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和一位爷爷谈及如何教育现在的孩子。
谈话间,发现这位老人很懂得现代育儿观,思想比较先进,跟他谈话很轻松。我们的谈话不存在任何代沟。甚至有些教育理念值得我学习。
儿子在少年宫学舞蹈,他的孙女也是一个班的,平时孩子们学舞蹈,我们这些大人闲来无事就聊天,聊天内容无不关系到子女教育问题。
聊天中,老人很自豪的说:“我们已经认识300多个字了。会简单英语。”心想这个小女孩真是好棒啊!但就这么一听,我觉得老人的思想是不是也很老套啊,是不是老人的通病啊,凡是会认字,会背唐诗就是聪明孩子的象征啊!所以我也随口说了句:“你们家孙女很聪明啊!会认这么多字了。”接下去的话,让我又对这位老人的教育产生了兴趣。“现在学字量已经够了,所以不教了,到幼儿园这个阶段已经够了。如果在自己教下去,她就会厌倦了,到学校里读书对学习就没有兴趣了。”听完,发现这位老人还是会换位思考问题的嘛,还站在孙女的立场去考虑问题。“现在孙女要学舞蹈了,所以她喜欢就让她来了,现在对认字,英语已经不感兴趣了,没兴趣我们也就不学了,上次说喜欢上钢琴了,那我们就给她报了钢琴班,现在几堂课下来,感觉弹钢琴枯燥了,所以要放弃了。”“是啊,不管学什么,都要进过一个厌倦期的。”“孙女平时都我们俩老人带,我负责舞蹈,认字,学习,老太婆负责钢琴,画画。我们现在的想法就是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不在于学精,在于学多。现在这个年龄没定性,学精难上加难,但学多很好办。小孩子一天一个花样,所以既然她自己主动要,那么我们就积极给。多学点。不要觉得现在学多不好,学多有必要的。等以后有定性了,自己想好了,要学啥的时候,那我们就要积极给他创造条件,努力到最后了。”听老人讲话,我频频点头,频频恩。那句现在学多,不学精让我思考了很久。
对孩子的兴趣教育培养,我一直都想,既然选择了哪样,就从现在开始一路走下去,及时哪天有困难了,我还是会积极的让他走的远点,再远点。就譬如现在我跟孩子一起选择了舞蹈,所以我想在这条路上走的远点,再远点,其他的类似乐器,绘画,等等兴趣都暂且放放了。主抓一门。辅抓其他的教育方法是我所想的。
但听了老人的话,我还是考虑了很久,是啊,孩子4岁,没有定性,每天的花样不一样,今天也许爱跳舞,明天也许就爱别的了。兴趣是关键。如何做到保护孩子的兴趣才是关键啊!
既然保护孩子的兴趣是关键,那么我就不如跟那位爷爷学习,多学点,在童宝兴趣来的时候,咋让童宝多学点。多才多艺不是更好嘛,及时将来这些兴趣都抛弃了,那也不重要。毕竟在人生的起航线上经历了。
儿子这段时间对电子琴,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所以我也积极配合,前几天,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小子还很用力的说,我现在超级喜欢英语的,既然喜欢,那就学呗。
对于学这学那,看似啥都没成绩的童宝。奶奶说:“花头精多的了,学这么多有什么用啊。”奶奶的一句话让我觉得如果婆婆能跟那位老人一样该多好啊,也许教育就成了很简单的一件事情。
今天拜读了一位博友的博文,隔代抚养的11个提醒,也许这些事很多老人的通病,咋教育子女上很多妈妈爸爸们都碰到了。但怎么跟老人沟通确实是问题啊!里面提到了:
1、不要因为怕危险就不让孩子爬来爬去,把孩子限制在床上或小车里,只要注意保护就不会出事。
2、不要老抱着孩子,要让孩子多与大自然接触,多做户外活动,每天至少1小时。
3、不要包办代替,孩子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动手。
4、如果两代人观念上发生冲突,要多进行沟通,不要各自固执己见。老人可以多阅读一些现代育儿书刊,多接触一些新的育儿理念与方法,提高自己科学育儿的水平。
5、平时多沟通,多交流育儿经验,也能弥补“隔代教育”的不足。
6、不要因为自己当年没有满足儿女的需求就以补偿心理来养育孙辈。
7、孩子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长辈不要越俎代庖,尽量与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
8、避免纵容孩子养成贪吃零食的习惯。
9、孩子口味应该比较清淡,避免以自己的口味做饭,让孩子吃得过咸。
10、不要总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这样会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
11、不要买东西讨好孩子,否则日久易养成孩子和大人讨价还价,撒泼打滚的坏毛病。
这些隔代教育的提醒,也只是文字而已,落实这些显得很无奈。
怎么才能和隔代老人沟通好教育问题呢!也许只能在时间中让老人慢慢体会,和改变想法了。
我用一个月时间改变了小子的很多习惯,虽然奶奶在一段时间很失落,但最终奶奶还是肯定了我的某些做法。奶奶也在默默的接受着新的教育理念。也在配合着我一起教育小子。
博文:一个月的转变
跟老人谈孩子教育,有时很难,有时很简单。也许就是一句话,或是一个行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