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望远法恢复视力
(2012-02-08 15:02:58)
标签:
转载 |
恢复视力
2010-07-11 11:43:33 作者:董新建 来源:国际明目网 浏览次数:135 网友评论 0 条
该法具体适用范围如下:
二、远视.远视人通常由于眼轴短,无论看远或看近,物像均落于视网膜后,致使其看远不清楚,看近更不清楚。通过练习此法,使远视力提高后,其近视力也会得以相应提高。而且,在一尺处练习此法时,还可直接锻炼近视力。
三、散光.散光通常是由于角膜面不够圆,或不够光滑引起。表现为视物重影,看远和看近均不清楚。练习此法后,可使重影现象减轻或消失。因为眼睛有自我优化、自我组织的功能。
六、花眼.花眼意味着眼睛老化、晶状体弹性降低,表现为看近困难。练习此法,可增强晶状体的弹性,既提高远视力,又提高近视力。而且,在一尺处练习此法时,还可直接锻炼近视力。
七、白内障.白内障通常由晶状体混浊所致,且往往与眼睛老化有关。许多患白内障的老人练习此法后也感到效果较好。
八.其它一些视力问题如低视力、飞蚊症等.
那么,视力又怎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显然,选准望远目标是进行望远练习的基础。其标准应以在某个较远距离感到该目标既非全部模糊,又非全部清楚为宜。如果望远目标全部模糊,则会由于练习难度过大,很难产生成就感,而易受挫折;如果望远目标全部清晰,眼睛就会因为原有视力足可轻松胜任,而不再使之提高。这正如,擅长100米跑的人,平时老跑100米,从不锻炼跑200米、500米,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也做不到擅长200米或500米跑。
因此,望远目标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我们可以把它的模糊度分作三个层次: 轻度模糊:感到该目标少部分模糊,大部分清楚。
中度模糊:感到该目标一半模糊,一半清楚。 高度模糊:感到该目标大部分模糊,少部分清楚。
不过,凡正规训练都应有计划、有规律的进行。不能想练就练,不想练就不练。否则,效果就不会得到保证。因此,做望远练习时,还应对望远目标作进一步的要求。
为便于长期坚持,正规的望远练习通常于室内进行。而室内望远目标则宜采用英、汉等文字而感方便。且望远目标宜为静态,而非动态。因为静态目标有利于精神集中。
望远目标还有一种特殊的、暂不公开的设计法,这种设计更科学、更有利于眼睛,并将首先应用于数字健视的教学中。
望远练习不仅要专门计划一定的时间去进行,还应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随时随地去做。这时的望远目标仍宜把静态的文字作为首选。如学生在课堂上,可有意识的在不戴眼镜的情况下,去分辨黑板上的字;成人在家中或办公室,抽空看一会儿窗外几十米或几百米外某建筑物上不清楚的字。(2006年9月3日编辑)
做好望远规划
场所 通常位于室内,如客厅、卧室、走廊。这样有助于望远练习得以长期坚持,风雨无阻。
光线 练习场所应保持光线稳定。这有利于对不同时间的望远感受进行对比,及时掌握视力的变化。通常晚上日光灯的光线稳定。每天都差不多。而白天的光线易受天气好坏的影响。如在阴雨天,即使室内开着灯,光线也往往和晴天差很多。因此望远练习适宜于在晚上进行。 距离 望远距离和望远目标可以互为设计依据。原则以在望远距离处感到望远目标部分模糊为准。既可依据望远距离调整望远目标的大小,也可根据望远目标调整望远距离的远近。 望远距离依据练习者的视力及望远目标的大小等综合状况,可近在一尺,远在五米之外。
时间 本方法提供了一个时间安排模式。但练习者从第一天练习开始,就应对此模式进行尝试着调整,使之符合自己眼睛的耐力状况。 初期的练习时间也可以这样掌握。每一遍望远时间均以第一次眼睛不眨、凝视目标的最长时间为准。在一次练习中望远的遍数可依据每天练习次数而定。 通常每天练习1-2次即可。若每天练习1次,那么在这一次练习中,就尽量多练几遍望远。若每天练习2次,那么在每一次练习中,望远的遍数可适当减少。在以后的练习中,随着眼睛耐力的提高,要在不减少一次望远总时间的前提下,把一次练习中的多遍望远逐渐合并为一遍。 眼镜 戴眼镜者在练习时,无论近视度数高低,最好取下眼镜。因为戴眼镜看远纯属多此一举。只是看同一目标时,戴眼镜比不戴眼镜的练习距离要远,戴足度眼镜比戴低度眼镜的练习距离也要远。若是戴远视眼镜进行所谓远雾视训练,其实只要在不戴眼镜时把看同一目标的距离加大就行了。 戴隐形眼镜者,如感取戴眼镜麻烦,也可戴眼镜练习。不过,若伴有散光,因为眼镜已对散光有纠正作用,这时,若戴眼镜练习,散光可能无法纠正。而对于近视,因为眼镜的纠正能力有限,若需看清更远时,仍需晶状体进一步变平或眼轴进一步变短,故对近视仍有治疗作用。 视差 若双眼视差较大,练习望远时,应遮盖好眼,先训练差眼。若两眼同时训练,有造成视差拉大的可能。因为两眼同时看远时,很可能是好眼在看,而差眼却在偷懒。如果视差较大,容易导致斜视或弱视。 若双眼视差较小,也可同时训练两眼。但需防止视差拉大。
参考定义: 视差较大:用对数视力表检查时,双眼视差为两行以上。 视差较小:用对数视力表检查时,双眼视差不超过两行。
运用清晰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温习一遍这个故事。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gou]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zi],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mao]悬虱于牖[you,窗户],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jin]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fu]膺[ying]曰:“汝得之矣!”
在这个故事中,纪昌首先把第一步功夫--不眨眼练了两年。接着他又用了三年练习第二步功夫--“视小如大,视微如著”。最后纪昌终于成了一名神箭手。
而在数字健视中,则从一开始就同时练习上述两部功夫。
目前,参加或体验过数字健视课的至少已达两百多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可在第一次练习中,体验到短暂的目标自动清晰现象。凡坚持练习者,目标清晰时间会自动提前并延长,直至在整个看远过程中目标都会保持清晰。还有一部分人在望远时,不仅感觉到目标清晰了,而且感到目标变大了,甚至变大好几倍。这正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的体现,也是望远练习中的清晰规律。
因此,不仅故事中的纪昌验证了老师飞卫的超级健视理论,数字健视的实践也初步证明了这一点。
并且,古人思想淳朴,用心专一,在历经五年的苦练眼力之后,完全有可能把虱子看成车轮那么大。由此看来,纪昌学射的故事也许并非虚构。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好清晰规律?
第一、尽快找到清晰感觉。在练习的第一天,通常就会有短暂的目标清晰现象。如果在第一遍望远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可能说明望远距离较远,或目标较小,造成练习难度过大。所以,不妨在下一遍练习中,调近望远距离或调大望远目标,再试一下。经过多次调试,就会找到清晰感觉。
第二、使清晰时间提前并延长。通常这种情况会自动出现。否则,就说明练习中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可能存在的问题有:1.因当天或最近活动较多引起身体疲劳,或用眼较多引起眼睛疲劳,使得精力不如以前。2.精神集中度不如以前。当精神不够集中时,眼睛会更多的注意目标的周围,使睫状肌在精神集中时的舒张强度得以降低,从而降低望远效率。3.以前的练习强度过大。4.白天练习时光线变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