭嘉湖平原上排不上名次。她的水来自于不远处的天目山,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说清澈如许吧,至少还说得过去。但这一片水域还没有被污染,更得益于身份的改变,成了宝贵的旅游资源。要不然,最好的水也会成为酱油汤,就像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湖泊一样。

    因为有了一泓清水,景色也因此生动了起来。她的标志,是水网交错,除了中间有着一片开阔如漾的水面外,遍布着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沙渚土墩,形成了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有港的水乡特色。这些土墩上长满了茂盛的植物,柳条、茅根、矮树、杂草,更多的是芦苇,长成条,连成片,铺天盖地。

    我们是坐在电瓶船上在湖里穿行的,如果自己划一只小船,就像那些在耥螺蛳的农民一样,肯定会更有意思。现在已近盛夏,眼前的绿色是最浓密的,接近黛色,密不透风,连远处的野花也看不真切。可以想见,在春天,会是一片嫩绿,随着春风轻舞,会抢了艳丽的桃花李花的风头。在秋天,苇风芦影,该是黄色和白色唱主角,如果天高云淡,大雁南飞,那该是另外一种别致的景色。

    湖面上也不寂寞,长满了菱角等水生植物,让人产生一种俯下身去捞一把的冲动。遗憾的是,船沿太高,导游也不允许,也就不再冒险。想不通的是,当令的荷花只是盛开在池塘里,而不是长在湖面上,要是有个十里荷塘,那是多么的壮观。

    船静静地前行,常常会惊起栖息着的水鸟,也常常会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实。船一驶入湖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惊呼,这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模样么?确实,置身这样的场景,很难不让人想起童年的时光。

    我在一个叫做蝴蝶湾的小村子长大,村庄在分湖的北岸,“侬家门外即分湖”这样的诗句就是写给这个小村子的。穿村而过的是条小河,但小河因为一条公路的间隔并不与分湖相通,要到分湖,或者到镇上去,如果走水路,必须要绕一个大大的弯。在那个时候,水路是出行的主要方式,一路上,会经过一所小学校,一片谷场,然后就是两岸连绵的芦苇,以及森森的树木。树木的背后,就是大片的农田,不是稻,就是麦,都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气息。虽然当时年纪小,没有参加更多的农活,但到傍晚,总是要为劳作的大人送茶送水,还要割草积肥拾麦穗。这些都是苦累活,但小小的我们也会苦中作乐,比如坐在田埂上斗草根,看日子西斜了,就偷偷地割点花草充数。当然最喜欢的是抓鱼捉田鸡,就是不是自己抓,跟在别人后面也会兴致勃勃。

    家长们一直反对孩子去抓鱼,总是说河里碧绿的水草是一双双魔鬼的手,会把人的手脚缠住,要了人的命。因此,没有大人领着,是不敢轻易下水的。尽管如此,春天的时候会赶虾,夏天的时候,会去摸河蚌,秋天,最好的方法是箍鱼,到了寒冬腊月,还可以耥螺丝,一年四季,那些湖、那些荡,供给了两岸百姓丰盛的吃食。

    我是一直怀念着那个小村庄,那个已经拆迁不复存在的小村庄,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少见田园风光,少见“四围春水”的江南景致,真的不知道这是进步还是倒退。

    返程走的是高速,穿过一片片或大或小的水域,是河、是塘、是湖、是荡,说起来资源不少,随便哪个地方略加改造,就是一个标准的湿地公园。只是需要没被污染的清水流淌,需要没被熏臭的头脑保护,这两样都是非常稀罕的。我终于找到原因了,之所以对下渚湖如此亲近,之所以对下渚湖充满情感,是因为我在这里找寻到了幼时的记忆,以及那个一度丢失的天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