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博物馆】圣母殿、台骀庙、难老泉亭

标签:
365晋祠圣母殿台骀庙难老泉亭 |
分类: 景点 |
09 圣母殿及宋代彩塑
位于鱼沼飞梁之西,后依悬瓮山主峰。据明嘉靖《太原县志》及殿内脊檩题记,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年~1032年),崇宁元年(1102深两间。大殿采用“减柱法”营造,内外共减16根柱子,以廊柱的檐柱承托殿顶屋架,使前廊和内殿十分宽敞。大殿正面8根檐柱上的木雕缠龙是宋式建筑现存孤品。大殿副阶斗出两跳,华头外延假昂头,殿身斗出三跳,两华一下昂,上加昂耍头。殿柱侧脚升起显著,檐口线从次间上翘,屋顶檐口形成富有弹性的曲线圆弧,是典型北宋建筑风格。
殿内有宋代彩塑43尊,除中央龛内的2尊小像为后补外,其余均为原作。主像邑姜,凤冠蟒袍,仪态庄重;其余42尊塑像分立于圣母两旁。其中侍女像33尊,宦官像5尊,女官像4尊,均大如常人。这些人物,或奉梳妆洒扫,或侍饮食起居,或献音乐歌舞,或掌文印翰墨,造型各异,神态逼真。殿外门额上、檐下有4块壁画,绘有人物40余人,中绘圣母邑姜手持圣旨,左右众侍女各持宝伞、宝扇之类,众人脚下腾云,作下界出巡状。壁画线条流畅,其绘制年代待考。
10 台骀庙
位于圣母殿南侧。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创建,清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屡有修葺。台骀,古代金天氏后裔,承父业治水有功,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汾水之旁建庙祭祀,尊他为“汾水之神”。庙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前廊深1.25米,用三踩斗。悬山顶,素瓦,雕花绿琉璃脊。殿内中央神龛上,供奉金饰木雕台骀坐像,像系明代遗物;左有土地神像,右为五道神像。
11 难老泉亭
晋水发源于悬瓮山下,经难老泉流出。据《水经注》载“其渎乘高东北注入晋阳城”,又载“东南出城注于汾水”。宋嘉祐五年(1060年),又将晋水分为海清北河、鸿雁南河、鸳鸯中河、陆堡河四段,以利灌溉。难老泉,位于水母楼前,是晋水的主要出水处。泉水从地平线下约5米的断岩中涌出,盛时平均每秒流量为1.8立方米。古人以《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佳句命名为“难老泉”。泉水出口处砌石,深7米,径5米,周建栏栅。泉水涌入智伯渠,清澈晶莹。“难老泉声”为晋祠内八景之一。难老泉亭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年~560年),明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重修。亭为八角攒尖顶,径8米,施五铺作斗,补间二朵,中悬龙首状雷公柱,绕以两周垂莲吊柱。亭内悬有傅山所书“难老”立匾等。
后一篇:【太原纯阳宫】常展唐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