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饮正宗的苏格兰威士忌(图)

标签:
爱丁堡威士忌旅游摄影厚德载物吧 |
分类: 【放眼天下】 |
威士忌和中国的白酒有哪些质的区别?为什么威士忌会对蒸馏后的酒精浓度有如此严格的要求?为什么必须放在橡木桶中醇化3年以上?订立这些规矩到底是为了尊重传统,还是另有原因呢?
带着这些疑问,我走进了位于爱丁堡的威士忌博物馆,并在这里品尝了不同风味的正宗苏格兰威士忌,喝到微醺晃悠悠,不胜酒力哦。
进入威士忌博物馆展厅,让我大吃一惊,眼前简直就是威士忌的海洋,展出了巴西人克莱夫·维迪兹(Claive Vidiz)多年收藏的3400多瓶威士忌,每一瓶都不一样,而且全都未开封,让人叹为观止。
威士忌是一种用谷物酿造的蒸馏酒,通常认为起源于苏格兰。关于威士忌最早的文献记录可以追溯到1494年,当时它还不叫威士忌(Whisky),而叫Usque-Baugh或者Uisge-Beatha,这两个词源于盖尔语,意为“生命之水”。盖尔语是苏格兰高地(Highland)地区的凯尔特语的一个分支,这个地区气候阴冷潮湿,不适合种葡萄,大家只好用粮食来酿酒。
简单来说,酿造威士忌需要六大步骤:
第一步是发芽。大麦等谷物的种子在发芽后会生成淀粉酶,将储存的淀粉转化成生长所需的糖分。此时必须立即将其烘干,中止麦芽生长,否则淀粉就被耗光了。
第二步是磨碎。将发芽后的谷物种子碾碎,然后加入热水搅拌成糊状,淀粉酶在这种状态下迅速将淀粉转化为糖分,过滤后所得的甜汁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三步是发酵。将麦芽汁冷却后注入发酵桶,加入酵母菌,将糖分转变成酒精。
第四步是蒸馏。酒精和水的沸点不同,将发酵液加热至80℃,酒精首先变成蒸汽进入冷凝管中浓缩,生成原酒。此后再进行二次蒸馏,将原酒进一步提纯。
第五步是陈年。将二次蒸馏后得到的新酒放入橡木桶中存放,酒和橡木桶发生醇化反应,原酒中的杂质被慢慢去掉。
第六步是装瓶。要么将同一家蒸馏厂同一批次的麦芽酒装入玻璃瓶中作为单麦芽威士忌(Single Malt Whisky)出售,要么将麦芽酒和其他谷物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成混合威士忌(Blended Whisky)装瓶出售,比如芝华士就是这样。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威士忌都是用水、谷物和酵母这三样东西做出来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另外,如果想在威士忌前面再加上“苏格兰”这个定语,还必须满足以下几项额外的条件:第一,必须在苏格兰本土的蒸馏厂里制造,但谷物可以产自其他地方。第二,所用的淀粉酶必须来自发芽谷物本身,而不是额外添加的。第三,蒸馏后生成的酒精浓度不得高于94.8%。第四,必须在总容量不超过700升的橡木桶中醇化3年以上。这几条要求远比中国白酒严格得多。这其中的条件显然是为了保护本土的苏格兰威士忌产业,
那么,这些酒真的有不同的味道吗?厚氏有幸破例挨个都进行了品尝。首先端上来的是产自低地的格兰昆奇12年(Glenkinchie),酒色金黄,闻上去有股淡淡的橘子香气,口感则非常滑腻柔顺,回甘淡雅。第二杯是产自高地的格兰杰(Glenmorangie),颜色略淡,闻上去有股浓重的奶油味,入口有些冲,但仍然能感觉到一丝水果的甜味。第三杯是来自斯佩塞(Speyside)地区的格兰发可拉10年(Glenfarclas),酒体是漂亮的琥珀色,闻上去有浓重的果香,其间夹杂着一丝辣味,入口后满嘴麦芽香,舌尖能感到强烈的酒精刺激,回甘略有些苦。最后上来的是产自艾莱岛(Islay)的波摩12年(Bowmore),闻上去很像碘酒,入口后先是感到有股浓重的烟熏味,之后才慢慢尝到了麦芽香和果香。
这些酒全部属于苏格兰威士忌中最经典的单麦芽威士忌,原材料只有大麦和酵母,厚氏不胜酒力,品尝来品尝去,渐渐微醺……
见了不花钱的好酒就拔不动腿,没出息!


最久远的一瓶出产于600年前

整个展室共计4300多瓶,价值不菲

游客纷纷拿出相机拍照留念

小姑娘也不甘示弱,也便拍照边品尝

不难看出,这些酒年代不同产地不同,当然也是味道各异

博物馆会把你品尝用的杯子包装好赠送给你

这些酒桶造型也栩栩如生

博物馆的走廊里,迎面就是一个大酒瓶,很吸引眼球


超过4300瓶威士忌酒的捐赠者

小姑娘破例给我好多酒品尝,征得她本人的同意后,留下这张倩影
特别推荐:成功人生必不可少的智慧秘笈(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