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在做什么?(添加trustno1兄对这一新闻的评论)
(2011-05-15 16:05:54)
标签:
中国平安贷款高风险 |
分类: 企业分析 |
其中“易贷险”在放款额度上不会受到限制,并且只经过一次审批。当出现客户违约,则保险公司先给银行赔偿,保险公司再来向客户追讨。
1:对中国未来资产价格继续攀升保持信心,换句话说认为央行无法回收流动性。
2:采用“大数原则”为基础的风险违约模型认为收益可以覆盖违约带来的损失。
熊熊 2011年05月15日午后写于日本国东京都
——————————————————————————————————————————————-----
以下是trustno1兄对这一新闻的评论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信贷保险,有没有计提足够的准备金,有没有在报表上进行冲充分的披露?如果没有,那么跟AIG干的事情有什么区别?
缪建民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到,财险的杠杆率是最高的。翻开平安年报可以看到,平安的车险的杠杆率是136,保证保险的杠杆率在66。正如熊熊所说,大数定律对于信用保证是不起作用的。从数学上来说,传统的财产险是随机独立事件.你的汽车出现车祸,并不会导致我的汽车出现车祸。但是信用保险则完全不是随机独立事件,信用的风险与整个经济系统相关的,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产生的风险会在经济系统内逐级的放大进而影响到其他的经济个体的信用。因此在这种保险上,现在的国内精算师将完全不会起作用,因为他们所使用的那些基于静态的随机函数而开发的精算工具远远不能应付这种大规模的复杂的随机过程模型,(如果你学习过随机过程理论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虽然目前国际上的确有这个倾向,希望将随机模型引入引入精算工具,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前沿性的尝试。国内的这些保险公司根本没有可能使用这种精算工具。
刚才有一位朋友说,易贷险很少,即便全部计提都没有问题。但是他是否考虑过这个杠杆问题?所有的保证保险进行计提,损失是将近1090亿。再看其准备金,保证保险的总保费是16亿,从中计提准备金肯定不可能超过总保费。我们不知道平安的易贷险做了多少,但是我们知道只要一元保费出现违约风险,那么平安产险必须计提66元的损失.如果这个业务做到3亿元,面对的风险就是198亿,相当于再来一次富通计提。我看到有人回复熊熊说,系统性风险不用考虑,到那个时候谁也逃不了。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纵观整个AIG事件,即便是在金融海啸之下,他的保险业务特别是寿险业务也是非常健康,否则他不可能在香港分拆AIG保险业务,IPO到那么钱。真正把AIG拖死是他的财务公司,而逼死这个巨人的仅仅是这个财务公司中所卖出去的4万笔衍生品种的区区125笔CDS.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大规模的坏账,而是小规模的坏账通过杠杆化引起的巨额逼债导致现金流枯竭。
缪建民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提到,财险的杠杆率是最高的。翻开平安年报可以看到,平安的车险的杠杆率是136,保证保险的杠杆率在66。正如熊熊所说,大数定律对于信用保证是不起作用的。从数学上来说,传统的财产险是随机独立事件.你的汽车出现车祸,并不会导致我的汽车出现车祸。但是信用保险则完全不是随机独立事件,信用的风险与整个经济系统相关的,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产生的风险会在经济系统内逐级的放大进而影响到其他的经济个体的信用。因此在这种保险上,现在的国内精算师将完全不会起作用,因为他们所使用的那些基于静态的随机函数而开发的精算工具远远不能应付这种大规模的复杂的随机过程模型,(如果你学习过随机过程理论你就会明白我说的是什么)。虽然目前国际上的确有这个倾向,希望将随机模型引入引入精算工具,但是这仍然是一个前沿性的尝试。国内的这些保险公司根本没有可能使用这种精算工具。
刚才有一位朋友说,易贷险很少,即便全部计提都没有问题。但是他是否考虑过这个杠杆问题?所有的保证保险进行计提,损失是将近1090亿。再看其准备金,保证保险的总保费是16亿,从中计提准备金肯定不可能超过总保费。我们不知道平安的易贷险做了多少,但是我们知道只要一元保费出现违约风险,那么平安产险必须计提66元的损失.如果这个业务做到3亿元,面对的风险就是198亿,相当于再来一次富通计提。我看到有人回复熊熊说,系统性风险不用考虑,到那个时候谁也逃不了。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纵观整个AIG事件,即便是在金融海啸之下,他的保险业务特别是寿险业务也是非常健康,否则他不可能在香港分拆AIG保险业务,IPO到那么钱。真正把AIG拖死是他的财务公司,而逼死这个巨人的仅仅是这个财务公司中所卖出去的4万笔衍生品种的区区125笔CDS.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往往不是大规模的坏账,而是小规模的坏账通过杠杆化引起的巨额逼债导致现金流枯竭。
后一篇: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