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你的自信
○ 若梅
一次,我和一位著名的心理学专家谈天。他突然问我:“你读书的时候数学成绩好不好?”我直言相告,不好!“为什么不好?”我谈起,上学的时候很怕数学本上的红叉叉,每个红叉叉都让我觉得很难堪,因为老师会让我们错题的同学都留下来,把错题改好。可我老是紧张,会越改越差,老师的态度就越来越急。每一次,我都哭得伤心极了,而那时我的脑子里只有一团糨糊。我对那位心理学专家说:“想知道我的数学差到什么程度么?告诉你,直到今天我买东西不会算账,找错钱我也不知道。”“从小你就认为自己不是学数学的材料,以后数学就离你越来越远了。”我笑着点点头,再点点头。
那位专家告诉我:“并非你不是学数学的材料,成绩不好是因为你失败的次数太多了。一次次失败会一点点瓦解你的自信心,自信心的丧失才是问题的所在。”记得他举了个好玩的例子:一个人在聚会上大唱卡拉OK,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理会他,大家吃东西聊天,就连一个最简单的反应也不给他。有三次这样的经历,他以后绝不会再唱了。他会怀疑自己唱歌的能力,他会觉得自己很丢人。相反呢,无论他唱得怎样,每一次人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每个人都称赞他唱得很好,他就会感到大家喜欢听他的歌,甚至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去努力改正他的不足,让自己日趋完善。
自信心是在哪儿丢失的,听懂了么?对了,自信心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丢失的,要想让自己学有所成,就要避免不必要的失败。比如我,当年如果不把红叉叉看作耻辱,而是把改错题看成一个再学习的机会,结果会怎样?至少不会时至今日我买东西不会算账。再比如,成绩暂时落后、考试失利、名次靠后,甚至遭到父母的责骂,这都可能瓦解你自信心,此时,若是没有强劲的心脏,让懦弱占了上风,你很快就会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材料。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再想努力赶上就很难了。
中国的父母和老师,很有些“小气”。他们很不愿意在孩子有了哪怕是一点点进步的时候鼓励孩子,这不公平。这其中有中国古老的观念在作怪,也有害怕孩子骄傲的担心。这有待于成年人去改变自己的观念,但是,我们既然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就可以对自己好一点。特别是当自己遇到麻烦,自信心受到打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对自己好一点——
期中考试排名落后,能不能不去看那倒霉的座次,而是看到——排名虽然不靠前,可分数比开学考试时还多了2分。要鼓励自己!
作文分数让人脸红,老师却一定要你把本子交给家长签字,多么尴尬丢人的事情!当你把本子递给老爸,准备好挨骂的同时心里一定要想:打篮球的时候,那个女孩还叫我迈克.乔丹呢!要鼓励自己!
犯了错误被老师批评,一定会特别沮丧,自己真有钻地缝的感觉。挨批时想想自己曾经有过的风光。要鼓励自己!
我不是在提倡阿Q精神,我是在教你如何找回自信。因为,自信对我们实在太重要了!
自信—珍爱自我
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依赖他人来证实,那只能是他人的价值。珍爱自我容易被人误解为自私自利,现实社会中再三强调的是:“爱他人、爱集体、爱老师、爱长辈……。”爱,对于任何人都是需要的,为什么不能珍爱自己呢?对自我就该轻视吗?
