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上海电影节第十一届野草莓末世凶煞科洛弗档案娱乐 |
分类: 无聊影话 |
2008第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私生活6.17末世凶煞野草莓
06.17 阴有雨
《末世凶煞》Cloverfield
曲阳影都
15:45
上座率:9成
评价:B-
影片
2008开春的话题作,虽然已经出了DVD和蓝光,而且舒琪的那篇“烂+烂=烂”的影评也看过了,但它丝毫没有减低我的好奇心。最好奇的是,难道他们真的敢用DV的东西在大银幕上玩?难道那个自由女神像的头被干掉的海报纯粹是唬人的?所以,当我确定知道电影节会上这个片的时候,就放弃了看碟的打算,想要留着机会去戏院里真正体会一次这部今年最神秘的电影。
以下内容含有影片剧透,若未看过电影,请勿再看下去,以免影响观影感受。
这部影片确实有很有多故弄玄虚的地方,而且有些地方非常无聊,比如故意弄一些被擦掉的影像和机器被震的时刻,这种真实感虽然看上去是对的,但其实对观众并不太有效,因为片中突如其来的灾难造成的心理冲击,观众已经可以Buy了,弄上那些东西,真是弄过头,反而给自己减了分。影片后半段至少有三个地方让我觉得是可以收尾了,但编导不断继续,直到最后弄一个跟《女巫布莱尔》差不多的留言,更显得不高明了。
老实说,这个片的部分场面和构思还算挺吸引人的,因为编导制片还是尊重观众的,首先,所谓的DV,仅仅是一个称号,成片的效果跟胶片质量相同,也就是说,从摄影机里出来的影像并不粗糙到无法观看。其次,该给观众看的大场面一个不少,包括怪兽出击、纽约被毁、地铁怪物、大桥断裂、数次大爆炸等,在大银幕上都能看得清楚(即使摄影机非常晃动)。至少,在戏院里看,你会觉得它有点唬烂,但很容易被一些场面爽到,作为好莱坞以小搏大的最新例证来说,这点它做得毫不含糊,就够了。说一句不算贴切的话,假如罗伯特·蒙哥马利活在现代,也许他早就弄这么个片子了。
现场
中午有个饭局,一直聚到近两点,离开晚上准备看的《野草莓》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今年电影节15:45安排的电影都不怎么令人满意,为了打发这垃圾时间,决定从上海西南角的上海影城,去座落在上海东北角的曲阳影都,看《末世凶煞》。由于此前去过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参加活动,因此对地铁一号线换八号线的便捷印象深刻,于是想到可以去曲阳看一场,然后再通过地铁赶回在西南角的上海影城。由于《末世凶煞》的正片时间只有73分钟,因此隐约觉得这是有可能实现的。
送完了客人之后随车到了地铁静安寺站,至人民广场站换八号线,此时是14:30,开始计时。出乎我意料的是,当我以正常的速度出曲阳路站步行到曲阳影都门口,并迅速根据guleo2000提供的黄牛票价格以15元成交后,看表才14:52。这坚定了我觉得可以在18:30之前返回上海影城的信心。
曲阳影都的电影节展映表上充满了“满”字,入场之后发现包场是客满的主要原因,能够在工作日而且下着雨的下午拥有近9成的上座率,这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现场以中老年观众为主,其中一个绿衫阿姨还跟她当志愿者字幕员的女儿隔着座位对了话,女儿说这是她唯一一场不用打字幕的片子。此片是台湾公映版内嵌中文字幕。
除了好奇在大银幕上如何弄这个POV之外,另外一个驱使我要在电影节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内观众是否能够接受这个片子?论坛上一堆人讨论的呕吐感在现场倒没有发生,不过开场半个小时之后,大量坐在前3排的观众逃往后面寻找座位,肯定是晕了。影片其实一直吸引着观众,直到第一次四个主角进入地铁这场,节奏稍稍慢了下来,才有十几个观众退场,而更多的人怀着好奇心看到了最后。
