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和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2010-12-22 10:50:28)分类: 投资杂谈 |
在徐星价值论坛上看到leview发表于2008年8月29日的杂感,其中一段话这样写道:
“让我们看一些真实的数据统计吧:根据上交所的历史数据,上证综指2005年5月到12月各月的PE分别是15.64、15.94、15.99、16.86、16.74、15.67、15.58、16.33倍,平均起来是16.09倍,而到昨天收市,上证综指的2350点的收盘PE是17.76倍,起码要再打一个九折才到达平均水平。而PB呢,998点时,上证综指的PB约1.71倍,而现在我们还在3.01倍,还要打一个57折才到。如果想在打九折的位置就见底,假设PE是16倍,PB是2.7倍,那ROE就是要有16.9%了,1996年以来的12年,全A股市场的ROE平均水平为8.71%,2007年14.79%的ROE水平是过去12年里最高的纪录,这里不排除有股改完成后往年隐藏的利润被还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市场如果想在2000点以上的位置见底,ROE不但不能下跌,而且还要继续提高,但以现在的实际情况看,可能吗?
大家似乎还忘记了一个事情,就是998点是股改前的,是10送3含权的,如果按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复权计算的话,应该是998 / 1.3 = 767点。套用上面九折的计算,也应该再除以一个1.3,2350 X 0.9 / 1.3 = 1627点。1627 / 2350 = 69%,也就是说,如果回复到998点的估值水平,在企业ROE能继续提升的前提下,起码要在目前的点位再打一个七折,而我们的媒体啊!(请注意,我不是说市场要跌到1627点才见底,而是在纠正媒体的误导。)”
很有意思的是,大盘在2个月后,到达1664点,并开始反弹。
一直以来,大家崇拜巴菲特,并且断章取义的理解巴菲特的2句话:
1: 市场是非理性的
2: 股市未来无法预测
而leview的细致工作(从他的行文,我可以看出,他研究的本意并不在于预测),恰恰在告诉我们
1: 市场是理性的
2: 股市未来可以大致预测。
前一篇:如何做重组股--王亚伟
后一篇:ZT:稀缺资源股票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