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7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私生活6.16八部半

(2007-06-17 12:03:05)
标签:

上海电影节

第10届

八部半

红胡子

费里尼

分类: 无聊影话
 
2007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私生活6.16八部半
 
 
 
这也许是除了2005年之外,最空闲的一个电影节开幕日。假如不是因为在电影节审片时已经看过了《彩虹女神》,今天上午也许会赶往上海影城看一场。但假如没有参加电影节审片的话,也许影城上午就不会排《彩虹女神》了。昨天晚上准备在网上查一下上午有什么国产片可以看,结果却发现今天上午上海影城七厅的《塔铺》,竟然去年也参加过展映。

下午三点,乘车去了超级电影世界4厅,费里尼的《八部半》成为了我的本届电影节开幕片。在车上,与《八部半》有关的记忆一下子涌出:

1996年,电影101工作室成立后不久,从上海戏剧学院的一位老师手上借到了一盘《八部半》的录像带。信号很差,画面模糊不清,声音更几乎失真,而且没有中文字幕。看了20分钟就关机。

1998年秋,在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一楼的放映厅付了5元钱,看到了LD版的《八部半》。138分钟看下来,呆坐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因为终于意识到,我最喜欢的导演名单上,必须增加一个名字:费里尼。这两次看似矛盾的观影经验,也许正是来自电影101工作室那两年来的耳濡目染,使一个原来只对好莱坞电影和港产片热衷的少年,彻底投入到艺术电影的怀抱。当然,喜欢此片的更为私人的原因是,费里尼的这部电影竟然能拍到许多年来一些非常个人的经验与想法,仿佛费里尼早已经了解了我。而且贯穿了青春期和成年期。

1999年初,宝莲灯从美国买了盒《八部半》的录像带,帮我拷贝了一盘,有事没事的时候就会拿出来放放,也从来不看英文字幕,光是看画面就已经美不胜收,常常在和别人打电话聊天时看,算是那年的一个习惯。

1999年8月,因为“等待电影的日子”活动,认识了个复旦的发条兔子,他说他有机会去台湾访问,我拿出了刚发的季度奖,通过某人兑换成新台币让他带去:见费里尼就收。半个月后,在机场的拐角处,拿到了与上戏放映质量几乎相同的《八部半》录像带以及其他台北市面上买得到的费里尼录像带。

2000年1月,电影101工作室“等待电影的日子”特别活动——纪念费里尼诞辰80周年免费影展,那些买回来的录像带让许多朋友认识了费里尼和他的电影。《八部半》那场放映是我和Daniya一起主持的,开场之前因为电影101工作室活动经费用尽而说了一段“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这后来成为了本地文青聚会时的一个段子,因为他们觉得这蛮好笑的而且有作秀之嫌,但事实上此后101的放映活动的确中断了一段时间,而且他们不知道的是,当时确实只是有感而发,心情也如《八部半》的男主角一般进退两难、举棋不定。

2001年9月,在网上看到CC版要出《八部半》双碟版DVD,于是让DR帮忙从美国带了一套。本来是准备自己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当拿到手时已是2002年,只能算是新年礼物了。这张碟里最意外的是看到了Sandra Milo的访谈,这也许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DVD花絮。

2007年4月22日,下了一天的雨。在电影节办公室审了一个菲律宾恐怖片和印度传记片之后发现,实习生都回家了,只能让电影节的B小姐帮我找其他片子审。她在片库找片,我在一旁无所事事地翻看总片表,翻了没几页,只觉得眼前一阵晕眩,因为看到了《八部半》的名字赫然在列,极激动地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费里尼安排的,因为他知道,在大银幕上看《八部半》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会有很大的惊喜了,所以他安排了这次意外相逢。此时,也差不多就是晚上八点半。

2007年6月9日,在上海影城拿了一份《电影完全手册》,上面有我为《八部半》撰写的一段200字的介绍文字以及精心挑选的一张剧照。随后走去了超级电影世界,买了《八部半》的电影票。

与《八部半》初遇11年之后的2007年6月16日下午15:45分,我终于在电影院与它重逢。

 

《八部半》 超级电影世界 15:45 上座率:8成
原定15:45开始,但实际上正片时已过4点,广告没完没了倒也算了,但冯小刚的那个反盗版宣传片收尾得极为仓促,更令人惊讶的是,影片的视点极不讨好,观众看了绝不会有愉悦感,这个宣传片基本是失败了。

超级电影世界的放映质量令人发指,几乎从头至尾,银幕画面中间一段全部失焦,放映员也许是认为内嵌英文字幕焦点准确就ok了,造成了几乎失明的放映效果。而字幕员也紧张之极,字幕打得飘忽不定,几乎没有什么准确率可言。当然,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八部半》,足以抵过这一切不满。

之前以为,对于我这样已经看过无数遍的人来说,在大银幕上看《八部半》,不会有太大的惊喜,结果证明我是错的。因为这么近距离地欣赏大师真迹,看见摄影机如此自由潇洒地移动,仿佛观众跟随着的不是摄影机,而是费里尼的魔术棒。正如那个魔术师开场的大笑:让我们逗逗这些可怜的人吧。实在过瘾。