珍爱自我—意味着根据自己的意愿将自己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而予以接受,自爱的能力是你用来审视自己所有的一面镜子,如果你总是厌恶自己,心理上把自我价值否定了,别人会爱一个无价值的人吗?珍爱自我,就是要选择积极的自我形象。在镜子面前,你要肯定自己的身体,即使某些特征确实令自己不喜欢,如果能改变则想法改变。不能改变,你要把这些看做为自然的、正常的,不加抱怨地接受自己。你要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世界上没有天生的能力,即使你学习成绩比别人差,那也不是自己不聪明,而不过是需要在这一点上比别人多花些时间,在另一点上完全可能比别人少用时间。你要承认自己的社会活动能力,当某些方面确有人超出你了,那不是你的价值问题,而是你的选择问题。抱怨自己是一种无益的行为,这样会妨碍你直正地生活、促使你产生自我怜悯,最终削弱你的自信心。
自信—赞许自我
别人的赞许的确能使人高兴,产生进步,但没有别人的赞许就忧心忡忡,闷闷不乐,就会失去信心。如果总是寻求别人的赞许就相当于在说:“不要相信自己,先听别人的意见如何”。发展下去就会逐步怀疑自己,越来越受到别人的支配。
自信就要培养自我赞许的观点,并不为他人的意见所左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一个误区。明明学校应该培养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能力,但在现实中往往把好学生固定为“听话”、“不调皮”、“懂规矩”、“老实”等一种模式,其实,许多爱学习的学生自信心反而不高,他们主要依赖于“标准答案”,“老师的肯定”,“规定的格式”。这种对别人赞许的渴望作为学习的动力,可以得到“高分”,不一定获得“高能”,这样的教育类似于一条“教学装配线”,“产品”缺少独立思考,不敢自我发展,养成一种惰性。因为按照别人的要求行为总是更为简单、稳妥,而一旦走上社会自主择业,就暴露出弊端。
培养自信心,就不要依赖别人的赞许,当你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当你决定选择一种行为,别人反对,也不要感到沮丧。因为那是一种自然现象,别人也不是啥都看得远、懂得多。
伊索寓言有一个故事:父子二人赶驴到集市去,途中听人说:“看那两个傻瓜,他们本可以舒舒服服地骑驴,却自己走路。”于是老头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又遇到一些人说:“这儿子不孝,让老子走路他骑驴。”当老头骑上驴让儿子牵着走时,又遇到人说:“这老头身体也不错呀,让儿子在下面累着。”老头子只好让两人一起骑驴,没想到又碰到人,有人说:“看看两个懒骨头,把可怜的驴快压爬下了。”老头子与儿子只好选择抬着驴走的方法了,没想到过桥时,驴一挣扎,坠落河中淹死了。这则流传已2500年之久的寓言,提醒我们必须学会有主见,掌握自己的命运,因为你无法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或赞许。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观点,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尊重,期望获得荣誉,因为这些可以令人精神上受到鼓舞。但是,人在奋斗过程中,真正有作为的事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需要创新。理解是具有滞后性的,如果不培养自我赞许的意识,就无法自我肯定,就坚定不了决心和信心,失败就随时“恭候”着你。
自我肯定,创造自信
谦逊是人之美德,不谦逊的人,不受人们拥戴的人是办不成事的。但不能不相信自己,不肯定自己的智慧和作用,时时感到自卑,在微小之处都会体现一种自我否定的思维方法,因而会极大地影响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成功。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肯定的练习,才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期望。
自我肯定可以默不作声地进行,也可以大声说出来,还可以在纸上写下来,甚至可以歌唱或吟诵。每天坚持进行有效的肯定练习,就能逐步抵消许多年的思想习惯。可以这样说
“在我所从事的领域,我是出类拔萃的”;“我有足够的时间、能力、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谁说我比别人差,既然我们考入同一个学校,就证明我不比别人差”;“每天我都激励自己去实现人生目标”;“我建立了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我找到了自信、热情的自我”等。
当然,在肯定自我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对自己过失的否定,要始终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运用自我肯定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始终要以现在时态而不是将来时态进行肯定。例如,应该说:“我现在很幸福”,而不能说:“我将来会很幸福。”
(2)始终要在最积极的方式中进行肯定。肯定所需要的,而不是不需要的。不能说“我再也不偷懒了”,而是要说“我越来越勤奋,越来越能干了。”这样做可以保证我们总是创造积极的思想形象。
(3)一般来说,肯定词越简短,也就越有效。一番肯定应该是一番传达出强烈情感的清晰陈述,情感传达得越多,给人的印象越深,如“我真棒!”。
(4)在进行自我肯定时,尽可能努力创造出一种相信的感觉,一种它们已经真实存在的感觉。
战胜自卑方案
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你不妨将自己的兴趣、嗜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一比较。通过全面、辨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遭到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态度应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转移注意力。
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老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感将强化你的自信,驱散你自卑的阴影,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和紧张。
对自己的自卑进行心理分析。
这种方法可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进行。具体作法就是通过自由联想和对早期经历的回忆,分析找出导致自卑心态的深层原因。并让自己明白自卑情结是因为某些早期经历而形成的,并深入潜意识,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心态,而实际上目前的自卑感是建立在虚幻的基础上的,与自己的现实情况无关,因而是没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瓦解自卑情结。
用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
其实,看一个人有没有价值,根本用不着进行什么深奥的思考,也用不着问别人,有人需要你,你就有价值,你能做事,你就有价值。你能做成多大的事,你就有多大的价值。因此,你可先选择一件自己较有把握也较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做成之后,再去找一个目标。这样,你可不断收获成功的喜悦,又在成功的喜悦中不断走向更高的目标。每一次成功都将强化你的自信心,弱化你的自卑感,一连串的成功则会使你的自信心趋于巩固。当你切切实实感觉到自己能干成一些事情时,你还有什么理由怀疑自己的价值呢?
