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2008-09-15 22:04:00)
标签:

福州小吃

鱼丸

光饼

肉燕

美食

杂谈

分类: 食谱

离开福州也有快十年了,每一次回去,福州都在发生变化。这十年里,福州城区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而飘忽不定的城市中心新建方案最后都没能成真,最热闹的地方,依然是东街口。走出家门口不到5分钟,那边就是东百和大洋,以至到后来到了上海深圳和这里,还是向往家乡方便舒适的生活,并且时常为他们的繁重生活压力而叹惋。

也吃遍了南北的菜肴,却没有一样比得上小时候吃到鱼丸和肉燕的味道。一次在这里想得痴了,还眼泪汪汪了起来。有一个人写得很有意思,“每次到一个外地,对于当地小吃,我如饥似渴犹如“老山猪碰上家潲水”(福州俗语)。然而,常常是津津有味地嚼了一半,便开始心猿意马。一种冷不丁见到自己心仪的女人,正和一个素不相识的纨绔子弟打情骂俏的感受涌上心头。情绪顿时低落到极点……”

福州小吃实在是平凡到深入各家各户的百姓,没有人不吃,没有人不喜欢。如果说它是下里巴人,我倒觉得用小家碧玉形容更确些。鼎边、砺饼、贻轧鬼(油条)、虾酥、芋粿、浮油粞(以上几种小吃用福州话唸),想起来就满口生津,跃跃欲试。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芋泥

 

芋泥是闽菜中的传统甜食之一,其中又尤以福鼎的八宝芋泥最为地道。福鼎芋以其个大、质松、味香而闻名,是制作八宝芋泥之上品。

此菜细腻软润,香甜可口,一定是吉辰喜庆家人团聚时筵席上必备甜品。相传清道光年间,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英美等国领事为了奚落中国官员,特备了西餐凉菜,企图让林则徐吃冰淇淋时出丑。事后,林则徐设了丰盛筵席“回敬”。几道凉菜之后,端上了一盘颜色暗灰而发亮,深褐又光滑,不冒热气,犹如凉菜的东西。一位外国领事舀了一勺往嘴里送,烫得两眼发直,其他客人都惊呆了。这时林则徐才漫不经心地介绍说,这是中国福建的名菜叫芋泥。

福鼎芋先去皮,洗净切块,上笼屉蒸1个小时左右,用刀板压成泥。再将芋泥装碗,加上白糖、熟猪油,用清水搅拌均匀,抹平后上笼屉用旺火蒸1个小时就成了。上盘后,在芋泥上撒些肉果、枣泥、桂花、花生、蜜枣、青红丝等。八宝芋泥由此而得名。

小时候我妈妈每逢过年时都要做这道菜,但因为削芋头皮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几个下来,手就痒得不行(现在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委实麻烦,后来超市里开始贩卖成品,就再没有做过了。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肉燕
 
肉燕和鱼丸可以算是福州最著名,最有声望的两样小吃了,都分别有数百年历史。
肉燕也叫“太平燕”。福州人逢年过节,婚丧喜庆,亲友聚别,必吃“太平燕”,即取其“太平”、“平安”之吉利,故“无燕不成宴,无燕不成年”。及时到了法拉盛的福州菜馆,这都是必点之菜(至于口味,就不得而知了)。

小时候,过年前两天,我会跟着妈妈跑到鼓楼前的双喜肉燕店排长长的队。那时候鼓东路还是解放前的木头房子,破败得很,双膝肉燕店就在一排破房子中间,生意却好得很,从早到晚队伍都要排除去一二十米。其实在福州僻街小巷,只要听到一串有节奏的“嗒、嗒”之声,循声而去,就可寻及肉燕店。

不过说是肉燕店,主要卖的是燕皮,肉馅则是自己在家里做的,包肉燕的活通常是我妈做,而我在旁边间或捣蛋地包来几个玩,反正破了皮也不怕的。

正宗上好的燕皮,猪肉必选后腿的精肉,配以上好的蕃薯粉,肉粉配比恰到好处;通过精细复杂的工序手工打制而成,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散发出肉香,食时颇有燕窝风味,非常爽口,故被誉为肉燕皮。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鱼面
 
小时候没怎么吃过,反倒是离开福州很多年后再回去,鱼面成了福州人的小吃新宠了。
 
鱼面是用纯鱼肉打制而成的鱼肉面条。
 
材料:鲜鳗鱼(福州小吃里很多鳗鱼材料的食谱),地瓜粉
 
制作:先是刮取黄鱼、鳗鱼等色白质细的鱼肉。然后剔刺去皮,稍蘸地瓜粉用棒敲打成薄片,接着烤熟后或切成菱形、方片,或切成挂面、细丝面等形式,晒干收存,用时入汤煮。
 
特色:松软香脆,则柔滑如面,味鲜爽口。烹食鱼面一般多以上汤再配以适当的调味料。泡熟之时 , 热气腾腾 , 鲜香扑鼻 , 食之爽滑无比 , 鲜味无穷 ,令人百食不厌 , 实属上乘佳品。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海蛎饼
 
海蛎饼在这座老城里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了的小吃了,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当做早点下粥小菜。色泽金黄,外焦内嫩的蛎饼,再叫上一碗鼎边糊,口口滑软,令人百吃不厌。

