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储户的“智慧”我们都懂

(2012-09-10 13:48:37)
标签:

杂谈

 储户的“智慧”我们都懂

 

http://1812.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2/9/10/13/16/u49189588_13a7295c8e8g2_blog.jpg

     南京市民丁先生存款时被ATM机吞去一万元,他当即联系银行工作人员后被告之要等两个工作日才能处理。随后,丁先生换电话致电客服,假称机器多吐三千元,5分钟后客服便赶到。银行解释称,吞了客户的钱,这钱在机器里还是安全的,但机器多吐了钱,就会影响现金安全。(《扬子晚报》2012年9月9日)

    人们常说,思路一变天地宽。南京市民丁先生在遭遇困难时的灵机一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要等两个工作日”到“客服五分钟赶到”的冰火两重天中,让人体会到了“智慧”的价值。相信看了这条新闻之后,大部分的读者会对丁先生伸出大拇指的。

    说实在的,银行的解释也不无道理,但这是从技术角度作出的解释,是站在银行的立场上做出的解释,无法取得储户的信任,也无法解决储户的难题。问题也正在于此,正因为银行只考虑了自身的安全,丝毫没有考虑到储户的利益,逼出了储户的“智慧”。

    对银行来说,ATM机吞钱,钱还在机器里,是安全的,只要经过事后的对账清算,是可以解决问题的,所以不着急。但如果ATM机多吐了钱,那么银行就失去了对资金的控制,是不安全的,所以客服马上要到现场处置。但这样的做法是始终站在银行的立场上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储户的利益。事实上,对储户来说,如果ATM机吞钱,那么他就失去了对自己的钱款的控制,肯定也是非常不安的。虽然事后可以通过清账查清情况,也可以调出监控的影像资料以作证明,但这些资料全部掌握在银行的一方,谁知道会不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比如监控失灵啊、账款相符啊之类的,一旦发生又没有其他的救济途径,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只打个电话报个案心里终究还是不踏实的。虽然客服人员到场也未必能够当场查清问题、退还吞掉的钱款,但至少可以在第一时间固定相关证据,给储户合理的解释,更重要的是给储户一定的心理安慰,从而对银行的服务产生信任感。

    但遗憾的是,银行不肯派出客服到现场处置,加重了储户的猜疑,逼出了储户的“智慧”。从法律关系上讲,银行和储户之间存在着合同关系,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需要承担约定的义务。我们的银行也一直声称要把客户当作“上帝”,要给予客户最优质、贴心的服务。但具体到实际的操作中,银行的服务理念始终没有到位,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在如今的中国,银行是最赚钱的行业之一,但其提供的服务始终与其行业地位不相适应。在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的今天,这一短板还难以威胁到银行的生存。但如果长此以往,最终吃亏的还是银行。事实上,储户的“智慧”我们都懂,面对银行“嫌贫爱富”的不合理的规定,储户会取了又存,规避数额的限制,面对银行恶劣的窗口服务态度,储户会频繁存储霸占柜台,诸如此类,都是储户的无声反抗。但愿银行能够从储户的“智慧”中读出隐藏在其后的信息,及早作出合理的应对。不然,终究会失去储户,自毁前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