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潜规则”才是青年公务员真正的“成长烦恼”
http://183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3/6/4/14/11/u49189588_13fd6a7be84g86_blog.jpg
在体制“城外”的人们看来,公务员是“高地位、高稳定、高收入”的理想职业,就业竞争分外激烈,公务员报考人数不断刷新纪录。然而,一些闯过千军万马的惨烈竞争,终于身处体制“城内”的青年公务员,却患上了“生活高压、工作高压、舆论高压”的“新三高”症。(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2日)
青年公务员面临的“压力巨大、苦熬升迁”等成长烦恼,并不为社会公众所理解,极易被解读为“得了便宜还卖乖”。我想,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公务员一直是最热门的职业,之所以热门,就在于社会普遍认为公务员职业稳定、社会地位高、经济待遇高,也正因此,“公考”成了难度最大的考试之一。人们看到千军万马在过独木桥,不会相信只是在抢一份苦差使。另一方面,公务员职业确实还不为社会公众所了解,以往的那种“一根香烟一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模式化宣传,造成的影响极为深远。
我们并不排除如今在公务员队伍中仍有那种悠悠然然混日子的现象存在,也不排除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而带来的苦乐不均,但大部分公务员的常态是工作忙忙碌碌,确实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些压力在基层的公务员和年轻的公务员身上就表现得更为明显。比如笔者所在的单位,由于近年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再加上一些其他的任务,加班加点是常态,大部分同事都有工作任务重,精神压力大等感受。
其实,工作本身的压力并不是青年公务员们面临的最大压力,一方面,他们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公务员队伍的,自身素质比较高,另一方面,他们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尽快地化解情况不熟、工作经验不多等困难。他们最大的压力,还在于官场生态不健康带给他们的困惑。
比如,对公务员业绩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不仅干多干少一个样,而且有可能干得越多,得罪的人就越多,出事的机会就越大。由于缺少公正的评价机制,不仅极大地打击了“干事者”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助长了溜须拍马,眼睛只盯着领导等歪风邪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最贴切的写照。再比如职务升迁,并不以能力、实绩作为选任的标准,而是讲亲疏、凭关系,只要有后台,仕途就会一路顺风,更有一些能坐上“火箭”,让其他人望尘莫及。
以上种种,其实就是流传已久的官场“潜规则”。虽然,近年来有所整治,但“潜规则”生存的土壤仍然存在,并且还有着一定的市场,由此带来的“负能量”不可小觑。因此,要破解青年公务员身上的压力,最好的办法就是破解官场“潜规则”,让他们有一个宽松健康的成长环境,有一个公正公开的竞争舞台,能够真正凭本事说话,靠实力吃饭,让其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价值也得以实现,而不是靠拉、靠熬过日子,工作劳累不说,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