海蛎饼用料讲究,将浸泡后的大米、黄豆磨成浆,主料是一定要用海蛎的。将稀稠得当的米浆,舀到特制的长铁篦上,在其中放用猪瘦肉、芹菜等调好的馅,外加一只牡蛎,再浇些米浆,把它盖满封密,然后放入油锅中炸,直到两面焦黄,即可捞起。因为加了海蛎,所以出锅的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油而不腻。还有一种贫民蛎饼,用料简单,没有海蛎,用的是虾米、韭菜、萝卜丝、菜干,小时候外婆就做过,我喜欢吃萝卜丝和菜干的。有海蛎和没有海蛎的蛎饼,一眼就看得出来,有海蛎的要更丰腴、更大一些,当然价格上也会毫不客气地贵出一倍。

清晨六七点钟,在大街上总有一股甜甜香香的味道,那是三四家炸蛎饼的,将调好的米浆糊,混上调好的陷,摊在一个铁篦上在油锅里炸出的味道,炸出来的饼又圆又饱满,暖暖地、静静地在油锅上方的铁笼里透着油,飘散着诱人的香气,混合着人胃口喜欢的味道,伴着人的脚步走出老远都不散。

在炸蛎饼的旁边一般都有卖豆浆、稀饭、鼎边糊的小吃摊,用抹布擦的潮乎乎的桌子,忙的不亦乐乎的老板娘冲着你笑。那些上了年纪的人,慢条斯理一口海蛎饼一口鼎边糊地吃着,还会和走过路过的街坊邻居打招呼,会和同桌用餐的熟人聊家常,小吃摊的氛围让人心情格外的好,感动中酝酿着一天的好心情。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捞化
 
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因为米粉的原产地为兴化(今福建莆田),故俗称捞兴化,后简称捞化。米粉为米制品,又叫细粉干,细如线面,做法、吃法亦与线面大同小异。不过,福州人似乎更喜欢用各种海产品和畜禽下水作为捞化的配料。

先来说说这牛杂米粉.80%进店的顾客都要吃这东西材料:牛肚,牛腱,牛筋,米粉,西芹,白醋,鱼露制作:先将牛杂(牛肚(条条切成半小手指长, 一寸来宽, 吃口不老不烂略微有些弹性),牛腱,牛筋) 放入沸水中过水。米粉泡水直软。然后将牛杂,米粉,西芹一同放入高汤里,加少许味精,白醋,鱼露,煮沸即可。但这牛杂化里主要是用鱼露来增味。特色:香味可口,很有嚼劲。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鱼丸
天啊!鱼丸!
 
鱼丸是身在万里外的我思念家乡的头号原因!

鱼丸选用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剁茸加地瓜粉搅拌作外皮,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心,捏成丸状食物,是最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便可知福州人鱼丸的偏爱了。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锅边糊
 
清代郑东廓《福州风土诗》中有“栀子花开燕初雏,余寒立夏尚堪虑,明目碗糕强足笋,旧蛏买煮锅边糊”。说明锅边糊这道小吃在福州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配料多样,质地软嫩,美味可口,经济实惠,深受人们的欢迎。将大米用清水浸泡2-3小时,加清水磨成米浆,加精盐待用。香菇、紫菜水发后,香菇切成细条,葱切葱珠,蒜切段。将葱白、蒜头下锅稍煸,再将猪肉糜、水发香菇、紫菜、虾皮一起下锅,加清水烧到七成熟起时,在锅边抹花生油,用碗舀米浆沿锅边均匀浇一周,盖上锅盖,见锅边米浆圈起时,用锅铲将米卷铲入锅中,再掺入适量清水,依上法分3-4次浇完。当浇完最后一次米浆前,调入鱼露,煮熟后投入味精、葱珠、蒜段即可起锅。
 
八种令人难忘的福州小吃
 
光饼
 
在福州地区百多种地方风味小吃中,光饼是最粗最贱的一种。它的原料仅为面粉、碱面、盐巴,另加一点芝麻,非常不起眼。不过,不可小觑它,这光饼还是大有来头的。

号称戚继光那时候率军入闽追歼倭寇,不想连日阴雨,军中不能举灶,戚继光便命烤制一种最简单的小饼,用麻绳串起挂在将士身上充当干粮,大大方便了作战歼敌。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而且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作“光饼”。

在福州,人们通常把饼面没有芝麻的叫“光饼”,有芝麻的叫“福清饼”。但在距福州60公里的福清市,人们则把饼面有芝麻的叫“光饼”。要论“津津有味”,比较起来,还是福清人做的光饼略胜一筹。
 
福州人做光饼,从前一向用木炭烘炉,现在为图省事,多半改用电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饼,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鲜,而且有趣,夸张点说,简直可称之为融音乐与舞蹈为一体的劳动艺术。

他们烤光饼用的是一口高近两米、直径约有一米的外裹黄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内点起冲天大火把缸壁烧“白”,缸底只剩余烬,然后把做好的饼胚,由两人合作,伸手入缸,飞快准确地贴在缸壁之上,若是迟缓一点,就怕那光着的手臂要烤出泡来。由于烤光饼时面对着的是一只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两人都打着赤膊。他们一个递胚,一个接胚往缸里贴,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贴饼声,仿佛音乐伴奏,节奏感十分强烈。不消十分钟,几百只光饼便全部贴完,然后再用炭火慢慢把饼烤熟,真是叫人大开眼界。在这种大缸里烤出的光饼,只只金黄,十分香脆。
 
福州市区卖光饼的小店,都是门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饼却是由作坊做好分发给小贩去卖。所以,在福清,沿街到处都可见卖光饼的小摊。那小摊上的光饼堆如小山,倒成了福清的街头一景。

从前,光饼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风水轮流转吧,如今福州的大酒楼、大酒店,也把光饼切个蛤口,夹上糟肉、粉蒸肉、雪里红、苔菜,浇点醋蒜汁,当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点心待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