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静茹回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电话通知参加复赛(转贴)

(2012-02-18 00:00:35)
标签:

文化

分类: 韩寒

    原文地址:http://xxd.conking.com.cn/zj/zj1z/xlzx/nssj/nis-fcnh-03.htm

  因为在刊物上发表了一篇作文上了大学,这在中国还是史无前例的。宋静茹,这位东北女孩,是东北三省惟一的也是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孩。她是吉林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宋静茹提前接到了来自南开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

别开生面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1998年年底,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夏门大学、山东大学等7所著名高校联合发起了旨在“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大赛在启事中提到,获奖入围的应界高中毕业生将进人7所著名高校重点关注范围,视其具体情况予以提前录取或优先考虑。

  第一界“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启事经新闻媒体披露后,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巨大反响,尤其是“进人重点高校关注范围”这一条,引起了应届高中毕业生的普遍关注。

  吉化一中高三学生宋静茹的父亲青年时就是《萌芽》杂表的忠实读者,受父亲影响,宋静茹从高一开始,也逐渐地喜欢上《萌芽》杂志1999年第二期《萌芽》送到家中的时侯,尽管是正值高考前的冲刺时间,宋静茹还是翻完了杂志,看到了目录之后“第一界新概念作文大赛”启事。

  宋静茹认真地溜览了一下,结果启事中获奖者将被重点高校关注的待遇一下子打动了她,这期间,没完没了的考试正让她焦头烂额,她突发奇想,何不写一篇作文,在高考中走点捷径,少回一些罪受?

  于是,大年三十,别人都在欣赏电视节目的时侯,宋静茹一个人悄悄地拿起了笔。那些身边离异的家庭的孩子,一个个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出来,他们所处的景遇,他们独特的内心感受,一下子闪现在她的脑海,一篇反映离异的家庭孩子生活的5000小说《孩子》在两天内一气呵成。

  休息了两天,宋静茹又工工整整地把稿子抄了下来,正月初八把它装进信封写上《萌芽》编辑部的地址,投进了邮箱。

  1999年3月初,仅仅是一个月之后的一天晚上,宋静茹在家里接到了来自上海萌芽杂志社的电话。《萌芽》杂志的副主编桂未明在电话中告诉宋静茹:“你的作文已经在预赛中得奖,我们已决定在《萌芽》第5期上刊出。请你准备好参加3月27日的复赛。”挂未明副主编又告诉宋静茹,萌芽杂志社决定把她推荐到南开大学,不知她是否同意。宋静茹的父母都是天津大学的毕业生,一想到能到父母曾经读过书的城市去读书,宋静茹欣然同意。

  从桂副主编的口中,宋静茹知道,这块大赛在全国范围内征上来 400O多份稿件。萌芽杂志社先从这些来用中选出入围作品335份,然后请6位知名青年作家为按稿件质量打分。

  从低到高5个档次的分数。最高分是打一颗五角星,然后综合6位初评委的意见,评出最好的作品。最后,宋静茹的作文《孩子》以6颗5角星的成绩获奖,也就是说,6个初评委全部给了宋静茹最高分。

  喜讯传开了,学校老师、班主任及家长也都为宋静茹高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第一高中素以理化成绩在全省领先,这次出了一个文科人才,校长苏景堂也非常高兴,他决定陪着宋静茹去上海参加复赛。

  1999年 3月 24日,宋静茹在父亲和吉化一中校长苏景堂的陪同下,登上了飞往上海的班机。

  走进位于上海锦都大厦16层的萌芽杂志社,宋静茹怀着一腔崇敬。然而一见面,主编赵长天先生十分平易近人,桂朱明副主编更是活泼、干练,一下子消除了宋静茹的陌生感。来到读了三年刊物的杂志社,见到了想象中的各位闻名老师,宋静茹心情无比激动。

  早在考生到达上海之前,王蒙、叶辛、叶兆言、铁凝、方方、陈丹燕等一批担任复赛评委的著名作家和7所高校的招生人员已经陆续到达了上海。3月 27日上午 11肘,在公证处的监督下,大赛工作委员会从各主办单位自备的复赛作文命题中以投票方式评定出道命题,参赛者可在三道命题中自选一道,规定时间 3个小时。三道题大致是,读一则寓言,写读后感;从一个搁在讲台上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实物展开想象,自命题目写一篇文章;根据两首古诗写一篇叙事性的文章。

  下午1时30分,复赛在上海南洋模范学进行。一座叫敬信楼的教室,楼很旧,但一下子集中了来自全国的新概念作文高手。露天设置的报名处围了一圈学生和家长,有的家长很紧张,一副严阵以待、如临大敌的神色,有的一直站在报名处旁边,很小心的看着其它考生的资料。

