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充足率:是指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资本充足率分为核心资本充足率与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如下:
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的市场风险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
扣除项如下:
1.商誉;
2.净递延税收资产;
3.减值准备缺口;
4.应扣除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
5.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形成的销售利得;
6.应扣除的对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
7.应扣除的对工商企业的资本投资;
8.非自用房地产。
核心资本扣除项如下:
1.商誉;
2.净递延税收资产;
3.减值准备缺口的50%;
4.应从资本中扣除的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50%;
5.商业银行作为发起机构参与资产证券化交易形成的销售利得;
6.应扣除的对金融机构的资本投资的50%;
7.应扣除的对工商企业的资本投资的50%;
8.非自用房地产的50%。
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各类资产的不同权重如下:
1.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的债权,该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以上(含AA-)的,风险权重为0%,AA-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00%;
2.对境外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的债权,注册地所在国或地区的评级为AA-以上(含AA-)的,风险权重为20%,AA-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00%;
3.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的债权,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评级为AA-以上(含AA-)的,风险权重为50%,AA-以下的,风险权重为100%。
4.商业银行对多边开发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5.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本外币债权的风险权重均为0%。
6.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公用企业债权的风险权重为50%。
7.商业银行对我国政策性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8.商业银行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债权的风险权重为20%,其中原始期限四个月以内(含四个月)债权的风险权重为0%。
9.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定向发行的债券的风险权重为0%。
10.
商业银行对我国中央政府投资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其他债权的风险权重为100%。
11.商业银行对企业、个人的债权及其他资产的风险权重均为100%。
12.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为50%。
—————————————————————————————————————————————————
净息差与净利差:先从净息差入手,净息差是指净利息收入的收益率,即净利息收入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比值,公式表示如下:净息差=净利息收入/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规模=(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生息率-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付息率)/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生息率-(平均付息负债规模/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付息率。与之相对的,净利差的计算公式如下:净利差=生息率-付息率。
从净利差与净息差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两者的区别由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与平均生息资产规模的不同引起。其背后的原因在于银行的自有资本金(所有者权益)属于生息资产,而不属于付息负债规模。比如工行2009年平均生息资产规模为108588亿元,平均付息负债规模为101595亿元,缺口有6993亿元,而工行资本净额为6789亿元。净利差代表了银行资金来源的成本与资金运用之间的差额,相当于毛利率的概念,而净息差代表资金运用的结果,相当于“营业利润率“的概念。净息差加上中间业务手续费收入再减去坏账拨备变动等费用就构成了完整的银行税前利润。
—————————————————————————————————————————————————
存贷比:指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的比率。从收益的角度,银行希望存贷比越高越好,因为存款是要付息的,也就是资金的成本。如果一家银行存款多,贷款少,就意味着它成本高,收入少,盈利能力差。而从银行抵抗风险的角度看,存贷比不宜太高,因为其需要应付客户日常现金支取与日常结算。存贷比过高会导致银行的支付危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存贷比限制为75%。
—————————————————————————————————————————————————
存款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存储在中央银行的资金,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举例来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9%,则意味着存款机构每收到的100元存款需要把其中的19元作为存款准备金上缴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
—————————————————————————————————————————————————
成本收入比: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成本收入比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银行的经营效率。
—————————————————————————————————————————————————
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
不良贷款是指出现违约的贷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还本付息达三个月之久,贷款即会被视为不良贷款。银行在确定不良贷款已无法收回时,应从利润中予以注销。预期贷款无法收回但尚未确定时,则应在帐面上提列坏帐损失准备。把不良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次级类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
拨备覆盖率:指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
—————————————————————————————————————————————————
信用成本:指金融机构当年减值拨备额与平均贷款总额的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