从另一个方面弥补自己的弱点。
一个人有着多方面的才能,社会的需要和分工更是万象纷呈。一个人这方面有缺陷,便可从另一方面谋求发展。一个身材矮小或过于肥胖的人,可能当不成模特和仪仗队员,可是这世界上对身材没有苛刻要求的工作多的是。一个人只要有了积极心态,对自己扬长避短,将自己的某种缺隐转化为自强不息的推动力量,也许你的缺隐不但不会成为你的障碍,反而会成为你的福音。因为它会促使你更加专心地关注自己选择的发展方向,往往能促成你获得超出常人的发展,最终成为超越缺陷的卓越人士。这方面的著名事例数不胜数,如身材矮小的拿破仑、身短耳聋的贝多芬、下肢瘫痪的罗斯福、少年坎坷艰辛的巨商松下幸之助、霍英东、王永庆、曾宪梓,这些人要么有自身缺陷,要么有家庭缺陷,但他们都成了卓越越人士,都从某个方面改变了世界。
推翻内向的自我形象。
每个人都应该是自己的主宰,做自己人生的导航员。没有谁比你自己更能决定你的命运。因此,你个性内向与否,那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安排,而是你自己的决定。当你认定自己性格内向时,你便赋予了自己内向封闭的自我形象。而一旦这一形象标签进入你的潜意识,它又反过来引导约束你的行为。对自己的社交缺交信心的人,不妨将自己从记事以来所认识的朋友都罗列出来,你会惊讶于自己竟有这么广泛的交际。特别是要多想想你的那些好朋友,既然你能与那么多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深厚的友谊,也就足以证明你并非性格内向,不善交际了。
增加自信的自我训练方法
1) 把曾经让自己窘迫、担心、惧怕的事记下来,找出对策,利用镜子每天对自己进行针对性激励。
2) 确定改善的目标,然后逐步分解目标,一件件地尝试做。
3) 心中树立一个理想形象,适当进行行为预演。
4) 对心中惧怕、崇拜的人,进行强化自己的训练,见面径直挺胸向他走过去,说话时看着对方的眼睛。 5)
遇到对方发火时,强迫自己沉默。
学会爱自己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接到类似这样的电话了。
“我很不快乐。”一位年轻的女孩的声音。“为什么呢?”“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做事总做得不够好。”“你能说说是哪些事吗?”“比如这星期有门课程的论文我写了,但担心自己写不好。老师要求课堂上进行答辩,我非常紧张,觉得自己答得一团糟。但是,班上的同学却觉得我回答得还挺不错。虽然这样,但我仍觉得很沮丧”
每每这时,我总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懂得爱自己吗?
生活中,类似于这位朋友这样,因对自己不满而陷入痛苦的现象太常见了。我们常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他们很不喜欢自己,因为自己的容貌没有他人的好看,身材没有他人的健壮,能力没有他人的出众。他们觉得自己做人很失败,希望自己能成为别的任何人,就是不想做他们自己。这几年,报上还常有这样的令人痛心的消息,某某大学生因为恋爱,某某中学生因为不堪考试重负,动辄自杀。不禁令人扼腕痛惜和惊叹:才刚刚站在人生的起点,就如此轻易放弃自己的年轻生命,他们懂得爱护自己,珍惜生命吗?生活中,还有更多诸如此类毁己伤人的悲剧,不禁让人深思:一个连自己都不能接受的人会爱自己吗?一个不懂得爱自己的人,会真正懂得去爱他人爱这个世界吗?一个内心阴暗,对自己都不喜欢甚至放弃的人,看待这个世界会蒙上多厚一层灰色,他们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
上面这位朋友告诉我:她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厉和苛刻。不管她取得怎样好的成绩,总是表现出不满意,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她从小心理上有很强的压力,一直觉得自己前面总横着一座永远也爬不上去的陡坡,有很强的挫败感和自卑感。
我不由想到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从小,家庭、学校的教育要求我们学会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父母爱同学爱朋友……我们逐渐知道,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应该学会爱这个世界,甚至包括面对敌人,也应该努力用宽厚的爱去感化那冷漠仇恨的心。但我们却唯独遗漏了那最重要的——我们自己。
假如,在人生的早期没有人教我们这一课,那么;我们现在就要及时为自己补上这一课:学会爱我们自己。
心理快乐六法
精神胜利法。这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卫机制。在你的事业、爱情、婚姻不尽人意时,在你因经济上得不到合理的对待而伤感时,在你无端遭到人身攻击或不公正的评价而气恼时,在你因生理缺陷遭到嘲笑而郁郁寡欢时,你不妨用阿Q的精神调适一下你失衡的心理,营造一个祥和、豁达、坦然的心理氛围。
难得糊涂法。这是心理环境免遭侵蚀的保护膜。在一些非原则的问题上“糊涂”一下,无疑能提高心理承受的率值。避免不必要的精神痛楚和心理困惑。有这层保护膜,会使你处惊不乱,遇烦恼不忧,以恬淡平和的心境对待各种生活的紧张事件。
随遇而安法。这是心理防卫机制中一种心理的合理反应。培养自己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古人云:“吃亏是福”……生老病死,天灾人祸都会不期而至,用随遇而安的心境去对待生活,你将拥有一片宁静清新的心灵天地。
幽默人生法。这是调和心理环境的“空调器”。当你受到挫折或处于尴尬紧张的境况时,可用幽默化解困境,维持心态平衡。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它能使沉重的心境变得豁达、开朗。
