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排痰

(2012-02-12 16:36:48)
标签:

杂谈

   排痰:
                  毒素只会同气相求的停留在固定的经络中。痰却会在体内各个经络中流动游走滞留,从而阻碍各条经络的气血运行,带来许多疾病。一般很难判断痰在体内的具体位置。

                  痰为水山蹇(jian3)卦,用《易经开方》里有详细的介绍。饮食中坎卦和艮卦的东西同吃,容易生痰。脾的运化功能强,则生痰少或者不生;脾的功能差,更易生痰。所处的环境中水气多的话,人也易生痰。人的生日里六气中含有少阳相火、太阴湿土(更容易)的人容易生痰。
                  排痰的方法很多。
                      
                  一般情况下,用甘草(捣烂)外贴右侧丰隆穴(络穴)排痰最通用简单方便,丰隆穴能够感受到体内痰的气息,不论痰在哪里。排痰效果因个人体质不同而时间快慢不同。适合任何人使用。
                  胃经排痰:山药(药引)炖牛肉。

                  脾经排痰:水芋头或者莲藕或者木耳炖生晒参
                  肝经排痰:海带炖鸡。
                  肺经排痰:丝瓜炖枸杞。
                  肾经排痰:山药炖西洋参。
                  胆经排痰:紫角叶炖何首乌。
                  心经排痰:芦荟炖蹄筋。
                  肠胃排痰: 萝卜
                  其中的药引一般都是具有粘丝丝特性的食物。各卦象的人可以在自己卦象的食物中寻找有这种特性的食物作药引。食物排痰因为有胃的过滤,显效没有外贴穴位快,一般至少需要吃一周以上。最好每次(比方每周)只排某一条经络的痰。所谓药引是指可以将主要治病的药气带到病灶处的东西.前面的药引都是粘丝丝的,可以将补益的食物之气带到该条经络中痰所在的位置,通过补益该条经络痰所在地的正常经络气息,当病灶处的能量足够多时就把痰排出.
                  (本段为开心同学整理)

 

。。。。。。。。。。。。。。。。。。。。。。。。。。。

痰多不要怕,此处有真法
                  不生病的智慧4
                    药物:甘草
                    穴位: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

体内湿气重怎样祛除!!!春暖花开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湿邪不去,吃再多的补品、药品都如同隔靴搔痒,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甚至恶性肿瘤,其实这些病都跟湿邪、痰湿有关。
                    
                  1800多年前,东汉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中说:“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寒在骨髓。”就是说发烧的人虽然体温很高,身上反而感觉寒冷想多穿衣服,表明体内寒气很重,寒邪都到骨髓了。此时再用抗生素等寒凉药物输液消炎退烧,会把外在的一些寒湿之气直接带进体内。(我们不都是这样做的吗?)
                  张仲景是《伤寒论》的作者,在他那个时代人们忍饥受冻,疾病以寒邪为主,用热药就可以直接对治。如今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单纯的伤寒已经很少见了,反而是外寒跟内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湿邪。真正的寒症并不多见,主要是以湿邪为主。湿为阴邪,遏伤阳气,阻碍气机。换句话说,阳虚的时代是湿邪在作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
                  现代人是生活在一个冬有暖气夏有空调的环境中,对四季的感觉越来越不分明。夏天该出汗的时候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冬天烧暖气,穿件单衣还冒汗,阳气外越,藏不住精气。(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人体在这种环境的状态下最容易生病,皮肤开合的功能下降,抵御病邪的能力越来越差了,极容易导致体内湿邪堆积,造成阳气虚衰。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
                        
                  酷暑时节,人们贪图冷气,爱喝冷饮,爱吃凉菜。一杯冰镇啤酒下肚,从里到外、从头到脚都透着凉快劲儿。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大的隐患。
                  每年七八月份叫长夏,此时湿气当令,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湿在中医里又叫“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喜燥恶湿,所以脾气在七八月的时候最旺盛。如果长夏湿气过盛,就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它的特点是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还有的人喜欢吃猪肉,猪肉性味咸寒助痰,肉吃多了也能导致痰湿,如果感觉体内湿重,最好坚持吃一段时间的素食;长期吃电饭煲煲的大米饭,也容易造成体湿。体湿的人可以用薏米红豆汤或锅巴来解决。喝上一阵子薏米红豆汤之后,再喝小米粥来补补脾胃,久之脾健,湿自化。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