  跟家长们相反,考生们倒很轻松。宋静茹也轻松地观察着周围的考生,等待入场。

  一进考场,宋静茹本来心情不算太佳,担心这种考试带点官气,正和邻桌说话时,只见考官将一只椅子放在桌上,椅子上放了一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见了苹果,宋静茹心情一片大好,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苹果,对试题也已经猜出大半。

  果然,试题一发下来,第二题正是。由于已经在心中搭完了小说的架子,宋静茹提笔就写。象上一篇初赛作文一样挥笔而就。

  上海、知青、东北、外婆……这就是宋静茹10分钟内构思完的故事。她提笔写道:“……我坐在上海的大巴士上,看窗外景色一点点的过去……这不是上海,起码不是张爱玲眼下的十里洋场……上海这地方自我爸爸的家,但却没有我的家,我的家在东北……开很漂亮的花,结很大的苹果……孤单的外婆拿着咬了一口的苹果,嘴里含着一口果泥……”宋静茹在复赛作文中写的是一个上海知青下乡到东北后的爱情故事。上海知青与东北知青结成伉丽,生下了“我”,却不能很好地照看“我”,为了自己美好的前程到国外“洋插队”,是东北的外婆悉心把“我”养育成人,最后外婆辛劳而逝,手里拿着一个咬了一口的苹果……

  宋静茹洋洋洒洒,提前45分钟第一个交了卷。

  当天晚上,复赛评委们连夜进行了紧张的评卷,在 140 名入围者中评出了奖次。

  后来才知道,复赛主要是对初赛中的优胜者的文字能力进行现场测试。并不一定要拿复赛作文来评奖。

  3目28日,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大会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隆重举行。作为复赛评委的著名作家、学者走上前台,和参赛者们见面。当大赛组委会主任、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徐俊西开始宣布获奖名单时,宋静茹终于听到了自己的作文《孩子》和其他13名同学一起荣获A组一等奖!那一刻,上海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宋静茹年轻的脸上,也照亮了她19岁明媚的人生。

  1980年5月 25曰,宋静茹出生在美丽的北国江城吉林市,父母都是天津大学的理工科大学生。爸爸宋立新今年47岁,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合成树剂厂的副总工程师,母亲和爸爸同岁。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有机自成厂的技术干部。

  宋静茹小时候一生下来就十分聪明,爸爸妈妈十分高兴,业余时间就有意识地启发孩子的智力。为了有充足的教材,夫妻俩为女儿订了许多画报,和《娃娃画报》、《看图说话》等等。每天晚上临睡前,爸爸都为女儿讲故事,不讲故事女儿就不睡觉。重复的故事女儿不听,没办法,爸爸就翻出了许务故事。中国的故事讲完了,他就找出外国故事,一直到上小学;宋静茹就是在无数的故事中长大的。

  走进幼儿园,宋静茹以她的聪慧引得了阿姨的喜欢。阿姨和爸爸妈妈经常对宋静茹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渐渐地,宋静茹开始认字了。这时候,宋静茹开始自己慢慢地读。她一开始读书,就对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是爸爸妈妈给什么东西都不要,只要给买书,就高兴得不得了。

  到小学高年级后,宋静茹渐渐地显回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维个性。写作文时,别人写蜡烛,她偏写火柴;老师布置作文,要求写吉林市风景名胜,别的同学写雾凇,她偏要写春天江边开的杏花。

  她写的作文,基本上每次都是范文。小于四年级肘,她一个人就偷偷地写了80多首诗。

  有一天,宋静茹的父日下班回家时,发现平时那也不去的女儿没回来,五六点钟了也不见踪影,两人慌了,连忙骑车去找,结果是宋静茹的老师曹育文领着她去市里领奖去了。原来,市里搞了一个“爱我家乡”征文大赛,曹老师把他的作文寄去了,被组委会评为二等奖。从那以后,宋静茹一发不可收拾。曹老师经常把她的作文寄出去参赛,经常获奖。有时在报纸和儿童刊物上看见征文启事,宋静茹用自己写好了寄去,也都大多获奖。

  尽管喜欢文学,但宋静茹并不偏科,除了数学稍微差一点,其他科都不错,综合成绩在全校排在前10名左右,如果不算数学成绩,那末宋静茹应该是排在前列。

  在上海,南开大学的招生人员和宋静茹进行了短暂的接触,回来后,宋静茹就接到了南开大学回来的民送录取推荐表,校方通知宋静茹,请她参加5月10日的全国统一的综合能力测试。

  宋静茹经过短暂的准备,顺利地通过了综合能力测试,成绩单寄到南开大学不久,6月处,宋静茹就接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保送录取通知书。

  当别的应届毕业生还在为高考冲刺时,宋静茹已经用一篇作文敲开了大学的校门。实际上,她一篇作文不仅敲开了大学的校门,也翻开了她人生崭新的一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