宣泄积郁法。心理学家认为,宣泄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和生理需要。你悲伤忧郁时,不妨与异性朋友倾诉;也可进行一项你所喜爱的运动;或在空旷的原野上大声喊叫,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宣泄积郁。
音乐冥想法。当你出现焦虑、忧郁、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时,不妨试着做一次“心理按摩”——音乐冥逛“维也纳森林”、坐“邮递马车”……
自信心的培养
你是否充分相信自己?是否具备从事任何活动的信心?这关系到你是否能适应社会,能否走向成功。对人影响最大的心理缺陷是不自信,社会越向前发展,缺乏自信的人就越不适应。你对自己
的自信水平是否了解,对下面的问题你是否同意,如果你的否定答案超过5个,说明你的自信度低, 易于嫉妒他人。
------成就不是我的主要目标
------对我来说,做一个谦和宽厚的胜利者与取胜同样重要。
------我的成就是不言自明的。
------他人的成功不会诋毁我的成功。
------我所做的工作本身孕含着价值,我并不是为了奖赏而工作。
------我有自己独特的、其他任何人不具备的优点。
------失败不能影响我的真正价值。
------我对自己的评价不受别人的观点左右。
------我相信我有应付困难的能力。
------我很少对自己有消极的想法。
------我正在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我的才干与能力。
自信心的分析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成才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才能有主见,才能做出他人未做之事。
缺乏自信心,就会产成心理上的自我鄙视、自我否定、自我挫败。因此说自信是人生的关键。每个青年都应强化自信,受挫不气馁,失败不灰心,顺利不自负。适应社会,努力奋斗,实现自身价值。
经过前面的努力,自信的种子终于萌芽,但要破土而出还有一道难关要突破--害羞。害羞与自信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如果一个人从来就没有失败过,那么他基本上是自信的,不害羞的。但是,人多少会遇到挫折,都会有失败的时候,而失败和挫折使人无法达到要求,人就会害羞。由此可见自信与害羞之间是此长彼消的关系,自信多一点害羞就少一点,反过来,自信少一点害羞就多一点。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样有趣的一个现象:自信的人几乎不害羞,害羞的人往往不自信。因此克服害羞对培养自信十分重要。
那么该如何克服害羞呢?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
永远不要无缘无故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也许你有做错事的时候,例如说错话,但这并不表示你是笨拙的,也许你有缺点,如小眼睛,但也没必要感觉自己目光短浅、丑陋。
2、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些小卡片,把它们分成两种颜色:一种代表优点,另一种代表缺点,每张卡片写一个优点或缺点。然后检验一下哪个优点还没发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点;哪个缺点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把这些可以忽略的、不在乎的缺点丢掉。这样做你就不会过分保护自己;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这样做能使你集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3、试着坐在人群的中心位置。害羞的人常喜欢舵在角落,免得引人注目。因为这样也就没有人注意到自己,因而证实了"没人关心自己"的想法。改掉这个习惯,让别人有机会注意你、关心你。
4、有话大声说。害羞的人说话都很小声,不妨把你的音调提高,你就会更加相信自己有权说话。
5、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害羞的人常常忘了这一点。当然不必瞪着对方,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倾听。
6、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不要替自己找理由说是别人对你的话不感兴趣。
7、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常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造成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象那正是自己所期望的事。有时对方插话也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作借口而逃处人群。
其实就这么简单--正确看待自己,大声说话,看着对方,让别人注意自己……就象改变其它行为一样,刚开始时总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还是回到老样子舒服些。
这时你不妨先将一切担心往好的方面想,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乎那些害怕心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一般人总认为是有了勇气才去行动,恰恰相反,对害羞的人来说是有了行动才会有勇气。
因此,心动不如行动,只要去做,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