另外,胶片也还是有清晰的地方可以显露出非常细微而且在碟上完全看不到的细节,比如卡丁内片尾的白衣和之前的白衣,在质地上(灯光上)的不同,造成了视觉上明确的心理暗示。影片有三处看得异常激动,第一次就是魔术师的开场,第二次是瓦格纳的音乐在妻妾成群的场面里第一次响起时,第三次是和谐社会集体舞。那些时刻,感觉到自己正在目睹一次伟大的视觉奇迹。

可能是因为慕名而来的关系,此片的上座率居然非常良好,但中途退场的观众也非常之多。散场时响起了零乱的掌声,灯光亮起时看到了不少熟悉的朋友,感觉十分亲切。特别是有两个女孩,身材还保持着10年前初遇她们时的窈窕样,更令人开心。

 

出了戏院后赶往一个同事的婚宴现场,在新郎新娘敬酒过后,迅速和大史赶往上海影城,他买好了《红胡子》的票,我却还未决定到底是看《红胡子》还是《窃听风暴》。到了售票窗口,发现《窃听风暴》已经满了,只能买了《红胡子》。此时,小韩也急冲冲地赶了进来,看到我们之后说:我先去下洗手间。于是,我们在影城大堂里等她,但结果是,她出了洗手间的门,直接进入了影城二厅,我们在大堂等了很久,发现已开场5分钟了,才进场,片头未看到,留下小小遗憾。

 

《红胡子》上海影城二厅 20:45 上座率:4成

之前虽然买过《红胡子》的碟,但这却是第一次认认真真把它全部看完,第一次完整地看就是看胶片,也算不错。看到一半的时候,就发现今天是真正的视觉飨宴,下午的费里尼是想象力的代名词,晚上的黑泽明就是大画家。2.35:1的宽银幕构图、蜡烛(影片重要的视觉象征)、阴影以及从晾衣架上飞越而过、从水井的中部从上而下地摇拍这种炫技式的摄影,都证明了黑泽明的影像同样令人惊叹。而三船敏郎只身退敌的速度感,也只有在黑泽明的电影里才能看到。另外,结构上相当奇丽的是叙述者的倒叙加倒叙,算是影片前半段最具特色的段落。而在人道主义这个煽情主题上,我甚至都觉得斯皮尔伯格是看过此片才有拍摄《ER》的想法的,不信请看刚出道的乔治·克鲁尼,有些角度看真的有点象加山雄三。《东京物语》的两位明星和志村乔在片中友情客串,则是最大惊喜。

这次放映的胶片可能来自上海电影资料馆的收藏,因为是内嵌的中文字幕,这其实对一些老外来说,是噩梦,应该制作一套英文字幕,打在字幕机上,一位外籍女士就因无英文字幕而被迫离场。内嵌的繁体中文字幕应该来自港台。由于《红胡子》并非是黑泽明的最著名作品,因此今晚这四成不到的观众,绝对是黑泽明的死忠了,所以几乎无退场者。放映结束之后,掌声雷动。现场至少有一位男士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观看《红胡子》期间,外滩十八号举行了上海国际电影节“魅力中国”最受欢迎华语影星颁奖典礼,这场颁奖典礼最初的策划人因一个认识了23年的朋友的出席而未到场,他去看了《红胡子》。在那里,电影给了他最好的安慰。

 
 
 


6.16电影节同城志
以下消息综合了电影101工作室主页和旧居烧碟论坛各路好朋友的第一时间报道,特此感谢


77看了上午10:45的影城一厅的《彩虹女神》,身边的女孩哭惨了,却没说自己是否哭了。同场的电影大兵被两个素质不高的打手机的白领搞得心情很糟。

yves认为《异域魔影》“难看死了”,却对影城二厅15:45的大林宣彦的《交换的灵魂》情有独钟(据fanny33fun提供的数据是上座率4成),国泰20:45的《七武士》满座,而且加座也满了,于是他只能回家看好男。

十八觉得超级电影世界的《八部半》放映实在太失败了,今后决定罢看超级放映的任何电影,朱博士竟然在《八部半》的超级电影世界超级差的放映质量里看到了不少彩色画面。tatan统计过,退场人数在50人左右。他同时发现了永华21、22号有此前从未做过宣传的周璇影展。

抱貂:大光明13:30的《怪物小屋》,上座率3成。

rounder:星美三厅15:45《多罗罗》,满座。同场要命的瘦子觉得在小女生中看此片感觉极好,但字幕打得忽前忽后。daer甚至要投诉字幕员。

hongway觉得影城三厅的《红胡子》看爽了他,断了觉得音响开得太大声,居然用耳机堵住一部分声音,看完全片。

uknowhoim在万达观看《无花果的脸》(上座率2成)时巧遇山田洋次,算是惊喜。晚上18:30的《复仇指南》上座率9成。

伟大的btr看了影城二厅下午13:30的《倒霉蛋赫拉克》,评价一般。国泰二厅15:45的《服务生之死》上座率9成以上,评价也很高。国泰的《艾维瓦,我的爱》上座率6成。

daile看了电影节开幕电影《跟踪》,觉得一般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