观众普遍对最后故意的录像带卡壳不满,情绪一直受到影响,影片结束了,大部分人仍不相信这竟然就是结局。坐在我身边的一个阿姨反复地说:这个片子内容还可以,就是拍得不好,是新闻的拍法。而更远处,三个女生从一进场就开始讨论影片的宣传手法,看的时候也是十分兴奋,当然,看到片尾也楞了几秒。曲阳影都这个厅音响还算不错,环绕声营造出了大量惊悚效果。看完之后跟同事通了短信,他问我是否有呕吐的感觉,我说没有,但眼睛有点痛,因为从头至尾的狂晃,让看字幕的眼睛太累了。这个片,假如没看过的,还是推荐去戏院看一次,因为可以感受到很多乐趣。
《野草莓》Wild Strawberries
上海影城二厅
18:30
上座率:7成
评价:A
影片
大师伯格曼的1957年经典,讲述老医生的一次授勋之旅,也是他进行人生反思的心灵之旅。人生到
了某个阶段,自然而然会做老医生做的梦、想老医生想的事,在内涵上,影片几乎已经做到了通透
,看不看得透,就要看观众自己了。现代人虽然做不到老医生的马车棺材梦,但初恋情人被横刀夺
爱、父母亲成为永恒记忆这种也许应该多会遇上。
电影技巧上,以这次新看为例,大部分还是来自于舞台剧的戏剧效果,比如灯光的运用、老医生第
一次与碧比安德森的对白以及老医生面对三个年轻人献花时的四周突然暗场等。而在画面上,伯格曼的黑白片中有着最完美的两个人物同时出现在景框中对话的构图,这次看真觉得美不胜收,老医生查女病人、老医生跟儿媳妇,碧比安德森在楼梯哭时等,每个镜头都是视觉享受。
现场
从曲阳影都看完《末世凶煞》,立刻下电梯赶回八号线,到人民广场再换乘一号线,到徐家汇站时连17:45都不到,轻舒一口气,买了面包,穿越交大校区,来到上海影城。进入二厅,看到了坐在中间的朱博士,这大概是他电影节的第一场电影了,现场还有十八mm和pauline同学。坐在我身后的一个女孩,在开场前一直跟人打电话,当影片片头一出,她就立刻退场了。看完大师电影,现场没有掌声,估计除了一些文艺片老鸟之外,大部分的观众是冲着伯格曼的名气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散场时听见一个女生对另外一个女生说:某网站上牛人多,一定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看来今后搞大师影展,最好还能有个座谈会什么的。《野草莓》的中文字幕确实翻译得不怎样,而且现场的字幕几乎从未与对白同步过。
从《世界电影鉴赏辞典》上的一篇文章,到一盒录像带、再到上海戏剧学院的图书馆放映、CC的D版D5至D9,最终到伯格曼的电影能够真正来上海放映胶片(而且片目之多超过了上半年举办的其他电影节的同类型展映),想起这10多年来的种种,太多机缘巧合,才能最终出现这个结果。是否看全这次来的伯格曼电影,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真正喜欢伯格曼或愿意亲近他的影迷,能够走进电影院,看全或者因为排片不佳的关系而看到大部分伯格曼的电影,想到伯格曼能与他们在戏院里相会,才是最开心的事。
电影节同城志
berlin发现上海影城关于《迷失》的文字简介存在严重错误。
pauline在影城二厅18:30看了《野草莓》,她认为影片的意识流像C罗的传球猛射。
guleo2000在沪北以15元两张的价格与黄牛成交了18:30《如月疑云》。
rong_xing回忆上周六看《幸福》时,旁边的观众居然从头至尾自言自语解读剧情。
朱博士看了影城二厅的《野草莓》,他实现了大半辈子的梦想:在电影院看伯格曼的电影。
十八看了影城二厅的《野草莓》,他认为今天看片路上没有下雨是因为伯格曼的保佑。据他目测,现场观众有9成左右。
g9421在柯达四厅看《幸福》(上座率3成),觉得看似温情,实则绝望,中途有若干观众退场。后面的《血色黑金》几乎满场。
sleepless_cowboy在万达看了18:30的《爱晚情》(上座率2成),发现这竟然是《布莱希特最后的夏天》导演的作品,但对片中老头对几个YY对象的长相不敢恭维,减低了他对此片的好印象。
didajohn在和平四厅看了20:45的《精英部队》(上座率7成多),中途退场观众不少。
小韩看了世纪大上海18:30的《一百个钉子》(上座率3成),现场至少一个观众瞌睡过两次。转战国泰看了20:45的《夜色无边》(上座率7成),现场的老外看得投入,但中国观众却觉得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