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O2O的关键要素|“2”本质

(2017-07-26 22:43:07)
标签:

杂谈

【理解O2O的生态体系】第二步,不要着急上来就去设计O2O模式,而是在对比自己和竞争对手的现状和入口闭环等情况后,先来继续剖析和理解O2O的生态体系,认清O2O的本质以及O2O的关键要素,从这个角度来考虑你的O2O要抓住哪些本质和关键要素来设计?很多时候,我们恰恰只是抓住了一点不放,而忽略了其它的本质和关键要素,在设计的初期能够充分认识并提前准备是很关键的。

  O2O的关键在于这个“2”。它是一种动态的,不是静止的,无论是从接触点,还是渠道,或者人的信任关系强度等,都可以看成一种跳转动作。

O2O的“2”的本质是一种传播,简单的是信息从线上到线下或者从线下到线上的传播,复杂的是物与物之间的传播、物与人之间的传播、资金与资金之间的传播、人 资金 物 信息组成的平台之间的传播。这个O2O的“2”的传播,是有不同的阶段的。首先,O2O是一种传播,其次它一定是基于人的,最后它的这个传播不只是单向传播,而是将传播双方建立起连接。图2-1阐释了O2O的“2”的本质。


https://wx4/large/5384986egy1fhxnow37ngj20fe07tt92.jpg

我们结合该图详细来展开看看,可以发现:O2O的本质是一种传播,分为5个不同的传播阶段。


第一个阶段:信息的传播。信息在线上到线下或者信息从线下到线上,这基本上是初期的导流模式,相对简单。比如我们通过携程查询酒店的价格和房间情况,通过大众点评了解餐馆的菜品、位置和口碑。


第二个阶段:物的传播。是物 信息的传播,比如产品、卡、礼券等。物的传播分为两种:商品信息的传播和商品位置的传播。


一是信息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单个物的“物 信息”传播,为内循环,比如一个产品通过线下扫码可以跳到线上的产品详情页面,从而获得更多的产品的信息,或者一个产品通过物流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点。另外一个是商品位置的传播,可以理解为多个物与物之间的传播,为外循环,比如通过扫描礼券的二维码跳到该礼券的页面,礼券包含一个商品,点击又可以进入到该商品的详情页面。


https://wx4/large/5384986egy1fhxnv9muivj20go0b4aa9.jpg

​   第三个阶段:资金的传播。涉及到钱的传播,实际上是支付和结算的不同方式,此处钱的传播涵盖两个方面:一个是消费者支付资金,另一个是支付后的资金的结算。比如,在微信商城上通过微信支付购买了产品,资金从消费者流转到企业的微信商城账户;我们在O2O终端店扫码购买了产品并通过支付宝进行了二维码支付,资金先从消费者流转到企业总部的支付宝账户,同时资金又在结算周期内结转到企业的零售终端的账户上。

第四个阶段:人的传播。人的传播比较复杂,它可能包括了“信息 物 资金 人”的综合信息,结合了前面静态的信息 物 资金,同时又结合了人的接触点、消费阶段、细分群体等动态的信息,“人-信息-物-资金”之间形成一个循环。比如,同样一个二维码,普通消费者扫码传递的信息和物,与VIP会员扫码传递的信息和物是不一样的,而点击进去进行购买支付时享受的优惠折扣也是不一样的,VIP会员微信支付购买后通过朋友圈分享获得的积分也不一样,这就是一个围绕人的“人-信息-物-资金”传播循环。


第五个阶段:平台。当更多的人通过社交关系与外围网络进行传播时,就形成一个小的复杂网络,这个时候大多为异业结盟、通用积分等模式,形成人的关系链 品牌的CPS关系链的传播平台。比如我们作为A品牌的会员(人),在扫码获取一个会员礼券(物)时里面是购买B品牌产品的折扣优惠(信息),我们去B品牌微信商城使用这个礼券(物)购买了产品(物),资金到B品牌的微商城账户,B品牌在月底结算时会返还A品牌的2%的返利。这里面,有“人”从A到B,有“物”(券)到“物”(B产品),有资金从会员到B品牌微商城(支付),再到A品牌(结算返利)。


如果分析下来,O2O场景是物与物之间、物与人之间、人 物 资金 信息组成的平台之间的传播。在这种“人-物”的交互中,穿插着消费者与品牌的信任关系、权益和这些资源之间的关联,以及信息与物的时间、空间的状态,逐步形成了一个交互群体中的资源和商业价值的变现,这或许有点儿像基于物联网交叉的消费者群体网络。


https://wx2/large/5384986egy1fhxnt8ybymj20jg0jgmxu.jpg

​   最后,强调一下连接。O2O不只是转化一次而已,而是因为人,因为人的信任关系,成为一种连接,“信息—物—资金—人”之间的连接,由于传播的发起方或者受益方是消费者,所以也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品牌”的连接。

【原创文章|叶开】

https://wx1/large/5384986ely1fhdu4wn813j20eq0be0tm.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O2O的10个标准
后一篇:O2O的关键要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